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7年——前592年晋与楚战于邲
i],大败。楚庄王称霸诸侯。
楚庄王重燃争霸野心。此时的晋国却因为晋灵公被刺事件,政局出现动荡。赵盾把精力专注在内政上面,对国际事务不再上心。晋国的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晋灵公越大越没正行,贪图享乐不说,还总爱干一些荒唐事。他喜欢站在高台上拿弹弓射下面的行人,看到行人狼狈地躲闪乐不可支。他还喜欢养狗。他给狗都穿上华丽的衣服,打扮得人模狗样。他的狗跑出去没人敢碰。因为晋灵公放过话,谁敢动我的狗,我就打折谁的腿。他的狗饿了就跑到集市上自己找肉吃。商贩也不敢撵。
有一次,晋灵公的厨子炖熊掌没炖熟。晋灵公一怒之下把人杀了。正巧赵盾进宫觐见晋灵公,碰到了这事。赵盾觉得晋灵公越来越过分了,忍不住批评了他几句。
晋灵公觉得赵盾话里话外想废了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派人去刺杀赵盾。
但是刺客潜入到赵盾家里,看到赵盾一脸正气地在屋里坐着,不忍下手。刺客无法回去复命,左右为难之中一头撞死在树上。赵盾的人格魅力竟然感化得刺客宁可自己撞死也不愿伤害他。
晋灵公打定主意要取赵盾性命,一计不成生二计。他请赵盾过来喝酒,在屋里埋伏下杀手。赵盾的手下警惕性非常高,发现了屋里有杀手,立即拉着赵盾往外跑。杀手仓促现身追了出来,已经晚了一步。赵盾的手下挡住杀手,拼了自己性命掩护赵盾逃出宫去。
赵盾不敢再在城里待着了,就躲去城外。
赵盾的兄弟赵穿气不过,潜入晋灵公的住地杀了他,然后接回赵盾。赵盾回来后让赵穿把晋文公的小儿子接来立为国君,是为晋成公。
虽然晋灵公不是赵盾杀的,但他没有惩治弑君者被认为是弑君者的同谋。赵盾的霸主形象受损。
楚庄王趁机跟赵盾争夺霸主之位。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再次北上去打陆浑戎。
陆浑戎是西北戎人的一支,原本生活在陕西。考古显示,陆浑戎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种。陆浑戎受秦穆公所逼,迁徙到洛阳附近,归附到晋国麾下。楚庄王打陆浑戎是为了扫清争霸道路上的障碍。
楚庄王在讨伐陆浑戎的过程中进入周国境内。
按规矩,诸侯的军队路过天子之国时必须表示敬意,比如车兵下车步行。但是楚庄王认为自己不是诸侯,跟周天子平起平坐。你是王,我也是王,凭什么要对你表示敬意。楚庄王在洛阳郊外搞阅兵式耀武扬威。
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定王。周定王吓坏了,派人去打听楚军这是来干嘛呢?是不是要攻打我们啊?
使者于是出城去问楚庄王:你来此贵干?
楚庄王说:我想来问问天子的九鼎有多大?
鼎在周朝是权力的象征,就跟后来皇帝的玉玺差不多。楚庄王问鼎有多大,暗示他也想做天子。
使者说:做天子靠的是德行而不是鼎。现在诸侯还拥戴周天子,你就是有鼎也没有用。还是别问了。
楚庄王想想是那么个道理,引兵而退。
楚庄王退出周国,但想退回楚国回不去了。斗越椒趁楚庄王出兵在外之机发动政变,杀了楚庄王的亲信,占领了京城。他亲自率兵堵住楚庄王回京之路,企图让楚庄王在外面自生自灭。
楚庄王派人跟斗越椒讲和。他承诺只要斗越椒肯放他回去复位,他只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仍然会重用斗越椒。斗越椒答复:放你过去肯定没戏。有本事你就从我这闯过去。
楚庄王无奈只能硬拼了。
楚庄王亲自上阵擂鼓向斗越椒发起进攻。斗越椒仗着人多势众驱散了楚庄王的军队。楚庄王在乱军之中险些被射死。楚庄王被部下保着败退而走。斗越椒一路追杀企图将楚庄王赶尽杀绝。
楚庄王见斗越椒紧追不舍志在必取,设下伏兵袭击斗越椒。他手下有个神箭手,看见斗越椒率军追来,弯弓搭箭,一箭射死斗越椒。斗越椒的军队失去指挥在楚庄王的攻击下一哄而散。楚庄王反败为胜。
平安回到郢都的楚庄王大开杀戒,将斗越椒灭族。
灭族的刑罚最早见于秦国,现在传到了楚国。秦楚长期在蛮夷堆里混,沾染了蛮夷野蛮残忍的习气。中原各国当时还没有这么残酷的刑罚。不过很快也有了。晋国赵盾的后人就被仇家屠岸贾灭了族。屠岸贾灭族赵家,这是先秦史料中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原诸侯国灭族的记载。要说起来晋国也是戎狄堆里成长起来的国家,也难免受到戎狄的影响。在秦国统一华夏后,灭族成了国家的法定刑罚流传下去,到明朝“灭十族”达到**。
楚庄王清洗朝堂,重新组阁,将政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次政变让楚庄王把注意力放回国内,暂时放缓争霸的步伐。他任用贤能治国把楚国治理得有声有色。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他提拔的令尹孙叔敖后来成为春秋时期有名的贤相。
在楚庄王蛰伏期间,中原难得享受几年清静。
公元前601年,赵盾死了。
楚庄王听说赵盾死了,环视中原再无忌惮之人,争霸之心又蠢蠢欲动。
楚庄王召集诸侯会盟。昔日的小弟郑国、陈国接到通知赶来捧场。但是郑国半道突然又改了主意,跑回去了。只有陈国参加了楚庄王的盟会。
