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恐怖悬疑 > 一地冤魂

第331章 警察同志这算征用么?

  所幸得到的回复是,那个摄像头依旧保存着录像信息,一般这些录像信息都会保存至少一个月以上。回到公安局,在公安局的电脑上观看了提取到的录像,果然能看见报刊亭的位置,而且清晰度也还可以,根据何家与报刊亭的电话通话时间来查询,果然发现了同一个人的身影,只可惜是个背影,那个人身穿一件黑色棉衣,扣着帽子,中等身材,看不见他的脸,只能在他左右张望的时候看见他的侧面,他从同安道东侧方向过来,打完电话后又朝着东面方向回去,这十次联系他都是穿着同一身衣服。

  虽然至此终于见到了疑似嫌犯的人员,但是线索也就此打住,因为无法根绝摄像头的录像信息清晰分辨嫌疑人的相貌,甚至连正面都没有。小田忍不住提议干脆就直接将何庆东逮捕算了,然后逼问他凶手的下落,但是张有钢和周卡都不同意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如此行动,因为根据疑似嫌犯的所作所为的谨慎劲头可以判断,他断不会将自己的行踪暴露给任何人的,即使能撬开何庆东的嘴,何庆东也不一定能知道嫌犯的藏身之处。

  张有钢等人实在好奇何庆东和凶手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到底有什么交易?但是大家还是忍住不问,既然现在疑似嫌犯出现,抓住他就能知道真相了。

  此时老杨分析说:“现在拘捕何庆东显然不太明智,我们没有任何证据和理由抓捕他,那样即使抓他进来也要很快放出去,他这种人律师肯定有一大堆,而且不一定跟哪位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如此轻易打草惊蛇恐怕会适得其反,我们这么一来,对方开始防范,通知了嫌犯离开申海市避难,那样我们就更抓不到了。”

  张有钢点头说:“确实是这个道理,依照目前的情况看,只能有一个笨方法了,那就是将嫌犯的照片打印出来,然后安排大量警力到附近的各个小区或者旅馆进行问询调查,以期能找到目击者。”

  众人也都清楚这种方法是最繁琐的办法,但是有时候却经常成为唯一的办法。老杨也对这个办法表示赞同,因为目前为止真的没有其他好的方法可以采用。

  此时周卡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虽然也是比较老套的办法,但是有时候也许会效果不错。”

  小田最是着急忙问道:“周哥,你快说,啥办法?”

  周卡说道:“我判断凶手杀人的地点就是在他居住的地方,那么他作案工具中的箱子、塑料布、透明胶带等物品应该就是在附近的店铺购置的,我们可以查询……”

  刚说道这里,张有钢就兴奋的说:“对,对,对,这个是个不错的办法,如果判断没错的话,若是能找到他买东西的地方,那么店铺里的人有可能会对他有印象,即使没印象,如果店铺里恰好有摄像头也能拍到嫌犯,也许还能拍到他的脸部。”

  特案组的老霍也觉得这个判断有些道理,而且他还提出了另一个想法,在案件的最开始的时候曾经在发现杜晗头颅和肢体的小树林外的小路上发现有杜晗汽车的轮胎印,说明嫌犯是开着杜晗的车拉着杜晗的残肢去抛尸的,那么他很有可能也把杜晗的车开到过他所居住的地方,如果是那样的话,判断报刊亭周边的摄像头很有可能拍到过杜晗的汽车,那样也可以缩小嫌犯所居住区域的范围,方便调查,甚至有可能杜晗的汽车就在那附近的某个小区停放着。”

  虽然老杨不太赞同老霍的这个说法,因为嫌犯显然也是个谨小慎微的人,那么他应该不会把杜晗的车子开到自己的居住之地来的,但是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一切都是判断和猜测,所以也一切皆有可能,很多狡猾的罪犯都是因为一个愚蠢的问题而最终被捕的,也许这名疑似嫌犯就真的开着杜晗的车回过自己的住处也说不定。”

