赵珲当然想要银子,但又有点不好意思,赵霁不想跟他拉扯,接着道,“这钱叔叔就收下吧,婶子天天上街做点小生意,辛苦不说,也赚不到几个钱,以后就别做了。我还有一件事情求你,就是我们家的宅子需要有人照看打扫,这事儿就拜托给叔叔婶子吧,还有祭祀扫墓的事情,还要请叔叔代劳。”
有了赵霁的这番表示,赵珲也觉得有了台阶下,终于千恩万谢的收下了三百两银子。
第四十七章
两个月之后,生活在建安城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震动整个大晋的谋逆大案,这样的权利更迭总是免不了血腥的洗礼,但是在之后的安稳生活中,这一页很快就翻篇了。
虽然茶余饭后,人们也会有些议论。是打败魏王的宁长远将军更厉害,还是拿着皇帝旨意入京畿营抓捕董衡的曾明德将军更厉害。
如今无论是魏王府,还是承恩公董家都不复存在了,百姓们议论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顾虑。
不过魏王在江南就番,对建安城的百姓们来说,终究过于遥远,他们谈论的重点还是集中在董家身上。
董家当初多么嚣张,多么显赫,董太后的女儿敢当街打姑姑,所以百姓们大多认为帮助皇帝铲除董家障碍的曾明德更厉害。
可惜曾明德被封为镇北大将军,接替他父亲之前的职位,戍边守疆去了。反而是之前在江南富庶之地镇守的宁长远调回京城接管了京畿营,百姓们纷纷议论曾明德没有享福的命。
以至于曾明德之妻胡娘子,送走相聚了两个月不到的丈夫后,也在暗叹曾明德没有享福的命。
但是深处漩涡中心的左相徐坚却不会这么想,他知道在普通百姓的层面上,燕云开隐匿了自己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完全不在意权柄和名望。这一点让徐坚这个保皇党和许多打算当中间派的朝臣们放了心,只要燕云开愿意退出,先前那种权利争斗,流血事件,今后就不必再发生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燕云开态度非常决绝,让亲近的曾明德带着驻守在京城西郊的北军回去戍边,提拔陌生的宁长远驻守京畿。
虽然在攻打魏王叛军的时候宁长远跟燕云开有些jiāo情,但武举出身的宁长远出名的不爱结党营私,徐坚认为他更忠心于朝廷。
只是那些闻腥而动的投机分子,只怕要失望了。燕云开无意竞争,一直刻意跟最高权力保持距离,他们也就没有了跟着上位的机会。
说起来魏王就是脑子不清醒,被身边的人裹挟了,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实力是否足够,都有人bī着他去争夺。
就比如bī反魏王的盐税案,真正获益的其实是苏州和赣州两地的官员,其次是魏王妃背后的董家,最后才是被他们当作靠山的魏王。
事后查抄罪人,单是苏州一府就抄出三千六百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半年的赋税。可是清算魏王府的财物后,只能折算成八百万两,这当然有魏王需要养兵的缘故,但魏王比苏州知府还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虽然宁长远和曾明德的官位都升为了一品武官,但是都没有封爵。
老jian巨猾的徐坚已经猜到了燕云开的心思,他磨刀霍霍,正指向了勋贵。只可惜勋贵中在朝廷里任职的人并不多,现在都还没有看出燕云开的居心。
因为魏王谋反最后牵涉董家参与其中的案子,除了成年男丁和涉案的女眷,其余女眷和小孩都流放岭南,这件事似乎没有牵连太广,连一向以董家马首是瞻的申屠喜都还好好的在右相的位置上呆着。
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这场变革并没有杀戮太多的人。很多人因此松懈下来,以为危险已经轻松的渡过了,岂不知另一场危机正在酝酿中。
申屠喜的儿媳妇,也就是董太后的女儿安乐长公主也还活着,只是因为鞭打寿阳大长公主的事情,被宗人府判仗二十,关押三年。
宗人府之前都是拥护董太后这一边儿的,如今董家落败,就想悄悄弄死安乐长公主表明立场,但是燕云开派人阻止了。
因为北军入城将董家人尽数逮捕之后,皇帝下旨请董太后从慈宁宫移驾凝香居,毕竟是太后,小皇帝燕云景没有权利杀死名义上的母亲,太后只能幽禁。
给董太后幽禁的地方还不错,凝香居有一片梅园,专门用来赏景的房子修得也很齐整。
可惜董太后并不愿意被幽禁,她是一个极为骄傲的人,拔下金簪抵住自己的喉咙,侍卫太监们都不敢上前。她说,“让燕云开来见哀家。”
她直接无视了燕云景和郑太后,也根本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