晋成公得知楚庄王会盟,知道楚国又想跟晋国逐鹿中原,也举行会盟准备应战。会盟诸侯之后,他亲率诸侯军队去讨伐叛徒陈国。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晋灵公突然暴亡,讨伐之战无果而终。他的儿子晋景公随即宣布继位。
联系晋国朝内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一个叫郤[xì]缺的老臣接替了赵盾的地位,成为晋国第一权臣,有理由怀疑,晋国再次出现权力之争。
楚庄王得知晋成公死了,喜出望外,立即挥兵北上,讨伐逃会的郑国。
郤缺希望通过抗击楚国树立威信,恢复晋国霸主的荣耀。他召集诸侯军队去救援郑国。郑国得知援军来到,士气大增,在战斗中击败楚军。楚庄王败退而回。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郑及楚平。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取成而还。”刚刚战胜楚国的郑国在第二年主动向楚国投诚。而刚刚救郑的晋国又起诸侯军队去讨伐郑国。郑国又向晋国投诚。
初读史书觉得匪夷所思,怀疑史书是不是笔误?仔细一想,明白了其中道理。郑国与楚国实力相差巨大,去年击败楚国不过是侥幸获胜。郑国担心楚国报复,所以主动求和。但是郑国向楚国投诚就得罪了晋国。晋国就要讨伐他背叛之罪。郑国只好再向晋国投诚。
晋军前脚刚走,楚军后脚就来了,也要追究郑国背叛之罪。郑国夹在两大强国之间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投向晋国挨楚国打。投向楚国挨晋国打。投向哪一边都免不了挨打。
这是郑国的无奈也是楚晋争霸的滑稽之处。楚晋争霸不是正面交锋而是互相挖墙脚,以争夺小弟为主。但是争夺小弟不是靠德行,让小弟主动投奔自己,而是靠武力,逼迫小弟承认自己是他的老大。楚晋都在小弟身上使劲,可就苦了夹在两大强国之间的小国。不是郑国愿意做墙头草,是被现实所迫。
楚国杀过来,郑国倒向楚国。晋国杀过来,郑国又倒向晋国。郑国也想开了:“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楚晋都不讲信义,我干嘛要讲信义?谁让他发誓效忠,他都照办。楚国兵临城下,他向楚国宣誓效忠。楚军刚退,他便跑到晋国去解释,说我是被迫无奈假意奉楚国为主,其实我内心是尊奉晋国为主的。
几经反复之后,楚国不干了。楚庄王率军讨郑,发誓要灭了郑国。
楚国围住郑国猛攻。郑国一面抵抗,一面向晋国求援。但是楚国攻势太猛,而诸侯援军迟迟未到,郑国的国都最终被楚军攻陷。楚庄王率军杀入城内。“郑襄公肉袒牵羊降楚”。
“肉袒牵羊”是古代的投降仪式。“肉袒”是请罪。“牵羊”是劳军。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迎接楚庄王。
楚庄王见他诚心悔罪,原谅了他,没有吞并郑国,而是让郑国作为自己的附属国。为了保证郑国不再首鼠两端,楚庄王让郑襄公把儿子送到楚国做人质。
郑国都投降了,晋军才姗姗来迟。
楚军拿下郑国没了后顾之忧,全力以赴迎战晋军。
晋军主帅荀林父得知郑国降了,就想回去,觉得凭一己之力对付楚军没有胜算。
他的副帅先縠[hú]不同意,认为临敌退缩丢了晋国的脸。他赌气说要走你走,我领本部军去战楚军。言罢,先縠率领本部军渡过黄河前去迎敌。众将劝荀林父不要让先縠孤军深入,否则先縠战败,大家都没脸。
荀林父无奈只好下令全军跟进。
荀林父是在郤缺死后论资排辈做上的中军主帅,新官上任,威信不足,约束不住手下将领。
晋军渡过黄河后在黄河南岸的邲
ì]地(河南郑州荥阳北)扎下营盘。
楚庄王探知晋军将帅不和,使出离间计。他先让人去向晋军主帅那里请和,然后派兵去晋军的营盘挑战。荀林父觉得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是上策。但将军们被楚军挑战激怒非要跟楚军决一死战。
将帅意见不一。有两位将军认为主帅软弱无能,私率本部兵出营去挑战楚军。
但是晋军的挑战遭到楚军反扑,大败而回。楚军跟着晋军败兵杀向晋军营盘。
荀林父毫不知情,也没做防备,得知楚军杀到大惊失色,仓皇间下令全军撤退。但是晋军船只准备不足,抢渡黄河时发生严重混乱。跑在前面的士兵跳上船,砍断缆绳,驾船北逃。跑在后面的士兵,扔掉盔甲和兵器,跳进河里,扒住船帮就往上爬。船上士兵怕船翻了,挥剑猛砍船帮上的手。掉进船里的手指头,一捧一大把。
晋军在黄河边上演了古代版的“敦刻尔克大逃亡”。晋军争相逃命,自相残杀。楚军追杀到黄河边包歼了没跑了的晋军士兵。
楚将建议楚庄王渡河追击将晋军彻底歼灭。楚庄王说:我们分出胜负就完了,何必多杀。冤冤相报何时了。下令收兵,任由晋军残兵逃走。
河边留下大批晋军尸体。有人建议垒一个“京观”向诸侯展示楚军武功,也就是把晋军扔下的尸体垒成一个金字塔。楚庄王不同意。他说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止戈为武”,以战止战。我们追求的是武德而不是武功。他下令将晋军尸体好好掩埋。
邲之战之后,晋国再不敢和楚国正面交锋。
楚庄王凭此战一雪城濮之战耻辱,成就了楚国霸业。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