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年——645年唐太宗讨伐吐谷浑、西域、吐蕃、薛延陀,开疆扩土。遣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废太子李承乾,改立李治为太子。魏征死。唐太宗北伐高句丽不胜而还。
摆平了突厥人,消除了唐朝最大的边患,唐朝自此四夷归附,国泰民安。唐太宗有功成名就的感觉,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nbu厥的当年,唐太宗下令征集民工修复洛阳宫。
有大臣表示反对。我们为了应付战争征兵征劳役已经对百姓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了,再进一步征发恐怕会引起百姓怨恨。修洛阳宫又不是什么紧急的事,还是缓缓再说吧。
唐太宗从谏如流,把洛阳宫的事暂时放下。
第二年,唐太宗旧事重提,派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宫室的官)窦璡[jin]调集人手去修复洛阳宫。
窦璡给皇上修房子自然是怎么好怎么来,雕梁画柱,挖池堆山。
有大臣批评唐太宗。想当年你打下洛阳让人把洛阳宫毁了,希望人们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这还不到十年的工夫,你又要将洛阳宫修复,这说明你并没有吸取亡隋的教训。
唐太宗于是将窦璡免职,让人把洛阳宫奢华之处全部毁掉。不过宫殿该修还是修。他觉得以前有内忧外患搞这些事情的确不合适,现在内忧外患都没了稍微放松一下没什么了不起。
他修复了隋朝的仁寿宫供自己避暑之用。有人批评他。他说我有气疾(呼吸系统疾病),天越热越严重。我住到那是为了躲病。
&nbu厥之后,有人建议唐太宗举行封禅大典。起初唐太宗不同意。封禅大典太过劳民伤财。不过后来唐太宗被说动了心,觉得自己功德圆满有资格向皇天后土报喜报功,跟大臣们讨论泰山封禅具体该怎么搞。
魏征反对。
唐太宗说,你不同意封禅是因为我功不够高还是德不够厚?
魏征说你功高德厚。
唐太宗说,那么是因为国家还不安定,四夷还未归附,或者收成不好?
魏征说都不是。
唐太宗奇怪了,那你为什么要反对我封禅呢?
魏征说:战乱造成的国力虚弱还没有恢复。你兴师动众去泰山封禅耗费巨大,会加重国家和百姓的负担。封禅只不过图个虚名,受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唐太宗于是不再提封禅的事。
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出嫁。唐太宗为她准备的陪嫁比以前出嫁的公主多了一倍。魏征认为不能随意赏赐,力谏阻止。唐太宗虽然听从但很不高兴。回去跟皇后聊起这事,皇后夸赞魏征做得对。
他的中书令温彦博曾经含蓄地批评他:您要是还能像刚即位时那样就好了。
唐太宗有些诧异:我不如以前勤政了吗?
温彦博不敢直说。魏征把话接过去,说:您以前力求节俭,近来营造的事越来越多。您以前纳谏如流,现在听到批评颇有不悦之色,接受也很勉强。
唐太宗面露惭愧之色,笑道:真是这么回事啊。
幸喜有忠臣贤后,唐太宗在位中期虽然稍有懈怠却没酿成后果。唐太宗即便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也会及时得到进谏和纠正,即便想偷懒也会被推着往前走。尤其是魏征,有机会就会告诫他要居安思危。
唐太宗重用贤能敢谏之臣,也要求部下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他对魏征说:“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品行才能兼备的人绝不能用。
唐太宗在位中期,对外政策也发生一些变化,由抚转为剿。
唐朝在平定突厥后,主要外患消除了,但还谈不上四境安定。比如,川西的獠人一直不taian分。青海的吐谷浑人也经常进犯边境。
獠人是指居住在四川西部的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还处于刀耕火种采果渔猎的荒蛮状态。他们虽然归附了唐朝,但对唐朝的统治还不适应,经常出来作乱。
唐太宗最初主张安抚。当地zf请求朝廷派兵镇压被太宗驳回。他说我知道獠人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但应该尽力安抚教化而不是派兵镇压。把獠人当野兽一般捕杀,哪是做父母官的样子?
