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234,改立李治

  ,643年——645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黜。唐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一征高丽,无功而返。

  魏征死后,李承乾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太子之位开始动摇。

  这时李祐谋反案爆发。这宗谋反案成为李承乾谋反案的铺垫。

  李祐是唐太宗的第五子,被封齐王兼齐州刺史、都督齐、青、莱、密等五州军事,也就是掌管五州军队。他因为违法乱纪受到唐太宗的责备。唐太宗撤换了他的长史作为惩戒。但李祐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新任长史怕受连累,一方面不断对李祐犯颜直谏,一方面不断给唐太宗打小报告。李祐恨得牙根儿疼,找人去谋杀他。不想事情败露,长史把他告到朝廷。唐太宗传唤李祐到京受审。李祐一气之下杀了长史,起兵造反。但李祐的部下不肯跟他造反,将他逮捕送往京城。唐太宗将他赐死。

  这场叛乱只是一场闹剧,但是让唐太宗脸上无光。

  当初唐太宗考虑到周朝分封诸王国祚八百年,秦朝废除分封二世而亡,认为分封对江山永固是有益的。虽然朝臣告诫他恢复分封制弊大于利,但他不听。他分封诸王不仅给他们封地还给他们军政大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藩国。他相信骨肉至亲肯定不会背叛他,谁承想刚分封完就冒出一个谋反案。唐太宗此后再不提周朝的分封制。

  李承乾违法乱纪的事也不少。他有娈童癖,私藏一个叫称心的能歌善舞的乐童,同吃同住,同坐同卧。同时还宠信擅长旁门左道的道士秦英等人。道士擅长的旁门左道通常是指巫蛊、符咒、算命、房中术等。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是不被允许的。但这些还是小问题。秦英最大的问题是“扇动宫储”、“惑乱东宫”。不清楚秦英煽动、蛊惑李承乾什么了,想必是窜唆李承乾针对唐太宗。

  唐太宗得知这些事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称心、秦英等人。

  唐太宗没有处罚李承乾给足了太子的面子。但李承乾竟然毫不领情。他思念称心,在太zi宫立牌位祭奠,并且在后院建坟立碑。唐太宗知道后非常不悦。

  李祐谋反案在审理过程中牵扯出一个人,纥干承基。这个人是李承乾的卫士,专门负责刺杀的脏活。他怎么会牵扯进李祐谋反案,李祐谋反跟李承乾有没有关系,这些都不得而知。只知道纥干承基被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判了死刑。他为了活命告发李承乾谋反。证据是,李承乾曾说过,我要造反比李祐方便多了,东宫跟大内只有一墙之隔。

  这句话属于大逆不道,情同谋反。于是李承乾被拖下水。李承乾谋反案因而曝光。

  李承乾的确准备发动政变。他暗中联系了很多人,包括大将侯君集、他的叔叔李元昌等。但李承乾谋反还处于谋的阶段,并没有具体实施。根据一些线索判断,李承乾可能要模仿唐太宗,搞一次新“玄武门之变”,也就是杀死李泰,囚禁唐太宗,抢班夺权,提前即位。

  唐太宗废黜李承乾,处死了侯君集等人。

  接班人成了掘墓人,战友成了敌人,这让唐太宗伤心不已。他一度情绪失控想拿刀捅了自己。

  唐太宗废了李承乾,打算改立李泰为太子。但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他推荐李治。谏议大夫褚遂良也建议他立李治。两位重臣不同意立李泰让唐太宗有些为难。

  这时,李泰担心唐太宗改主意立李治,去挑拨李治。他对李治说,你跟李元昌关系不错,李元昌谋反被杀,你就不担心你会被牵连?李治一听果然忧心忡忡。

  唐太宗看李治一脸愁容就问他怎么回事。李治也是个老实孩子,就一五一十地对唐太宗说了。唐太宗听了,心中恼怒,对李泰有了看法。

  唐太宗责骂李承乾抢班夺权。

  李承乾说,这都是李泰逼的。他天天算计我,让我觉得太子之位不稳,才跟朝臣谋划怎么自保。如果李泰立为太子,正好让他的阴谋得逞。

  唐太宗说:是啊。假如立李泰为太子,那么等于说太子之位就可用诡计求得。如果立李泰,李承乾和李治的性命都难保;如果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都可保全。

  唐太宗于是逮捕李泰,宣布胆敢阴谋夺位者一律入刑。

  唐太宗下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李承乾曾得到魏征力挺。唐太宗有心换太子时遭到魏征强烈反对。侯君集曾得到过魏征的举荐。魏征对唐太宗说侯君集有宰相之才。没想到李承乾、侯君集竟然背叛自己企图谋反。唐太宗迁怒于魏征,怀疑魏征的忠心,下令砸毁他为魏征题写墓志铭的墓碑。

  唐太宗年纪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开始变得喜怒无常。并且经历亲儿子、老战友的背叛,他的猜忌心也开始加重。大臣进谏变得越来越困难。唐太宗听不进去不同意见,一意孤行。

  当初,薛延陀派使节向唐太宗求亲,希望跟唐朝友好。唐太宗答应了。薛延陀于是带着五万匹马、一万头牛、十万只羊作为聘礼,前来长安迎亲。因为路途遥远,中间还要穿越大漠,薛延陀带来的牲畜中途死了一半。唐太宗不高兴了,觉得受到轻视,改主意拒绝和亲。大臣们劝他两国交往不能言而无信。唐太宗不听。

  唐太宗提出要看史官记录的《起居注》。房玄龄劝他不要破坏当朝皇帝不看当朝国史的规矩。唐太宗不听,非要看。房玄龄只好让许敬宗把《起居注》删改为《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交给他。谁也不知道许敬宗是怎么删改的,是删繁就简还是文过饰非?

