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所有被酷吏抓入大牢的朝臣全都被放出来,再一次向天下人证明,李初在武媚娘的心里究竟是何地位,而且也让天下人看清楚李初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酷吏的事不是没有人有意见,而是提出意见,却不能说服武媚娘终结酷吏政治。反而这些年来愈演愈烈,请求终结酷吏的人反而落于下风,最后都成了被酷吏抓进大牢的人,所以到现在已经变成无人敢提及酷吏两个字。

  不是没有人想让李初出面,但是不管任何人到李初的府上提起这件事,李初都避之不谈。

  所以好多人对李初都是失望的,但是没有想到人家李初是不提,人家只做。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击毙命,看看那些被冤枉下狱的大臣,全都被放出来。酷吏也全都被关入大牢,人,武媚娘亲自jiāo到李初的手里,让李初处置。

  多少人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欢喜不已,悬在脖子上的那把刀终于得以放下,又有多少臣子喜极而泣。

  当官的人本来就如履薄冰,再加上有酷吏横行,这根本就是火上浇油。

  谁都不知道有一天会被扣什么样的罪名,压入大牢,然后被人严刑拷打,最后实在撑不住,只能承认他们扣在头上的罪名,只为了求一个痛快。

  好在到现在为止死在酷吏手里的人是有,但是依然坚持不肯认罪的人同样有。

  若不是有这些扛得住的人,也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会因此落难,能够逃过一劫,也庆幸牢狱中的官员能够逃过一劫。

  所以第二日的早朝之上,来往的大臣相顾竟然含泪。

  武媚娘听说这件事也觉得不可置信,能到明堂上朝的人都是经过无数风雨走来的。可是他们既然相顾而含泪,这证明在他们心中,酷吏政治令他们苦不堪言,也令他们战战兢兢。

  劫后余生,所以他们喜极而泣,却又坚持不想让别人看出他们各自的láng狈来。

  如果说昨天武媚娘还在考虑是不是不应该如李初的提议这么快结束酷吏政治,到今天武媚娘觉得李初是对的。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个道理,她要懂得适可而止。

  不过,武媚娘虽然把周兴他们这些酷吏全都jiāo给李初处理,但是李初那天离开御史台的大牢之后,却没有急于审问这些人,更不曾将这些人定罪。

  有的在等着这些酷吏下场的人可就急啦!

  所以有人上门询问李初,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的处理酷吏?

  说来,李初虽然一向管的事不少,但是她的公主府下却没养一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李初怎么掺和朝政,却没有一个人参李初的原因。实在是李初虽然管朝中的大事,但是却不会事事都管。而且从来谨言慎行,没有半分嚣张跋扈或是仗势欺人。

  更别说李初从来不造势,只做利于百姓的事。有些是李初都做完,朝中的臣子半点风声都没收到,后知后觉发现的,想夸李初,人家李初也不需要他们夸。

  今天有人上门,站在她的公主府面前,询问她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的处理酷吏。没有人就意味着李初得自己出来处理这件事情,李初倒是无所谓。

  有人来提意见,这是好事。正好也将李初长一长脸。

  李初出门只看见一个身着白衣的学子,看起来大约二十五六岁。意气风发,正在那侃侃而谈论起酷吏,不难看出他对酷吏的不满。

  “酷吏横行,以令天下皆畏,多少重臣死于酷吏之手,如今太后jiāo酷吏于长公主之手,令长公主处置,长公主却避之不谈,更不审查,是为何故?长公主为入狱之重臣面见太后,令太后重视酷吏之酷刑,难道长公主不想将他们除之而后快?”来人没有看到李初远远的走来,围观的人围在一起,都在听着他说话,可是至于他说的话是真是假,谁也不置评价。

  “这些问题既然是问我的,应该等我出来你再问。”李初扬声所答,听到声音的人全都齐齐看向李初,随后恭敬的见礼,“安定长公主。”

  李初点点头,冲他们一笑道:“我这安定长公主府着实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难得有你帮忙。”

  目光落在那位青年的身上,神情温和,并不曾因为眼前的人做的事而心生不满,仅凭这一点就让人不由心生好感。

  “冒犯长公主,请长公主恕罪。”青年何尝不是看傻了李初,是以连忙和李初赔罪作揖。

  李初挥手不以为然地道:“你能到我这长公主府来直问,看来在你的心里,我是一个能听得进真话的人,你心中存有疑惑,而且也是生怕酷吏之事再生变故,所以才会急急寻来,只想让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如今下狱的所有酷吏尽都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