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恐怖悬疑 > 南遗密码

第141章:九宫密文

  这九个图案就像是拼图一样,不停的在脑子里变换顺序,不停的进行调换角度,企图把它拼凑起来。

  一会儿让它们并列一排……

  一会儿让它们并列两排……

  不停的调换顺序……

  不停的颠倒角度……

  四面八方的轮换……

  就在她进行了无数种尝试之后……

  “天哪……”她在心中惊叹起来。

  当初在洞寺石壁上,用来开启石门的那九个奇怪的图案,拼凑成“九宫格”一样的模式的时候。竟然,竟然看到了一个明显的龙头,这明显像一条蜷缩的,带鳞片的龙,并且,这蜷缩的状态,竟然和当下这伏龙脉几乎是一模一样。

  当她看清楚这个事实的时候,简直是难以置信。

  原来,石墙上的石砖上那些原本看不懂的图案,是这样的存在意义?

  姚婉姮,再努力的回忆天书上的字符……

  她在自己的脑海里发现,这天书第一页上,存在着一些和石墙上的图案类似的字符。

  所以,她猛然睁眼。

  然后,仔细去寻找上面的图案。

  现在的姚婉姮,仿佛就像是一个正在拼图的专家,努力的把这些图标企图找到关联。

  要是天书上的图标能和石墙上的图标一样能拼凑起来那就可能会是现在需要的答案,至少会能给她想要的启迪。

  既然杰森能知道天书上的信息,那就意味着天书的能力真就有这么强大。

  姚婉姮,脑子里疯狂搜索着图标的形状,想要找到和石砖上类似的。

  果然,姚婉姮发现,石砖上的图案是精细浮雕,并且有不少花纹,所以能依稀分辨出形态,然后方便拼凑。

  而天书上的,似乎是“简体”的,就像是象形文字一样的。所以,姚婉姮努力的把和洞寺上那九个浮雕类似的图案一个个找了出来。

  她用鹿皮鞭的手柄,在地上画着上面的图案。

  因为有些图案大,有些图案小,在比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只有画成同等大小才能拼凑在一起。

  姚婉姮,一个个的画着,画错了又擦掉,换新的。

  直到把这九个都分别找对了,并且安置好了方向之后,她猛然发现……

  地上这个九宫格里的这些文字组合起来,除了和洞寺石砖上的组合起来是一样的,蜷缩的形态的伏龙之外,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由于伏龙的形态被简化了,所以“一笔一划”简单的连在一起之后,少了很多没有必要的细枝末节,剩下的都是主体的“骨干”部分,这些骨干部分都在一起的时候……竟然巧妙的拼凑出了一个中文。

  由于这个字本身很复杂,所以不仔细看是难以发现的。

  这个字便是——螭。

  螭,不正是龙之九子中的螭吻吗?

  姚婉姮再次宛若醍醐灌顶,仔细的辨认刚刚在脑海里拼凑出的那个九宫格图案,那图案看起来就是一个蜷缩的伏龙,因为看到了明显的龙头,可龙身体却是很短的一坨,紧接着便是鱼尾一样的尾巴。

  这让她主观上当做了一条蜷缩匍匐的龙,可现在一想到螭吻之后,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什么蜷缩的龙,这就是个龙头鱼身鱼尾的螭吻啊!

  螭吻,便是龙之九子的最小的儿子。

  螭吻,其寓意在佛家为护法,有驱凶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做张口吞脊状,并以一剑以固定之。

  从远古图腾崇拜的演变来看,鱼变成龙是因古代以鱼为图腾的氏族融合到了龙图腾的民族,作为族徽的图腾形象也跟着起了变化,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鱼龙。

  鱼龙的形象种类很多,有的龙特征多一些,有的鱼特征多一些。古代有一说法“鲤鱼跃龙门”、“登者化龙”,即渊源于此。后代又把“鲤鱼跃龙门”来比喻科考,考中者即鱼化成龙,民间艺术多以此为题材。

  螭吻被认为是来源于印度佛教。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后变化而来。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鸥鸟,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因此脊兽鸱吻起初并不是龙形的。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

  到清朝以后龙形的鸱吻增多,表面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做张口吞脊状,背上插着一柄宝剑,立于建筑物的尾脊上,被称作“好望者”。

  据说此物能吞万物,就叫它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它喜欢登高俯瞰,因此在民间被视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饰物。

  也就是说,螭吻的特点,除了吞噬之外,便是灭火,相当于就是万物苍生的消防员。

  弄了半天,原来这一条所谓的伏龙脉,正是那传说中的龙子——螭吻。

  现在的姚婉姮,心中大喜,搞清楚了龙脉真正的身份,那后面的解密工作便更好抽丝剥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