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425,火烧圆明园

  1859年——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朝与英法等列强签订《北京条约》。俄国趁机瓜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咸丰无暇顾及内乱,他的精力全用在洋人身上。

  咸丰当时迫于形势签下《天津条约》,有些条款并没有细琢磨。等签完,英法拿着草签的条约回国确认盖章去了。这边有人提醒咸丰,千万不能允许洋人在北京设领事馆。之前咱们和他们签过《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平等相待,那洋人来见皇上肯定不会下跪。那样的话,别的国家使节来了怎么办?比方朝鲜、日本,跪还是不跪?我们的天朝大国的脸面、百夷朝贡的体制就全破坏了。

  咸丰一想也是,让人再去找洋人谈判,哪怕多赔些钱,多开几个口岸呢。但是洋人认死理拒绝修改条约。这让咸丰一直闷闷不乐。

  来年,英法盖章回来了,要亲呈咸丰举行个交换文本的仪式。咸丰一口回绝,让人想方设法拦住洋人。

  清朝使臣于是以种种理由阻止洋人进京。但洋人已经识破清朝的小九九,坚持进京。咸丰退让,允许洋人进京,但不能携带武器。洋人拒绝,坚持要武装进京。

  英法还是那个狗脾气,你不让我进,我就硬闯。炮舰开进大沽河口,进攻大沽炮台。他们以为这回会跟上回一样,“匡匡”几炮就把清兵吓跑了。没想到,清军已经加强了大沽的防守,不仅修复上次大沽口之战被英法联军打坏的炮台,还修了很多隐蔽的炮台。英法对这些情况丝毫不了解,大摇大摆地闯入中国内河。

  突然四面八方炮火倾泻而下令英法联军大吃一惊。英法联军仓促应战,发炮还击。但在中国的内河,他们的火炮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两方大战一天,英法联军数艘战舰被击沉。英法联军改变打法,派海军陆战队发起攻击攻占清军炮台。但河滩泥泞行动迟缓,联军士兵成了清军大炮的靶子。联军死伤惨重,只得狼狈逃窜。

  消息传到京城,群情振奋。原来我们也可以打败洋人啊。

  消息传回英法,舆论大哗。

  英法不甘心失败,派来远征军报复。以前都是来几千人,这回英法联手派来几万人。

  1860年,英法和清朝再次开战。

  英法联军绕开清军重兵把守的大沽炮台,在无人防守的北塘上岸折向大沽口,然后从大沽炮台的后面发动进攻。大沽炮台的清军虽然拼死抵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国门大开,英法舰队从大沽口涌进天津。

  清军将领僧格林沁以天津无险可守放弃天津退往通州,把天津拱手让给洋人。

  英法联军随即进军通州。

  皇上咸丰无奈之下派怡亲王载垣[yuán]去和洋人谈判。

  载垣答应洋人武装进京,但要限制人数。洋人同意,约定带一千人进京换约。双方谈妥后,英法联军停止前进。

  但是转天风云突变,英方代表巴夏礼来找载垣,追加了一个条件,要求面见皇帝亲递国书。

  载垣断然拒绝。咸丰同意洋人武装进京已是最大让步,根本没打算接见洋人。

  巴夏礼坚称亲递国书是国际惯例。

  载垣说亲递国书没有问题,但按照我们的规矩你们见到皇帝必须三跪九拜。

  巴夏礼断然拒绝,出言不逊。

  谈判因此破裂。

  载垣恼怒巴夏礼横生枝节胡搅蛮缠,认为“该夷狂悖如此,抚局断无可议”。也就是说,有这家伙在,谈判绝不可能成功。他秘令僧格林沁派兵截住巴夏礼,把他和他的随从全部扣留。

  僧格林沁迅速出动,把巴夏礼一行39人全部抓起来押入大牢。

  虽然中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说法,但也看心情。来使惹恼了对方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载垣没杀“狂悖如此”的巴夏礼就已经相当克制了。

  但是此举惹下大祸。

  僧格林沁以为抓了对方的人,对方会投鼠忌器不敢继续进军。没想到洋人好像根本不在乎人质的死活,向通州(北京东郊的通县)发动进攻。

  僧格林沁亲自指挥最精锐蒙古骑兵部队2万人向英法联军发起反击。他希望靠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争取到靠近英法联军进行肉搏战的机会。