唐太宗抚而不剿也是因为突厥未灭,无暇顾及獠人。等灭掉dongtu厥后,唐太宗开始派兵围剿不肯接受招安的獠人。对于一个比其他蛮夷更加落后的民族,獠人肯定不是唐朝正规军的对手。tangjun杀入山林斩杀、俘虏了大批獠人。侥幸逃脱的獠人逃往大山深处。被俘虏的獠人被贩卖为奴。
军队镇压引起獠人更强烈的反叛。之后很多年,川西一直不得安定。
与此同时,唐太宗派兵讨伐吐谷浑人。
青海的吐谷浑人在隋朝时期屡犯边境遭到隋炀帝的毁灭性打击。隋炀帝在青海设置了四个州进行管理。后来隋朝大乱,吐谷浑人趁机复国收复了青海。唐朝代隋立国,吐谷浑人又开始骚扰唐朝边境。
唐朝国势渐强,唐太宗对蛮夷进犯不再容忍。
634年,唐太宗派兵讨伐吐谷浑。
&nbj在甘肃大破进犯的吐谷浑人,狂追八百里把他们赶回青海。
&nbj前脚撤兵,吐谷浑人后脚又卷土重来。原先归附唐朝的羌人、党项人也加入吐谷浑为祸边境。
唐太宗被激怒,派出唐朝第一名将李靖去平定吐谷浑。
635年,李靖挂帅,率领侯君集、李道宗等大将,西征吐谷浑。
&nbj首战击败羌人。吐谷浑不敢接战,逃往库山(在青海湖东南)躲避。众将不愿深入敌境,建议见好就收。李道宗不同意,坚持要追。李靖于是让李道宗率领轻骑兵追击吐谷浑。
李道宗狂追十天,在库山追上吐谷浑。吐谷浑据险而守。李道宗一面在正面进攻,一面派兵绕到敌军后面发起进攻。吐谷浑腹背受敌大败而逃。
吐谷浑人再次远遁沙漠,沿途烧掉野草。
李道宗畏惧征途艰险,粮草不济,主张退守鄯州(青海海东乐都县),等粮草充足了再说。
侯君集不同意。吐谷浑虽败,实力还在。如果我们就此退兵,他们还会卷土重来。我们应该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他们。
&nbj分为南北两路,追击包抄吐谷浑人。
&nbj在杳无人烟地区行军二千余里后在乌海(青海苦海)抓住吐谷浑人,再次取得大胜。之后tj横扫吐谷浑腹地,与吐谷浑各部落多次激战,连战连胜。
吐谷浑伏允可汗领着残兵逃入沙漠。tj除恶务尽,穷追不舍。沙漠无水,“将士刺马血饮之”。tj追上伏允,攻破伏允的大帐。伏允侥幸逃脱,手下只剩下千余残兵败将。他窜入沙漠深处,躲过tj的追击。但不久后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可汗的儿子率领残余向唐朝投降。
刚摆平吐谷浑,吐蕃[bo]又跑出来骚扰唐朝。
吐蕃据说是羌人的一支(也有说鲜卑人的秃发部落)。因为吐蕃在吐蕃的赞普(可汗)松赞干布之前没有文字,吐蕃的历史已不可考证。吐蕃是现在藏人的祖先。
吐蕃以前被吐谷浑阻隔和中国没有来往。如今吐谷浑垮了,吐蕃势力迅速扩张到青海,跟中国成了邻居。
638年,这个吐蕃邻居跟唐朝开始有了接触。吐蕃先是进犯弘州(甘肃庆城县),随后向唐朝求亲,要求娶唐朝的公主。唐太宗不肯答应。恼羞成怒的吐蕃人竟然派兵攻入唐朝边境,实行武力逼婚。
吐蕃进攻松州(四川阿坝自治区)。松州守将战败被杀。周边羌人投降了吐蕃。獠人也趁机作乱。边境陷入危急之中。
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率兵五万前去救援。侯君集到那以后一个突袭斩杀上千人。吐蕃吓得逃之夭夭。
赶走吐蕃人,唐太宗命令侯君集顺便把西域也收复了。
西域伊吾等国在dong突厥灭亡后归顺了唐朝,成为唐朝的州县。高昌(吐鲁番)想称霸西域,跟唐争夺伊吾等地的控制权。偏偏唐太宗开疆扩土之心渐起,派兵与他正面对抗。
高昌王听说唐太宗要派兵打他,嗤之以鼻。高昌和长安相距7000里,其中2000里是沙漠。高昌王根本不相信tj有胆穿越浩瀚无垠、寸草不生、昼如三伏、夜如三九的大沙漠。他对人讲,我去过唐朝,城市萧条,人口稀少,跟当年的隋朝简直没法比。他派兵多了,粮草供应不上;派兵少了,又打不过我。所以我根本不用担心。
&nbj大部队已经穿过沙漠来到近前,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忧惧成疾,死了。
&nbj一路攻城拔寨打到高昌的都城。tj架起楼车开始攻城。楼车比他们的城墙还高。tj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制空权被人夺了,高昌兵龟缩城内不敢露头,更别说出战了。
高昌跟西突厥是盟友,急向西突厥求援。西突厥很够意思,援兵很快杀到。但一看tj人多势众兵精马壮,没敢交锋扭头跑了。高昌无计可施,只得向tj投降。
唐太宗将高昌变成唐朝的州县并入唐朝,并且在西域设置都护府(都督府)管理西域诸国。
唐朝的版图此时达到顶峰。
吐蕃怕了唐朝,派人携重金前来求亲,希望从此跟唐朝友好相处。唐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将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
文成公主不是唐太宗的女儿,只是普通的皇室宗亲,临时封为公主嫁到吐蕃。
641年,唐太宗派人把文成公主送入吐蕃。
庞大的送亲队伍带着佛教佛像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来到了高原。
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在都城拉萨修建了不达拉宫。
布达拉宫规模宏大,有1000间房,相当于现在故宫的规模。这个土木结构的建筑一直存留了一千年,后来大部分毁于战火。至今仍然留存的只剩下山顶两座佛堂。我们现在看到的布达拉宫是后来重建的。
文成公主入藏给唐朝带来几十年安静。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又来骚扰中原。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