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世纪谈

243,告密风起

  690年——697年武则天首开殿试、试官,广招寒门入仕。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索元礼、来俊臣等。

  武则天做了皇帝后把原先的挂名皇帝唐睿宗李旦废为皇嗣。皇嗣就是皇帝的后嗣,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没有被确立为皇位的继承人,也就是太子的候选人。武则天让他继续住在东宫,享受太子的待遇却不给他太子的名分。

  李旦实际上被严密看管起来,不能跟外界联络。

  武则天封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为王,立侄孙六人为郡王。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武则天首献之后,他的两个侄子负责亚献和终献。儿子李旦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为女皇登基史无前例,武则天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是儿子继位还是侄子继位。如果让儿子继位,武氏皇朝又回李氏皇朝,武则天觉得白忙乎一场。如果让侄子继位,武氏皇朝能够延续,但侄子毕竟不是自己的血脉。武则天立一个李姓皇嗣、两个武姓王,先搁那,慢慢想。

  当务之急是怎么巩固自己的皇位。

  武则天大力提拔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亲属。既然夺了李家的江山,就不能再指望李家人效忠自己,必须用武家人取代李家人。武氏家族于是一跃成为朝廷新贵。李氏家族成为受打击的对象。

  要想控制朝廷的所有权力单靠几个武家人是远远不够的。武则天开科取士,利用科举建立听命于己的干部队伍。

  她知道世家豪门出身的官员并不情愿接受她这个女性皇帝,于是转而依靠寒门子弟。

  当时做官一般两个途径,推荐和科举。豪门官员一般不会推荐寒门子弟。寒门子弟做官通常只能通过科举。

  武则天要求来京参加科考的考生们进宫参加殿试。她在大殿上亲自监考。她希望强化一个观念:我才是你们的主子。你们能不能做官我说了算。你们做官以后的效忠对象是我。

  她这样做是针对那些靠推荐上来的官员把推荐人当成主子的现象。那些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做官是推荐人的功劳和恩德。武则天想让大家改变这个观念。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贡士(通过地方考试的人)殿试自此始”,说是武则天第一次举行殿试。但是《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曾举办过一次小型殿试。不管算不算武则天的创举,殿试从她这里成为科举的规矩。

  同时,武则天也改革了推荐办法,派存抚使下到地方寻访贤良。

  存抚使原本的任务是抚恤百姓。武则天让他们将推荐贤良做官也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但凡存抚使推荐的人,武则天“无问贤愚,悉加擢用”。但是不问贤愚不等于不在意贤愚,武则天只是把面试改为试用。她称之为试官。试官相当于给你一个试用期,干得好留下来,不能胜任卷铺盖走人。试官也是武则天发明的。

  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武则天抓紧“肃反”以促进政坛的新陈代谢。她利用告密者监控朝野的反对势力,并使用酷吏酷刑严厉打击。

  利用告密和酷吏酷刑打击异己的手段她在称帝前就开始使用。但她在称帝后不仅没有放弃反倒登峰造极。

  武则天鼓励告密,奖励告密,即使是诬告也不惩罚。告密只有好处没坏处,全国因此告密成风。告密不再是举报犯罪的手段,而成了别有用心的人报复陷害仇人的手段。大批无辜者身陷囹圄乃至被杀。全国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不断有人劝武则天放弃告密和酷吏酷刑,认为这违背了唐朝宽仁待人的传统。告密者捕风捉影,酷吏按照疑罪从有的思路利用酷刑将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然后再株连其他人,造成了太多的冤狱。但武则天不听,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有人告密说周兴跟人串通谋反。武则天让来俊臣去审理此案。

  周兴和来俊臣都是武则天所重用的酷吏。

  来俊臣马上把周兴找来,说请他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来俊臣假装请教周兴:我这有一个犯人死不认罪,你说该怎么办呢?

  周兴说:这个容易!你找个大瓮,四周架上炭火,然后把犯人塞到瓮里。我保你问什么招什么。

  来俊臣一听,马上命人抬来一口大瓮,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请老兄进瓮吧。

  周兴吓的磕头如捣蒜,连声道:我认罪伏法,决不翻供。

  “请君入瓮”的典故就是打这来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谋反是死罪。但是武则天念周兴为她出力不小,改判周兴流放。但周兴的仇家太多了,他还没走到流放地就被仇家杀了。

  这个案子可能给了武则天一些触动。一条忠实的走狗怎么就无缘无故地谋反了,并且在审讯中明知死罪也供认不讳,似乎有些说不通。看来告跟审两方面都有问题,

  名臣狄仁杰也差点死在冤狱之中。狄仁杰被来俊臣诬告伙同其他大臣谋反,被捕入狱。当来俊臣的判官(副官)王德寿来审问他的时候,他不用上刑就爽快地承认了所有指控,免使自己死在酷刑之中。王德寿见他挺识相,对他放松了监管。狄仁杰乘人不备把被子撕了以布当纸写信喊冤,然后把信藏在绵衣里。那时还没有棉花,没有棉衣,用蚕丝代替棉花絮进衣被里保暖,所以叫绵衣。狄仁杰假称天热难耐,央告王德寿把绵衣送到他家里换单衣来。王德寿看在他还挺合作的份上帮他把绵衣送去。狄仁杰的儿子发现了告状信,立即拿着告状信上朝喊冤。

  武则天把来俊臣叫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来俊臣坚称狄仁杰谋反是实,否则他怎么肯承认谋反?

