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有些慌了,他已经围绕着福利院转了半个小时,确认门厅楼栋内都没人才溜了进来,那自己身后用手电照着自己的人又是从哪来的?
“什么人!”
拿着手电筒的那人问道。
姜峰没有说话,乖乖地转过了身,转过身看到这人姜峰更慌了。
男人一手拿枪,右手手腕之下是握着手电筒的左手,这是标准的夜间持枪姿势,虽然这个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便衣,但光凭这姿势就能证明这人是个警察。
这可坏了大事儿了。
“就进来看看。”
男人没有理会姜峰,直腾出一只手按下了对讲机,“福利院发现可疑人员,请求支援!”
“同志……”
姜峰想上前解释,可男人却却厉声喝道,“别动!蹲下!双手抱头!”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往常自己冲罪犯喊的口号,现在竟被用到了自己身上。
姜峰只得乖乖照做。
“证件!”男人端着枪走了过来。
跟警察打别没好果子吃,姜峰是知道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憋着不说话,等沈龙来捞自己了。
他乖乖掏出了证件,递到了年轻人手上。
年轻人看着证件,按下了对讲机,“帮忙确定一下人员身份,姓名姜海峰,身份证号……”
……
“马队,福利院那边的同志抓了个溜进福利院的人。”
“哦?什么人?”
“刚查过,叫姜海峰,没案底,不知道溜进去干什么的。”
“姜海峰?”马队表情出现了些许迟疑,随即冷笑了一声。
“您……认识?”
“没看老邓送来的消息吗?那个小姑娘找的那个宣传志愿者不就叫姜海峰吗?”
“啊?一个志愿者溜到福利院干什么?福利院都封了。”
马队站起了身子,“这件事别让其他人知道,虽说不是警察,但也是特警总队的人,说出去不太好看,况且人家沈队正在帮老邓查案子呢。走吧,你跟我先过去看看再说,别让其他同志太紧张了,他应该没什么坏心思。”
“是。”
……
福利院的警察也受到了队里送来的消息,“你是宣传志愿者?”
姜峰不想给沈龙丢人,但比起暴露自己的目的,丢人就丢吧,不行就回去挨顿骂,“是,是。”
警察也收起了枪,一脸疑惑的问道姜峰,“你到这来干什么?没看到门口贴着公安局的封条吗?”
“就……”
还没等姜峰回到,福利院的大门亮起了灯光,看来是警察来了。
一个跟姜峰年龄相仿的警察从车上走了下来。
姜峰面前的警察赶紧过去敬礼,“马队。”
“人呢?”
“就在里边蹲着。”
马队点了点头,“你回去休息吧,这事儿交给我,记住,这件事暂时别往外提,我亲自问问他是干什么的。”
“是!”
姜峰看着这个警察,总感觉有种莫名的亲近感,虽然背对着车灯姜峰看不清他的样貌,但从言行举止上来看,这人绝对是个缉毒警。
“同志,站起来吧。”
姜峰站起了身,“你是?”
马队伸出了手,“红江县缉毒中队队长,马仕云。”
果然是缉毒警,“姜……姜海峰。”
马仕云笑了笑,“已经知道了,走吧,车上聊。”
姜峰没有办法,只得跟着马仕云上了车。
马仕云和同志要来了车钥匙,带着姜峰走了,这车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车就在福利院的附近转悠。
开了十分钟,两人都没说一句话,这气氛也真是尴尬。
“怎么负责看守福利院的是缉毒警?”姜峰先是问道。
他从齐东升留下的东西里判断,缉毒警应该还不知道这儿人口贩卖案和贩毒有关联,按理说,这留守的应该是刑警才对。
“哪有你们想的分的那么清楚,我们红江警力还是很紧张的,哪缺人,不忙的部门就往哪补,我们还扫过黄、抓过赌呢。再说了,都是刑警,不分家。”
这倒是个好消息,要知道,在莲山都是刑警中队支援他们的份,姜峰还从没联合刑警去办过什么案子,因为莲山只要有大案,百分之七十都和毒品有关。
“看来咱们红江的缉毒压力不是太大。”
“地方穷,都没什么大的消费能力,聋哑人又多,对于红江人来说,过活就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哪来的闲钱吸毒。”
听到这句话,姜峰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为什么红江会有这么多聋哑人?而且我看大街上很多正常人都会手语。”
“看来你还不知道红江的历史。”
“我想听听。”
“四十年前,莲山缉毒警联合武警去金三角救了一批国人你应该知道吧?”
姜峰当然知道,这里边就有他爹,姜明,而且,刘文斌的父亲,就是姜峰的父亲从金三角救出来的。那时候的姜峰,还不到一岁。
姜峰都没有发觉,马仕云说的是你应该知道,这个事情,一般人可不太容易知道。
“那只是第一次,本以为金三角的毒贩不敢在跟我们有过节,但实则他们都是一群向钱看的吸血鬼,金三角的越国势力,一直在边境进行人口贩卖活动,让这些不要钱的劳动力去给他们种植罂粟。二十几年前,我们红江也联合武警去救了一批人。”
姜峰突然明白了什么,因为他知道刘文斌的父亲回来后是什么样子。
“他……他们都被……”
“是的,舌头都被割了。”马仕云回答了他,声音也变得愤怒,“我们清剿了越国势力的主力。要不是当时实力不足,正应该直接把那群王八蛋给一锅全端了!”
缓了口气,马仕云又是说道。
“去了发现,不仅是红江人,还有很多很多被绑去的国人,他们听得懂话,但都不识字,更没身份证件,也就无法确定身份来源,因为是我们红江挑的头,就先安置在了红江,足足有六百余人。但你也知道,九几年通讯不畅,其中的很多人也都不愿意回家,所以他们中的大多都在红江安置了一辈子。这六百多人得跟人交流,得想办法给他们谋生计,我们就开始给他们进行统一的手语培训,叫他们识字。这随着这些人和我们红江人通婚,久而久之,就营造出了手语环境。越来越多的聋哑人闻讯而来,红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云省东南边境的一个聋哑人聚集地,这就是红江现状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