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的话斩钉截铁。
项羽此时反倒未曾露出不耐,而是开始思索起来范增所说的话语。
这段时日,宋义联合楚王,削掉了他在军中的职权,着实让他认清了不少,至少让项羽感受到,武力,似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范增见项羽不语,知道项羽心中其实并不认同这样一种方案,毕竟于他而言,那些联合起来的其他国家,压根就是废物。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大概就是项羽对这些合同的同盟国的心底话。
然而,这恰恰是目前对付秦国最为奏效的方式,而且,依照如今楚国的底子,想要在独自面对秦国,其胜算实在是太低太低。
范增劝解道:“羽儿,合纵乃是如今伐秦唯一可走之路。”
“依照目前的形势,秦国一家独大,冠压群雄,即便我们不做些什么,这山东诸多势力也会感到莫大的压力。”
“是故,合纵伐秦,只不过缺少一个诱因。”
“而我楚国内部,预备伐秦,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项羽点了点头,的确,如今楚王虽然仍是对秦国表现出莫大的敌意,包括宋义也是如此。
可是,项羽知道,这二人并非不是真心抗秦的。
毕竟熊心这个楚王位置是怎么来的,别人不清楚,熊心心里还不清楚么?
他这个楚王之所以被立起来,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号召天下群雄一起讨伐暴秦,也正是因为如此,熊心已然天然站到了秦国的对立面上。
想想陈胜,当初最先扯起义旗之人,可是,如今早已经魂归黄土了!
而其最大的原因,便是遭到了秦国最大的照顾,这其中固然有一方面是因为陈胜因为自己拥兵无数,狂妄自大的结果。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连番遭到秦军的打击之后,损失惨重,其最大的威信已然丧失。
试问,谁愿意跟随一个不断失败的主子呢?
尤其是这样的大败,还不止一次,前前后后整整败了三次,已然是令人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有这个前车之鉴在这儿摆着,熊心自然不会蠢到向秦国屈服的地步,是故,只能与秦一战。
而且,真当项羽这些人是摆设么?
只怕熊心刚刚表露出对秦媾和的心思,不需要项羽动手,军中便已然发生了哗变了!
要知道,如今这军中大半云集的,都是因为当初楚国表现出了与秦国不死不休的架势,才吸引了无数人来投靠。
其中还有不少的人更是自带干粮,还有一些人则是带着自己的金银,家丁,奴仆前来入伙。
他们之中不少的人可是与秦有着刻骨的仇恨,毕竟,正是因为秦的制度,他们当中的许多贵族才沦落。
加入楚军,未尝不是他们最后的一丝反抗,毕竟,依照这样的趋势,过不了两代人,他们就真的与平民没什么区别了!
这对于曾经是贵族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根本无法接受的事实。
若是嬴政在世,迫于嬴政的权威,他们只能捏着鼻子接下,可是,如今,嬴政这座大山土崩瓦解,他们心中重新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只要攻灭了秦国,他们不仅可以令自己重新掌握权力富贵,更可以恢复昔年先祖的荣光。
也正是因为如此,伐灭暴秦这面旗帜才是如此的诱人。
范增说了很多,从当前楚国所面临的局势,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范增都一一指了出来。
这给迷茫的项羽莫大的启示,毕竟,之前的项羽虽然对这些有所察觉,可是在认识上,远没有范增这么深刻。
项羽就如同大海上迷失了方向的船夫,而范增所说的话语,等于是为这些船夫点燃了一处海上明灯,指引着船夫前行的方向。
范增对于这些问题洞若观火,既然项羽已然认他做了亚父,那项羽这一声“亚父”自然也不是白叫的。
至少范增已然决定对于项羽倾囊相授。
若是项羽最终能够追随他学有所成,那么,范增觉得自己就算是死,也算是对得起已经故去的项梁了!
范增已然知道项羽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造诣,虽无什么名师教导,可是,项羽凭借着自己一套作战的方法,已然是独具一格,这样的人,属于无师自通的类型。
唯一可惜的是,项羽在政治上还是相当稚嫩的很。
若是经过自己的调教,能够让项羽洞悉时事,今后,这天下还有几人能是项羽的敌手?
“……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时机,一方面筹谋合纵之事,另一方面则是等待宋义何时犯一个大错……”
范增已然为项羽找到了最好的一条出路,宋义如今乃是熊心的心腹,而且经过熊心的册封,在楚国内的地位步步抬升。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杀了宋义,就算最终控制住了局势,那最后也必然大大折损了楚王的威严。到那时,又让天下人如何看待项家?
如今这个楚王虽然说是废物一个,可到底来说还是有些用处的。
是故,只有宋义犯下了一个大错,令无数人自动倒向项羽这里,至少保持中立,那项羽要除去宋义就易如反掌了!
这样,即便是在楚王那里,也是说的过去的。
项羽听到范增的意思,不住的点头。
这样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因为,项羽发现,此刻杀掉宋义固然容易,可是之后善后,那实在是太麻烦了!
到那时,楚王必然不甘心重新做一个傀儡,势必要奋起反抗,而他项羽又不占道义上的优势,最后引发的结果也必然是双方火并。
楚国现如今本就不太厚的家底,经得住这么玩?
楚国一旦两败俱伤,可以想见,秦国必然要插手进来,那时的楚国,可有余力对付莫大的秦国?
范增道:“眼下最重要的便是赵国的态度。”
显然,范增又是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若是赵国能够和楚国联合,那必然有了对抗秦国的资本,赵国其险要的位置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