  来俊臣随即拿来狄仁杰的谢罪表,也就是认罪状,作为证明。

  武则天怀疑他屈打成招,亲自审问狄仁杰,问他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说如果我不承认早就被打死了。武则天问他为什么还上表谢罪。狄仁杰说我没写过。武则天找来狄仁杰的谢罪表跟狄仁杰的字迹一对,果然不是狄仁杰的笔迹,知道谢罪表是来俊臣伪造的。武则天相信所谓谋反案恐怕多有不实,下令释放了狄仁杰。

  武则天开始明白那些酷吏是怎么办案的,也明白大臣进谏冤案太多并非虚言。

  冤案积攒怨气。怨气激起反叛。搞白色恐怖影响社会安定,最终也会影响自己的统治。武则天决定缓和恐怖高压的政策。

  对于告密者,武则天不再对他们保密。

  有位大臣老来得子非常高兴,杀羊摆酒宴请同僚。但是因为武则天信佛曾经下令不准杀生。这位大臣杀羊被其中一个同僚告密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利用上朝的机会对这位大臣讲,有红白喜事杀生吃肉不在禁令范围,不过你以后请客要选对人。她把告密的人的名字告诉了大家。大家恨不能在朝堂之上就拿吐沫啐这个告密者。

  武则天让人调查利用告密诬告的人,查出并且杀了850个诬告者。

  此后告密风逐渐减弱。

  来俊臣之死给告密风画上一个句号。

  箕州刺史刘思礼自称擅长相面,以天命作为说辞结党营私。来俊臣得知后以谋反罪将其告发。武则天让堂侄武懿宗负责审理此案。

  武懿宗打算借此案清洗对武家不利的朝臣,许刘思礼不死,让他诬告那些朝臣都是他的同伙。“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皆族诛之,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数十家受到牵连而被灭族。

  来俊臣因功升为司仆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但他想立更大的功,升更大的官。于是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谋反,还想诬告李旦、李显与南北衙禁卫军一同谋反。

  来俊臣也是想瞎了心了。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女儿。李旦、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武氏诸王是武则天的子侄。来俊臣诬告他们谋反无异于要让武则天灭族。

  武则天大兴告密之风、利用酷吏酷刑是为了打击反对势力,灭别人的族,不是想让别人灭自己的族。

  武则天下令以诬告罪处死来俊臣。

  来俊臣被推到街市上斩首后,“仇家噉俊臣之肉,须臾而尽”。仇人争相来吃他的肉,转眼间就吃完了。可见人们恨他们恨到了什么地步。

  索元礼也被武则天杀了。

  索元礼跟周兴一样也受到“请君入瓮”的待遇。

  索元礼惯用铁笼逼供,拿个铁箍儿套在犯人头上,有点象唐僧对付孙猴儿。但他不是念“紧箍儿咒”而是用木楔来勒紧铁箍儿。不招就生生把犯人的脑袋勒爆。

  索元礼受审本想坚贞不屈,拒不承认被控罪名。但主审官一句“把索公的铁笼取来!”,索元礼马上瘫倒在地,顿首认罪。

  “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为暴刻,兴、元礼所杀各数千人,俊臣所破千余家。元礼残酷尤甚,太后亦杀之以慰人望。”周兴、索元礼、来俊臣一个比一个残暴刻毒。周兴、索元礼各灭族数千家。来俊臣灭族千余家。最残暴的要数索元礼。武则天把周兴、索元礼、来俊臣等酷吏都杀了,顺便把滥杀无辜、制造恐怖气氛的罪名栽到他们头上。

  他们做为武则天的打手以血腥手段压制舆论,震慑群臣,为武则天登基和巩固帝位扫清了障碍。武则天坐稳皇位后,按照兔死狗烹定律掉过头来清除酷吏,以平民怨。

  这些酷吏死后,官民拍手称快,奔走相告,说:“自今眠者背始贴席矣!”。人们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了。在来俊臣之流猖狂之时,人们晚上睡觉背不沾席,耳朵时刻支棱着听着外面的动静。

  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这是那时的真实写照。谁都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何地因为什么事被“克格勃”抓入监牢。可能只是说错了一句话办错了一件事,甚至是因为别人说错了一句话办错了一件事受到株连。

  有一群人喝酒,其中一人说了句牢骚话。其他人没在意,但有一位立即跑去告密。旋即,“克格勃”堵上门。说怪话的被砍头,其他人因为知情不举被下狱。

  在告密者、酷吏和严刑制造的恐怖气氛下,再也没人敢乱说乱动。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是点头示意而已。

  武则天利用铁腕和酷吏对付反对她当政的大臣和李氏皇族。但“肃反”扩大化使大批无辜的人卷入其中。唐初最后一个名将黑齿常之也受诬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