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民众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少佐清楚,这是几千年来的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基因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普通民众对已经到腐拜无能的国民政府没有任何的忠义之心,恨不得当天晚上这样的政府的就会下台,但这样的前提是,替换上来的政府是他们自己人所组建的。
如果大日本帝国想要统治他们,进行皇民奴化教育,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这些底层的群众会集体无意识的站在他们平时最憎恨的国民政府身边。
这不是一场战争或者多杀几个人就能改变得了的,投靠他们的支纳人是很多,但这仅仅是一少部分而已,如果硬要比喻的话,支纳就像是一头沉睡的巨象,他们现在的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这头巨象身上慢慢的割血。
皮糙肉厚的巨象并没有感觉多少疼痛,而他们的进行的战争和皇民奴化教育就像是一把无比锋利的武士刀,在台湾岛实行的皇民奴化教育只是让这把武士刀触碰到了巨象的身体。
他们占领这片土地,让武士刀刺进了巨象的皮肤,但这样的疼痛并不足以让巨象醒过来,如果他们在进一步的扩大战争的话,那么这把锋利的武士刀就会刺进巨象的心脏。
到时候,这头巨象必将醒来,遍地的抵抗者,他们关东军这点人根本就不够看,少佐对大日本帝国的实力有很大的自信,可能避免那种情况到来,最好还是避免。
逐渐少佐从一个激进派转变成了一个稳健派,他知道自己猜想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支纳的军队在他们面前都不做任何抵抗的逃掉了,就凭着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又能对他们作出什么事情来。
然而进行全面战争会激起支纳群众集体的反抗意识,但要他说服军部,只占领东北的这片土地,不再扩大战争,那对他来说更是不可能的事。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少佐而已,虽然毕业于帝国陆大,可家里面并不是名门,祖上也没有出过一个大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武士阶级而已,改变帝国的进攻策略,那真的是太高看他了。
事实上,从他得到消息上来看,内阁的那些老头子们都有些压制不住军部里这些少壮派的势头,想想就知道了,他们关东军获得了这么大的胜利,无论是国内的其他部队,或者是关东军的内部,胃口肯定会大增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支纳这片土地就是一片肥肉,而军队里看中的是什么,肯定是军功啊,无论是最底层的列兵还是将军,谁不希望有军功在身。
有军功就意味着,可以升官,可以发财,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走向人生的巅峰,而在支哪这片土地上获得军功又是那么的容易,打仗就跟闹着玩似的。
谁不想赶紧全面开战,多多为自己捞好处。
少佐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可在他意识到全面开战后会发生什么后,慢慢的就变得理智下来,战场上大日本帝国可能不会遇到对手,难的是,如何消减普通支纳群众对他们的反抗之心。
这头巨象从来不是那些所谓的国民政府还有他们手底下那些士兵可以代表的,反而是那些手无寸铁的民众才是构成巨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解决不了狂热的少壮派,那么全面战争根本阻止不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什么时候发起全面战争,能做到的就是在现有体制下想到解决的办法。
全面战争会激起支纳群众的全面反抗之心,无论大日本帝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多么的勇猛无敌,但占领之后的皇民奴化教育必定会非常的难以进行下去。
人只要反抗一次,便不会成为浑浑噩噩的动物。
少佐左思右想,最终发现还是得回到皇民奴化教育老路子上来,这个办法不是不行,但见效太慢了,恐怕在全面开战时,他们连东北这片土地上进行的皇民奴化教育都没生根发芽呢。
到时候全面战争一开始,这头巨象真正的清醒过来,到时候在占领地盘上进行奴化教育恐怕要难十倍不止,跟别说,英美苏联等国家并不会给他们那么多的时间来进行奴化教育。
少佐调查了好久,发现把这些普通群众联系起来可以说是共同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传承下来的文化,尽管这些普通人根本就不懂那些,但那些文化已经一点一滴的渗在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里。
所谓文化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古代传承下来的文人字画可以是文化,春节时放的鞭炮可以说是文化,拜佛,乞求观音可以送子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甚至于,普通人在交谈时,说的那些客套话,也是一种文化,连骂人都是一种文化。
少佐意识到仅仅是教育下一代的支纳人成为大日本帝国的良好皇民是不够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全面战争,支纳群众未全面觉醒前,彻底毁灭支纳文化,而不是慢吞吞的进行皇民奴化教育的转变。
禁止,支纳人过春节,祭祖,宣扬支纳文化的劣根性,宣传只有大日本帝国的文化,才是高贵而先进的,如果可能的话,所有的支纳人都被禁止说汉语,禁用汉字,那是最好的了,不过这并具有可操作性。
而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不认同,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劣等文化的支纳,到时候在全面战争开始时还能产生集体抵抗的意识吗,只要他的灭绝支纳文化的计划成功了,恐怕都不用进行全面战争,支纳人自己就会打起来,并且争相认为只有大日本帝国的东西好,心甘情愿的认他们大日本帝国为爹。
少佐自信满满的把调查报告发回国内,如果真的按照少佐的方案做了,不用再等几十年新一代的皇民成长起来,只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就可以从方方面面把支纳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彻底摧毁掉,从根源性摧毁普通民众的反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