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以茶论战3

  “15世纪的幕府第八大将军足利义正,让高僧村田珠光撰写茶汤法则《心之文》和其他茶故事,在寺庙中推行村田珠光所提倡的禅院式茶礼,竭力以饮茶方式来改善人际关系,并且祈祷天下太平。

  后来的织田信长及丰臣秀吉更将茶道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推崇性。

  日本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为了使茶会获得成功,茶道的礼法表演至关重要。正是茶道礼法将喝茶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习惯艺术化,成为茶道。

  日本人对茶道崇尚性,是对天皇的崇拜忠诚表达。天皇的一切决定,是大和民族获取最大利益,也是为民众争取更好的生活水准。所以习惯思维上,天皇的行动是绝对正确不容有疑虑的。

  天皇能有效支配一切人力,物力实行国家的战略计划。

  论精神,论物资装备定胜负一目了然,朱桑你觉的如何呢”?本田诚盛淡定说。

  “中国文人真正接近于揭示茶道实质的是明末清初的杜浚,他在《茶喜》一诗的序言中曾经指出:“夫予论茶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闻见,导吾杳冥。”

  所谓茶之四妙,是说茶艺具有四个美妙的特性。“湛”是指深湛、清湛;“幽”是指幽静、幽深;“灵”是指灵性、灵透;“远”是指深远、悠远。都是与饮茶时生理上的需求无关,而是品茶意境上的不同层面,是对茶道精神的一种概括。

  中国民众对中日之战的结局和后果,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和猜测推论。知道如果亡国是何种悲惨下场。

  中国的茶道不止生理上的需求,还是人们面临困难和逆境时,为寻求解决难题必须进入一种空灵状态的煤介。

  这种需要思考前进入最佳沉,静,灵的方式方法,适用一切国事,家事大小事务,只要面临一切障碍防碍自身或国家利益,必须深刻思量的问题就得慎重清空大脑一切杂念,一尘不染认真考虑问题。

  反观日本,他们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本国后,却发展为宗教色彩极浓的日本抹茶道。直到今天,他们饮用的是从宋代以来一成不变的蒸青绿茶粉,使用的也是宋代点茶法那一套点茶器具和方式,居然可以历千年而不变。

  这是因为引进中国饮茶方法的都是日本高僧,他们是在中国寺庙中将佛门茶事学回去,并将它们作为佛门清规的组成部分一直在佛门中被严格地传承下来。

  不但赋于日本茶道以浓郁的佛教色彩,也增强了日本茶道的权威性,特别是自千利休之后,形成了嫡子继承的“家元制”,使其权威性更为稳固持久。

  中国的饮茶环境是悠闲与自在,潜意识里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是,潜移默化自发的升华,发挥人对未知性的求知欲。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文化氛围则相对要严肃很多,日本的茶室总是静悄悄的,茶室里的任何物品都极为讲究,给人一种严肃、严谨之感,并没有中国茶馆里的随意的感觉。

  日本统治阶级对茶道的重视利用,加强了茶道与权力的关系。

  实质上是以茶道的形式,加深统治价级的权威性,削弱民众对政府的疑虑和自主独立性。

  所以经过茶道思想的灌输,日本民众对天皇和政府,言听必从毫无疑虑。从而走向事物的极端,因为习惯上的道义不听天皇的旨意,就是不忠,不忠就是对国家的被叛,让人们习惯上和现实上不能不敢提出相反的看法,达到日本政府的愚民效果。

  中日两国民众思维方式方法的对比,谁优谁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则从精神上两相比较,一个国家民众自发的认识,比另一个国家盲目服从的木偶更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统一性,力量爆发性。

  这一个结论是通过中日茶道之特性,推演推论得出符合逻辑的结果,与孙子兵法所说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方面决定胜败的因素之一,人和方面所包括的精神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

  本田君我说的你是否接受”?朱大壮自心的问。

  “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特点,算是不分上下。但是精神必经需要客观物质条件,体现出精神力量的具体威力”。

  “说的好!前面说过三国志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不约而同选择了火攻,两人手掌各一把火,在汉字当中两个火合起来是一个“炎”字。

  炎字是火的一种高极能量表示符号。火是光明的化身!火的职责是要绽放出最纯洁无私的光,是要将黑暗燃尽,将光明释放、释放、释放!

  中国有四万万同胞,就有四万万把火。两把火就是“炎”字极的能量,四万万把火合起来有是多么可怕的能量。

  从古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伟人或英雄,做出这么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此时此景我们大胆设想一下,会不会不远的将来某一天,某位伟人做惊世骇俗的伟大奇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生塑凤凰之身浴火重生呢?

  答案也许不在今天,也许不在明天。但持续聚集的四万万火焰,终有一天爆发出他应有的力量。

  在这里我有两本书曾于本田君,第一本书号称兵书始祖“孙子兵法”,第二本书“论持久战”。两本书一本为古人所注写,后一本为我党人士所著。

  两本书的共同点都和军事战争有关,不同点第一本为兵圣之书,解释了战争发起,经过,结果所必须具有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双方硬软实力对比科学逻辑预测胜负。

  第二本在第一本根本理论上,实纪结合国情,民情,地理,敌情,物资装备等战争主要因素,因地制宜专门订制的战略战术大作论持久战。

  读完两本奇书差不多是半个军事家,最差也是一个游击专家。我独立团班排连干部军事起步教学用,孙子兵法,三国志,等基础教材。

  配以部分现代适合中国国情的军事典籍,核心指导教学当属论持久战一书。

  此书应该是众多军事著作中的里程碑。

  如果认真研读这两本书,对战争的起源,过程,结局等阶段的特点,客观,发展,变化做出科学的推论。

  我相信本田君一定会做出正确判断,根据地的任何地方不对你设限止,想去那就去那看看听听。

  如果有一天了领悟战争的目的,你一定会写出那个火字”!朱大壮意味深远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