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对于刘芳来说,这个锦安侯府也就这样了,门口的那两个大狮子,已经有些斑驳了。

  看样子,这个锦安侯府,现在的日子,恐怕并不算多好。

  她也终于明白,为何杨氏把刘家所有明面上的产业全都变卖了,还偷偷地存进了皇家开设的通汇钱庄里头,并没有带多少东西进京。

  就两辆马车,几人的一些衣物,一些不太贵重的日用品等。

  这样一副穷酸样上门,想必侯府是不会怎么搭理她们的。

  不过,这大概也是杨氏想要的吧,不用被侯府觊觎钱财。

  当然,要说她们真的多么落魄,还真没有,至少穿着的都是绫罗绸缎,还是现在江南最时兴的布料。

  戴着的首饰也都是江南流行的样式,并不失礼,也真心不穷。

  可进入侯府之后,还是如同刘芳所想的那样,锦安侯府的人,并不怎么搭理她们。只维持着良好的休养,特别客气地把她们安置在侯府后面的一座临街的院落中。

  第328章

  安置好后,杨氏三人就过起低调的生活。当然,锦安侯府内院的当家人,现今的侯夫人,杨氏的嫡出长兄的妻子,也就是她的大嫂,也没有忘记派人去江南调查杨氏夫家的事情,重点就是打听刘家到底有多少钱财。

  只可惜,刘父,杨氏两人都不是蠢人,尤其是刘父,他其实经商才能非常好。但他知道,自己亲族单薄,有没有兄弟相扶,要是显露太多钱财,反而是祸非福。

  所以,哪怕他每年经营的产业赚的都不少,可他并没有都放在江南,更没有全部放在明面上。

  因此,他暗中的产业,其实是比他摆在明面上的产业要多很多的。

  杨氏处理自己丈夫的产业的时候自然就发现了。她也不是笨的,当然明白丈夫这么做的原因。

  因此,她就以借钱的理由,或者是变卖明面上的产业为借口,将那些帮着刘父处理暗中产业的人都召集回来,随后就把这些产业全都清算给这些人,一点也没用留。

  她们母女三人,势力单薄,还是别为了这些钱财,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了。

  因此,明面上刘家变卖家产得了一两万两的钱财,又被杨氏派人拿了大半到京都郊外购买田地出租,还在外城买了一座两进大的宅子,以备不时之需。

  这么一算,变卖了家产后的杨氏,也确实是没钱了。

  只是暗中她处理的那些产业,却有五十万两之多,这还是她不计盈亏,匆忙脱手的缘故。

  而这五十万两,就被杨氏偷偷地存进了通汇钱庄里,每年的利息也都继续存在里头,并没有打算拿出来花销。

  杨氏都想好了,等两个女儿都嫁出去后,她就搬到外城居住,到时候再把这笔钱分成两份,给她们自己留着用。

  至于杨氏自己,她的嫁妆其实还在的,现在也是都放在通汇钱庄里头,毕竟这么些年,她真是跟着刘父学了点本事,撑不起整个刘家的产业,但打理经营好自己嫁妆,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她这些年以来,每回年节派人给侯府送礼,从回来的仆从口中,已经知道侯府这么些年是过得越来越不好了。

  因此,这次回京投奔侯府,杨氏才会特意装

  作一副倾家dàng产的样子。

  她太了解自己的娘家了,一个个平时看着温文尔雅,锦衣玉食,可事实上,他们很可能会为了钱而做出最狠毒的事情来。

  杨氏不得已之下进京,为的是保住自己母女三人的安稳,可不是为了给侯府吸血的。

  就这样,虽然寄人篱下,好歹是能得一时的安稳,便可以了。

  杨氏三人基本不出院子,一来,他们正在守孝,不适应出门走动,二来她们也没有必要从侯府那边走。

  这个院子临街就有个小门,直接便可以出门,不必经过侯府内院,以及前院。甚至出门后,有出去没多久,向右拐,就能直接沿着小巷子到正街,非常方便。

  院子里也有小厨房,一日三餐她们都可以自己打理,也就是借住在侯府中,依仗着侯府,便没有人敢来此滋扰她们罢了。

  …………

  锦安侯夫人张氏在正院花厅听着从江南调查回来的仆从回禀刘家的事情,听闻所有家产已经变卖,只得了个一两万两银子,转头杨氏又派人来京都买了田产,宅子,花去大半,现在,她们母女三个,也仅仅留下够自己吃喝用度的钱……

  张氏眉头紧皱,满心失望,原本她还以为这位庶出的姑奶奶丧夫投奔过来,肯定是带着大笔钱财,没想到,真是一个破落户来京都避难的。

  不过想到杨氏她们也不需要侯府拨银子养着,只是分了个院子给她们住而已,张氏心里好受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