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忆苦思甜

  尽管,饱受饿肚子的煎熬,可是,不懂事的他们,在麦子成熟的季节,还是会背着大人干坏事。

  三五成群的偷偷的在背角弯弯上,悄悄的把田边的麦穗掐了,然后,用手把麦芒和壳壳揉掉,摊在手心里,用嘴巴吹,把那些麦芒和壳壳吹开,留下颗粒饱满的麦子。然后,就放在嘴里嚼,一把一把的嚼。

  嚼烂后,就放在堰沟里去洗,直到弄出那个所谓的叫“泡泡糖”的东西,才罢手。

  当然,那些所谓的“泡泡糖”,哪里吹的了大的泡泡,充其量吹个细小的鱼泡泡而已。

  但是,他们还是特别的满足,特别的幸福和开心。

  当然,他们还不止用麦子吹“泡泡糖”,更会享受大自然赐予人间的美味。

  他们会把麦穗掐了,找个地方,用石头搭个灶,然后,捡些枯柴干树枝,把麦穗直接放在里面烧。听见麦穗被火爆的“噼噼啪啪”作响时,就赶紧掏出来,在地上把火扑灭。

  然后,就你分几穗,我分几穗的坐在那里吃。

  那时物质贫乏,吃着那些刚烧熟的麦穗,别有一番滋味……

  林东见江寒坐在后座上,突然就不出声了,不由就问:“媳妇,在想什么呢?”

  江寒就告诉了她自己刚才脑子里突然浮现的小时候的记忆,还问林东,他小时候也这样玩过吗?

  林东马上道:“肯定有啊。”

  然后,他笑着说,我们小时候,这个季节,去河边洗澡时,人家菜园子里的黄瓜,番茄,田边的无花果、还有种在院子里的苹果、桃子,葡萄,也没有被我们少“偷”。

  那时,那些大人家看见我们这群毛孩子,都像看见了强盗一样,远远的都像盯贼一样的看着我们。

  但是,我们是一群人,总会想办法,让他们顾此失彼,和大人们玩着“猫捉老鼠”。

  那时,真的没有少“偷”别人田地里的瓜果吃。

  江寒一听,不由就笑了。

  她还以为,林东当时是不屑于做这些事情的,结果,他也和原主一样。

  也是,都是那个年代的人,娱乐没有什么,物质又困乏,半大的孩子,除了调皮捣蛋的弄那些吃的解馋解饿,还真找不到什么去做了。

  江寒记的,原主饿急了的时候,把人家栽种在田里的红苕母子,上边都淋了大粪的,还偷偷的掏起来洗后吃了的。就更不要说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在马苕地里把雪抛开,在里面找萝卜蒂蒂吃了……

  想起那些日子,江寒都替原主心酸。

  这时,林东却又告诉江寒,他小时候,晚上还和林小全一起去捉过黄鳝。

  说运气好的时候,他们一晚上能弄十来斤,第二天就拿到街上去买。

  只是,那时,家家户户都缺衣少吃的,大家稀罕的都是猪膘肉,对于黄鳝这些需要油多才能做好吃的东西,都不怎么稀奇。

  所以,都是贱卖而已,不过,总算能换两个钱。

  江寒听林东说着,不由想起她的上辈子,鳝鱼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比肉那是妥妥的贵出不少。

  就是现在被大家厌弃的随处可见的泥鳅,在她的上辈子,也是高蛋白的好东西……

  真的是时代不同,走俏的东西就不一样。

  她记的,她的上辈子,那些高档的大酒店里,可流行吃什么山上和农村的野菜了,这些在这个时代被人们充饥无奈咽下肚子的东西,在她上辈子的那个年代,可都成了宝。街上也随处都有卖的,比地里自家种出的蔬菜卖的多出不止一两倍的价——

  两人说着过去,江寒在脑子里抚今追昔,不经意间就到了河坝。

  由于是农忙季节,来河坝务工的人,明显比往天少了,但是,也有家里劳力多的,继续在河坝忙活。

  江寒看着大家捡的石灰石堆在那里,就是一周左右没人捡,都还能有烧的,就特别的放心。

  她转了一圈,给那些仍然在河坝地里忙活的叔伯大婶说了感谢话后,就走到了她的河滩地上。

  只见年初种的一大片桑树,全部活了,都长出了碧玉般的叶子。

  江寒看着那些桑树,就喜上眉梢的说:“东子,明年这些桑树,就可以用来养蚕了。这么大一片桑树,我们到时要养多少蚕子啊。等一立冬,我们就开始搭建蚕房,到时,就地利用,就把蚕子养在河滩地上。”

  林东看看周围的环境,就点头说好,还道:“正好,养蚕需要石灰消毒,我们家自己就有石灰窑,这么近,到时,给我们的蚕宝宝全用最好的石灰。”

  说到这里,两人就不约而同的笑了。

  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来年一堆如山的蚕茧一样,眼里和心里全部是憧憬和希望。

  这时,江寒见她爸爸也没有在河坝里,就知道,他老实巴交的爸爸肯定又忙家里的那摊子事情了。

  在她老爸眼里,没有什么比油菜籽、小麦这些东西值钱了。

  毕竟,那些才是让他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

  江寒本想直接去找木匠,但是,思忖一下,还是回了他爸爸家里。

  一到家,果然见农门子是铁将军把门,她就知道,她爸爸肯定在马路下的那个大田里忙活。

  他们家就那一个田特别大,又特别当道。

  当时包产到户时,那个田被称之为“沙沙田”,特别不能装水。

  水一灌进去,第二天,就会干的那种。所以,被人嫌弃,觉得那个田种水稻收成不好,几乎没人要。

  自然,老实人吃亏,不知道怎么的,这个被人嫌弃的“沙沙田”,就落到了江寒家。

  他爸爸觉得划不来,但是,没有办法,分都分在自己头上了,只好忍气吞声的种了。

  但是,包产到户后,国家的水利资源弄的好,那两年又风调雨顺,这个被人不看好的“沙沙田”,特别渗水的田,居然年年亩产创新高。

  还真是“傻人有傻福”。

  那些人见当初没有人要的田,现在被江寒爸爸种的高产不说,又特别当道,打田、放水什么的,都特别方便。

  不由有的人就开始眼红和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