  朝鲜半岛的百济勾结高丽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作为“天可汗”,唐太宗认为自己有义务平定朝鲜半岛之乱,警告高丽立即停战,否则tj将要武力干涉。高丽不理唐太宗的警告,仍然攻打新罗。唐太宗于是下令讨伐高丽。

  大臣们劝唐太宗不要干涉他国内政。朝鲜三国互斗跟咱们没有关系。但唐太宗不听,执意要打。其实唐太宗早就有了收复辽东旧地的打算。新罗求援不过是给了他出兵的理由。

  唐太宗决定打高丽后,一方面召集军队,筹集粮草,一方面给新罗送去军事援助,让他们顶住。

  军队和粮草都向幽州汇集。唐太宗要求契丹、奚族派兵助战。

  唐太宗比较重视情报工作,派出先行部队探路。

  645年,唐太宗御驾亲征,率军十几万北伐高丽。

  &nbj进展非常顺利,渡过辽水后连下高丽的建安城(辽宁营口盖州市熊岳镇)、盖牟城(辽宁沈阳塔山)、沙卑城(辽宁大连金州区),逼近鸭绿江边。

  唐太宗渡过辽水后下令把桥拆掉,激励将士们不胜不还。

  李世勣、李道宗作为先锋官率领四千轻骑兵杀至辽东(辽宁辽阳)。高丽出动四万军队迎战tj。李道宗率领几十名骑兵杀入敌阵,横冲直撞,大闹天宫。敌军大乱。李世勣趁机率军冲杀,斩杀一千多人。高丽军狼狈逃窜。

  &nbj昼夜不停围攻辽东。唐太宗率军赶到前线亲自督战,并且和士兵们一起填埋壕沟。tj的抛石机、撞车不断冲击敌城。唐太宗利用刮大风之机发动火攻,让人爬上冲杆去城头放火。

  冲杆是长毛竹或木杆。攻城一方可以把冲杆靠在城墙上当云梯使,利用猴爬杆技术爬上去。如果不会猴爬杆,也可以提前附在冲杆一端然后把冲杆立起来直接把人送上城墙。

  &nbj放的火从城上蔓延到城内。辽东陷入火海之中。房子都被烧塌。tj趁机攻上城墙,拿下辽东。

  &nbj进而围攻安市城(辽宁鞍山)。高丽倾全国之兵十五万前来决战。

  唐太宗求之不得,率军迎战。他派李世勣率兵一万五千人正面迎敌,派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人潜入敌军后方突袭,自己亲率四千骑兵埋伏在山上准备突袭敌军侧翼。

  &nbj三军齐出杀向敌军。新入伍的士兵薛仁贵一马当先冲入敌营,挥舞方天画戟横扫敌军。他在敌营中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tj紧随其后趁势掩杀。敌营大乱,随即崩溃。tj斩杀两万多人,俘虏三万多人。

  唐太宗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冲锋陷阵,站在山坡上观战。他看到薛仁贵的精彩表现喜不自禁,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在战斗结束立即召见薛仁贵,破格提拔他为游击将军(少将军衔)。薛仁贵一战成名。

  &nbj四面出击扩大战果。

  &nbj攻到建安(辽宁营口盖川市)城下。tj安营扎寨。将军端坐在营门口监工。大家正在忙乎,敌军突然出现,如同神兵天降。唐兵大惊,扔掉工具四散奔逃。将军更是惊得目瞪口呆,瘫坐在椅子上。唐兵逃跑途中回头看到指挥官纹丝不动,顿感羞愧,返身抄起家伙冲向敌军。敌军被击退。将军阴差阳错因为勇敢无畏受到士兵的敬仰。

  唐太宗围攻安市。守城敌兵朝着唐太宗的帅旗跳脚大骂。唐太宗大怒,下令破城后屠城报复。城中军民得知更是殊死抵抗。tj昼夜攻打,愣是没打下来。

  有人曾建议绕过安市直杀高丽的都城平壤。唐太宗拒绝。唐太宗觉得御驾亲征连一个小城都打不下来太没面子。

  唐太宗下令堆土为山,准备居高临下攻击安市。两个月后,土山堆好。但tj还没来得及发动进攻,土山倒了,倒向城墙一方。这正是趁机翻越城墙的好机会,但偏偏前线指挥官没在现场,没有人下达攻击命令。敌军趁机占领了土山,居高临下攻击tj。

  &nbj带来的粮食快吃完了。唐太宗担心军队陷入饥寒交迫的窘境,下令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