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显然,另外那些明摆着来送礼的人却不是这种情况。
直接送银子银票的,要不然就是百十亩地的田契,也有省城的铺面,还有送古董玉器的等等。
像这样的,魏大牛怎么可能收下呢?
拒绝,统统拒绝。
别家那是来者不拒,搁在老魏家,就是来者都拒。理由都是现成的,说自家老太太不让收。
于是,时隔多年之后,大牛二牛再度坐实了妈宝人设,甭管对方说什么,都不愿意收。
可光拒绝就成了吗?自有人索性直接丢下重礼,转身就离开。
魏二牛牢记着杨冬燕的叮嘱,急得不得了,倒是魏大牛格外得淡定,回头收拾收拾,就送去了省城的郡守府。
是的,就是济康郡郡守的府邸。
此时的郡守当然不可能是原先的那位蒋郡守了,最早因为事情紧急,安平王世子是临时任命了一些官员。可眼瞅着都两三年了,朝廷自然早就派了人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派到这边的人,是蒋家的人。
当然不姓蒋,却跟八大世家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派他过来,却是因为蒋家从中周旋的。
理由也简单,前头那位冒牌的蒋郡守搞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来,哪怕任期前几年倒还算不错,但后面却是结结实实的坑害了一方百姓。蒋家是百年世家,自是将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已经撇清了自家的关系,却也没可能任由济康郡里到处传播蒋家的坏话。
普通老百姓是考虑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只知道原先的那位郡守姓蒋。再一个,当初是蒋郡守自个儿扯虎皮当大旗,况且谣言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传播容易辟谣难的。
为此,蒋家不得不出面善后,又是安排自己人过来,又是暗地里支持这位新郡守,少不得自个儿贴资源扶持济康郡。
来此之前,杨冬燕也提过一句,真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新郡守,想来对方怎么着都会给点儿面子的。
魏大牛多听话呢,这不就收拾收拾,将这一大堆的重礼送到了郡守府……
险些吓死人家可怜的新郡守。
本来嘛,拉着一车重礼去郡守府,那还能不是去送礼的?你说是去还礼的?反正就是一团乱的。
不过,也因为魏大牛这操作太可怕了,加上梁家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当下就在圈子里帮着解释了一番,总算是将此事摁了下来。
经此一遭,魏家一行人都不在庄子上停留了,麻溜儿的离开了省城。
离了省城又去邻县的县城里,那里有教导过窝头的廖先生,即那位跛脚先生。这一回,可不光是有窝头的信件,还有闵同进士的。原本,闵同进士是将信托给了省学同窗的,可人家又不是县城人,索性后来由魏大牛接手了。
同样的,不光有信件还有赠礼,只是这赠礼在质量上却是不如给省学的先生们的。
给廖先生的赠礼是关于如同通过童生试的,小地方的私塾怎么能跟堂堂一国之都南陵郡的学塾比呢?自打窝头去了南陵郡,就陆续看了不少书,就有关于童生试的种种,这些都无需誊抄,南陵郡的各大书局就有卖的,直接打包了一书奁,给了廖先生一份,另外一份则是打算送去南田村的村学那头,即窝头的启蒙先生。
当初备礼的时候,窝头是考虑到个人需求的,他总不能给廖先生送关于乡试、会试的书籍吧?用不上呢!
可等到真的送礼时,魏大牛就琢磨着,咋这赠礼的档次越来越低了呢?尤其是送完了廖先生后,他瞅着剩下的赠礼,发现除了少量书籍外,更多的其实是笔墨纸砚……
对呀,村学那头能通过童生试的第一场就算是很不错了,给太多晦涩难懂的书籍,这不是纯粹瞎折腾吗?倒不是多送一些文房四宝,毕竟窝头在念村学的时候,多半都是拿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的,甚至其他同窗读书期间就没用过笔墨。
魏大牛心里bībī,但实际行动还是很支持他儿子的。他也没在邻县县城多做停留,只是同廖先生用了一顿饭,晌午到的,傍晚用了一顿饭,次日一早就再度启程往礁磬村去了。
却不想,魏家一行人虽是来去匆匆的,但县城这边多少年没出进士了呢,更重要的是,算上闵同进士,其实这一届是一口气出了两位进士呢!
多稀罕呢!
一时间,小小的县城里充斥着关于两位进士的传言,其中又以窝头为最,毕竟他考得更好,再说他年岁也更小。
要说其他人只是听过就算了,哪怕是廖先生好了,他早先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乍一看到魏家来人,又是送信又是赠礼的,相当于狠狠的帮他打了一波广告,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他的学塾只怕是不愁生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