  但是老霍的判断依据也很有道理,他判断既然周卡说凶手杀人肢解的地点在嫌犯的居所,那么嫌犯要想将尸体运出去,就必须有交通工具,他不可能用手拎着箱子搭乘公交车或者打车去抛尸,要么是他自己有车,要么就是开车杜晗的车,既然在小树林外面发现了杜晗的汽车的轮胎印,就说明他很有可能是从自己的住所开着车将装尸体的箱子拉走抛尸的,他应该不可能开着自己的车将尸体拉出去,然后再更换杜晗的车辆。”

  老杨听完老霍的分析表示赞同,按照这个分析来说,嫌犯也真是有可能将杜晗的车子开回自己家去了的,哪怕就那么一次。不管两位老刑侦队员谁的判断正确,查询一下附近的摄像头是很有必要的,万一能够搜索出重要信息呢。

  其实在监控摄像头查询相关车辆和人员并不是那么容易,除非知道具体什么时间,否则要想查出想要的片段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量人员警力才行,比如一个摄像头一天的资料是二十四小时,那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也需要整整看一天,同样不眨眼的看二十四小时才行,而且还要盯着每一幅画面的每一辆汽车和行人,因为车辆和人在摄像头下路过,也就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无法快进查询,只能一秒一秒的往后看才可以。所以在不知道具体时间的情况下,要查询出一辆车或者一个人的影像,就必须一秒一秒的看,也就必须要多人同时查询,若是同时要查看好些个摄像头的话,那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完成,才能在短时间内寻获或者排除。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罪犯仿佛“近在咫尺”但实际上却远在天涯,张有钢和特案组成员及孙波周卡等人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

  1,首先对报刊亭周边的摄像头进行查询,安排大量精力,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筛查完毕。

  2,其次打印疑似嫌犯的影像图片,在周边小区通过居委会等单位进行初步摸查,看有无线索出现。对报刊亭老板进行问询,看是否对此人有印象。

  3,对报刊亭周边的商铺进行走访,重点针对凶手抛尸所用的箱子、塑料布、胶带、锁头等物品的销售处进行对比摸查,看能否找到相同型号的箱子或者锁头。

  疑似嫌犯已经浮出水面,大家干劲更足,与之前的盲目性的大面积撒网式的调查相比,现在众人难掩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局领导听说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非常兴奋,指示一定要将后面的工作做扎实做全面,做到滴水不漏,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争取早日破案。

  此番工作抽调了大量精警力,逾百名公安干警身着便衣投入到此次搜索中来,张有钢要求大家务必谨慎小心,不要张扬,能不暴露身份的就不暴露身份,可以说是寻找朋友,也可以说是寻找亲人,就是要防止打草惊蛇,万一被嫌犯警觉,那后面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一天后负责搜索摄像头的小组搜索那几天的摄像资料里并没有发现附近的摄像头里有死者杜晗的车辆出现过。

  两天后负责摸排嫌犯信息的各小组回馈消息称,报刊亭老板倒是对此人有些印象,因为毕竟那人前一段时间经常来报刊亭打电话,而且总是把电话从报刊亭的窗口抱到外面旁边去打,似乎是很怕报刊亭老板听见他的说话,当时他就想那人的电话一定很重要很隐私。而且他的那些电话都是集中在几天之内打的,还有两次是在晚上九点以后的时候,所以报刊亭老板对他印象比较深,但是他也没看清那人的样貌,那人都是带着口罩来的,还套着棉外套的帽子,如今想来是为了刻意掩盖自己。报刊亭老板并不知道那人所住的小区,但是他说如果那个人出现在自己面前自己应该可以大致分辨,因为虽然那个人过来都是戴着口罩,但他那双眼睛却是认得的,那双眼精特别有神,亮晶晶的。

  本没对报刊亭老板能认识嫌疑人报什么希望,但是张有钢还是询问了一通报刊亭老板对疑似嫌犯的一些细节的回忆,但是也都没有什么价值,说那人白天来打电话的时候总会顺便买一份晚报,看来那人起码是认识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