  但是很不幸,英法联军的炮火实在猛烈、实在密集。清军虽然不要命地往上冲,但还是不能冲破敌人的防线。

  人不怕死,马怕死。遍地开花的炮火、巨大的声浪把马吓惊了,扭头就跑,把后面的部队冲击得乱七八糟。

  僧格林沁无计可施,只能败退而走。英法步步紧逼,一直逼到八里桥。

  八里桥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关卡。退到八里桥就不能再退了,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

  清军投入所有兵力在八里桥展开绝地反击,不计伤亡反复冲锋,但硝烟散尽只剩下八里桥头屹立的旗手。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电影《火烧圆明园》里面那个镜头。

  咸丰听说洋人逼近北京,闻风而逃,带着老婆孩子金银细软逃往承德。

  英法联军在突破八里台后,绕城而走奔向城西。据说他们得到消息:扣押的谈判代表被押往圆明园。

  圆明园遭殃了。英法联军进了园子一看,这么多好东西,抢吧。

  三天三夜,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遭到彻底的洗劫。这帮强盗将圆明园里面的珍宝抢劫一空后放火烧毁圆明园,以报复清朝扣留他们的谈判代表。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中国老祖宗保存了多少代的宝贝,不是被掠就是被烧,就这么没了。

  曾经金碧辉煌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几根残柱立在荒草中。

  远在承德在咸丰得到消息悲愤兼集,下令处决抓来的英法谈判代表泄愤。但是留守北京的奕已将洋人代表送还英法联军,希望重新展开和谈。

  英法开始不同意谈判。奕通过俄美两国公使居中调停。

  在俄美调停下,英法和清朝再次坐到谈判桌前。

  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现在清朝只能任由英法提条件。英法提出赔偿军费。英国要求把九龙岛割让给他们。奕一一答应。于是他们在《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又补签了一个《北京条约》。

  英法相对来说没提什么太苛刻的条件。这要“归功”于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出国的时候他们的国会都嘱咐了他们,战争的目的只是确保签过的条约将被不折不扣的执行,而不是推翻清政府,否则会让太平天国捡了便宜。

  相对于太平天国,洋人更喜欢和满清打交道。

  洪秀全起义初期,外国人非常兴奋,以为基督教在中国已经开花结果。尤其是洪秀全禁止拜祖宗牌位,把庙里的偶像都砸了,更让外国人欣慰。他们打算支持洪秀全去夺取政权。

  但派人过去实地一考察,满不是那么回事,没把他们鼻子气歪了。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充满中国特色。洪秀全自称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第二个弥赛亚下凡,要求全世界的基督教国家都赶紧过来归顺。

  洪秀全向洋人喊话:“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上帝)哥(耶稣)灭臭虫(满清)。”他称西洋各国为“西洋番弟”。他对“西洋番弟”讲话叫“天王赐西洋番弟诏”。“诏”的意思是君对臣下的命令。也就是说,西洋各国跟太平天国是兄弟关系,太平天国是兄,西洋各国是弟。西洋各国的国王跟洪秀全是君臣关系,洪秀全是君,各国国王是臣。

  外国人一看这还了得。如果扶植洪秀全得了天下,我们得把洪秀全当君当哥当上帝供着。洋人于是放弃了支持洪秀全打算。相反他们主动和清朝联系帮助清军剿灭洪秀全,表示“停泊各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他们帮助清军建立了洋枪队,甚至招募雇佣兵直接参战。

  李秀成曾带领太平军袭击上海,被装备了洋枪洋炮的李鸿章的淮军击退。美国人华尔率领一支洋枪队直接参战,帮着清军打太平军。太平军最终被击退。

  英法签完和约撤兵了。俄国以调停有功也要得些打赏,不仅签了一个中俄《北京条约》,获得了英法联军通过战争获得的各种好处,还把乌苏里江以东44万平方公里的“共管”土地据为己有。

  中国的雄鸡版图东北丢了一个大鸡冠子,西北丢了一个尾巴尖,前前后后被老毛子挖去150万平方公里。

  满清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且不说西北,满清的先祖最早是生活在黑龙江以北的,后来逐渐南下进入辽宁。先祖的栖息地,满清说扔就扔了。

  不过也没办法,实力在那摆着。

  清政府唯一能做的补救措施就是放松关内百姓移民东北的限制,防止俄国人伺机抢占黑龙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