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支银子
此外,姚老爷还很隐晦的提醒六奶奶,问六爷的生意六奶奶知道多少,告诉六奶奶,若是有买卖掌握在手上,除了手里面有些进项,往后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六奶奶这才在六爷被押走后,急着对杨姨娘出手,想在最早时间内,从杨姨娘口中,把六爷的买卖掌握在手里。六奶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际,虽然家里的买卖都让官府封了,但是总有空子可钻,她及早出手,总比最后全部被官府查抄去强些。
只是没想到杨姨娘身边的侍女婆子们都这样厉害,让她们屡次受挫。
姚氏原本悲凉、凄哀的情绪,瞬间变得怒不可遏,她颤抖的手依然没有收回来,“这就是我的结发夫君,我的结发夫君留给我的念想。他被抓进大牢,他的贱妾被护持的周到,尚且有自保之力。而我这个正室,却不知接下来的日子怎样过活,既然这么心爱,怎么不把这个贱婢一起带走,一起去死。”
晨姨娘被刚才的场面惊的才回过神,再听到姚氏的咒骂,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眼巴巴的看着徐嬷嬷。就算她一向不怎么知道深浅,但是如今六爷前途未卜,六奶奶的这样的话,着实不好让很多人听了去。
徐嬷嬷把哼哼呀呀爬起来几个仆妇打发下去,才回身安抚姚氏:“六奶奶不要急着生气,您消消气,还是赶紧的找廉主事过来问一下,看六爷是不是对他交代过什么。若是六爷还没来得及交代,那就最好,您可以以主母的名义,让他把六爷手里的买卖报上来。拿到买卖的详细名目,您再让侍郎府的老爷看看,老爷或者可以寻个空挡,挪动一些解封。若是办的好了,您往后就能多个依仗。”
姚氏大早被一众的差役们吓得够呛,刚才又被杨姨娘气了这么一通,只觉得心气的都在发抖。倒忘了正经事。
姚氏静下心想了想,那姓廉的只怕不好对付,“只要六爷还在,廉恒那个老狐狸,就没那么容易把手头的买卖交出来。说起来还是杨姨娘年轻,阅历浅,比较好对付一点。就像今天,你不是几句话就把她叫进来了吗?只可惜咱们人手不够得力,才让她逃了出去。”
这么说完,姚氏又对徐嬷嬷说道:“要不你再去打听打听六爷到底牵扯了什么案子,若六爷牵扯的不深,咱们使点银子,托父亲打点,没准儿能把他搭救出来。若是有救,我也好开口和廉恒从账上支银子。”
徐嬷嬷有点为难,不知道是否该对姚氏说实话。按说对于六奶奶来说,就是用尽钱财,也是把六爷搭救出来最好,有人也就有了一切,六奶奶往后也有个依仗。可是,早先听家里老爷的意思,牵扯六爷的那个谋逆案子,很是危险,老爷只怕会躲得很远,断不会冒着风险为六爷奔走。
徐嬷嬷思虑再三,说道:“六奶奶还是先把廉主事找来问问,听他怎么说,咱们再想对策。若是廉主事那里有银子,六奶奶也好尽早支出来。六爷那里就算没指望,您往后的日子也能有个着落。总好过最后被查抄一空的好。”
“杨姨娘那里先缓一缓吧,若是六爷当初安排的四个仆妇丫头都有身手,咱们只恐不好进去拿人的。”姚氏起意从冬儿这里下手,插手掌控六爷生意的时候,徐嬷嬷曾经提过用怀柔的办法对杨姨娘,哄着她把知道的事情全说出来。可是,姚氏放不下身段,也不屑于笼络一个妾室。
姚氏虽然心里万分的痛恨张谦和冬儿,但是暂时还真没办法把这个眼中钉去掉。只好先派人找廉伯过来。
廉伯来的很快,午饭刚过,外面就传信进来,廉主事来给六奶奶回话。姚氏立即让人把廉伯带往花厅,她也略作收拾,去见廉伯。
姚氏一进门,花厅里侍立等候的廉伯就忙着施礼,“老奴见过六奶奶。”
姚氏连忙说道:“廉伯切不可如此,您算是我和六爷的长辈,我们做晚辈的断不敢受您的礼。廉伯您坐下说话。”边往里走,边对徐嬷嬷说道,“给廉伯拿椅子过来。”
廉伯谢过之后,两人各自落座。
姚氏说话间,满心的悲戚:“咱们好好的做生意,六爷就被官府押走了。廉伯,您可知道六爷到底被谁牵扯进了祸事?”
廉伯躬身答道:“六奶奶且安心,祸事那是官府和官员之间的事情。六爷是生意人,这两年都没再给人做客卿,就是偶尔和官员们来往,也都是小事,没有获罪的实据。等过些日子,衙门把事情问清楚,六爷自然就回来了。”
这个时候了,这个老东西还在骗她,父亲对她说的可不是这样,那个案子很麻烦。
姚氏不错眼的盯着廉伯,好半天才说道:“虽然我对政事知之甚少,但是也听闻朝廷这几个月乱的很,六爷既然被牵扯进去,只怕事情就不简单。我想咱们还是托人活动活动,也能多些把握。”
姚氏缓了缓气,接着说,“我想问问您,咱们的买卖现在还有多少银钱可以动用,还有没有能运作的生意。若是有,也好筹集些银子,我回娘家找父亲,使银子奔走,看能不能给六爷脱罪。”
廉伯快速的盯了姚氏一眼,然后低头回道:“若是六奶奶能找到关系打点,那是最好。咱家的买卖都被封了,连外地的分号也有官府的文书派下去,就是咱们想使力也来不及了。不过,账上还是有些银子。六奶奶若是用银子,只要账上有,您可以随意支取。”
本来姚氏听到所有的买卖都被封了,还有些怀疑廉伯说的是不是实话,但廉伯后面的话让姚氏心里一喜,她问道:“那现在的账上还有多少银子?”
廉伯拱手答道:“零零总总的算下来,应该还有近四十万两,是前两天调出来,打算买进坯布和生丝的流水。”
姚氏犹豫一下,试探道:“先给我支三十万两吧,我回娘家找父亲,商议一下怎么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