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未来的民政发展由贺宾实决定,刘仲升仅提供参谋,而台北区域的军政却是由刘仲升一言而决,这也是沈氏集团放心大胆地让这些昌国原来的岛主充当市长的底气所在。
胜吉十九年十一月十六,刘仲升留下两百护卫队员保卫淡江城,并从这些护卫队员中挑选了两名亲卫队员当代理队长、副队长。说起来,这两名亲卫队员在沈方练兵时的成绩比刘仲升还要好,虽然没有成为陆军各连的连长、副连长,但也成为第一批领到步枪的亲卫队员,只是因为缺乏实战的机会,在选择各殖民地护卫队长时,他们没有被选中。不过,等这批海军的护卫队长随金樾远征太东洲时,这十一个殖民地空下来的护卫队长、副队长自然少不了这些由沈方、李老黑亲自培养的亲卫队员来担当。
刘仲升带领另外一百名护卫队员,三百名武装先遣队员,护送两个台北市区附近两个据点共九百名殖民地移民前往昨日城主府会议圈定的区域。为了应付已在目的地进行耕种的大周百姓,陈老汉也随行前往。由于刘仲升这支队伍需要携带大量的牲畜、物资,便征用了殖民地大多数船只。船队沿着淡水河逆流而上,在东北季风和人力摇橹双重作用之下,花了六个小时才航行了三十余里,来到了目标区域。
这些殖民地移民的构成很复杂,每一个据点除了二百二十余名男丁外,还有二百名左右妇女,三十名工匠,除了这些劳动力之外,还有六七十个少年儿童和二三十名老人,这多出来的的一百多人,乃是先遣队员的亲人,虽然既没有土地分配,也没有月钱领取,但也只能跟随自己的亲人前往台湾。而这两个据点中最精壮的劳动力中各抽调了五十名充当武装先遣队员,等到台北附近五个据点全部建设起来,不用担心外敌入侵时,才会回到自己归属的殖民据点。
这支移民队伍刚组建起来,便分化为三个团体,身背火枪的先遣队员,注定将成为各据点的班长,成为殖民据点新势力。这些班长中将会选拔出五个排长,各管十个班:将会选拔出一个连长,负责管理殖民据点所有事务。这些新势力多少有一些自豪,连脚步都有几分轻快。
第二个团体则是以昌国七十二岛旧势力为首的其他先遣队员,这些先遣队员只是因为年龄偏大,或者体格不是很健壮,便与班长职位失之交臂,其中还有十几位乃是原来各岛的岛主或长老。这些人虽然积攒有大量的财富,并有足够的声望,但是在沈氏集团看来,却没有那些年轻小伙子有用,被当做先遣队员的普通一员来对待。昌国四兄弟岛岛主杨以群已年过七十,更是连土地、月钱也没有,好在子嗣众多,家族分到的土地、每月领到的月钱足够养活这一大家子人,自己的两个孙儿也当上了班长,倒是不用担心受人冷落,只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杨老岛主便窝在船舱里面,不再露面。
而那些被差遣到各据点的工匠,乃是沈氏集团的老人,他们接受前往殖民地的差使,一方面是为了那一百亩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每月十贯的月钱。他们大多已经成家,只盼早点将殖民地建成,培养起新的工匠,便可以开开心心地回昌国,至于分配给他们的土地,或租、或卖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工匠们抱着赶紧完成差使走人的心思,对殖民地据点的权力之争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于新旧势力的拉拢一律打哈哈,谁也不必得罪。
本次由刘仲升负责帮助建设的两个据点是河西据点及河东据点,河西据点准备建设在淡水河西岸这片肥沃的土地(注:台北市芦洲区、三重区);而河东据点则在淡水河东岸、北靠基隆河的一大片区域(注:台北市大同区)。
河西、河东据点的居民各自在淡水河两岸安营扎寨,刘仲升安排二十余名护卫队员骑快马向各个方向进行探索,寻找适合建设据点的区域。在这支队伍的登录地,淡水河两岸可以看到已开恳成熟的零星土地,刘仲升、陈老汉等人带着四个护卫队员骑着快马向河西据点一片农田中的几个院落奔去。
不一会儿,刘仲升等人来到一个柴木篱笆围起的院落之前,院落里面搭着几间木头简易房屋,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刘仲升下马之后,见到两扇门板紧闭,便轻轻一推,里面已经被插上门闩,他敲了几下门,高声喊了几声,狗叫声更加响亮,却并没有人应答。
这柴门、篱笆并不牢固,别说用脚踹,就是用手使劲儿一推,也能连柴门、篱笆全部推倒。刘仲升扭过身来,冲陈老汉说道,“陈老伯,你来试试。”
陈老汉上前拍了几下门板,用闽南语大声讲了几句,木屋中有了动劲儿,房门打开,一个精瘦的中年汉子硬着头皮走了出来。中年汉子打开院门后,也不将刘仲升等人让进院落,隔着院门用蹩脚的官话问道,“你们是谁?怎么来这荒岛?”
刘仲升见这中年汉子会官话,不禁大喜,也不计较刚才对自己的怠慢,赶紧自我介绍道,“我是昌国沈氏集团派往这个地区的护卫队长刘仲升,今后我们便是邻居了。”
中年汉子显然没有听说过昌国沈氏的名号,对于集团、护卫队长也不知道是什意思,但刘仲升等人身带腰刀,却没有仗势欺人却让中年汉子放下心来。
“哦,你们是官府的人吧。”
刘仲升犹豫了一下,想到自己今后便代表台北市对此地军政进行管辖,便回答道。“正是!”
中年汉子神色复杂地点点头,然后叹道,“你们来晚了,今年的粮食已经被抢走了,如是官府要征粮,也只能等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