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胄

第37章完结

  这人,定然是一路飞驰,换马不换人,不眠不休从南方边界一口气跑到了太原城下。paopaozww.直到坚持到了这里才终于不支昏迷了过去,由此可见南方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看这个人的服饰,应是一名都虞候。

  五代时,因为皇帝多是藩将出身,都虞候就上升为侍卫亲军的高级统率官。判六军诸卫事(简称“六军司”)下属有诸军马步都虞候和诸军都虞候;后梁西面行营中设行营马步都虞候和行营都虞候;后唐沿置,而且还有右龙武军都虞候、左右厢马步都虞候等。十国中,有的设侍卫诸军都虞候、诸军都虞候、控鹤都虞候、黄头都虞候、军虞候、内牙都虞候等。

  这人一路上不眠不休,此刻胯下已经被马鞍磨的鲜血淋漓,可见是一位毅力坚定的勇士。

  杜威叫人端来一碗温水,扶着那都虞候的头慢慢灌了进去。过了片刻,那都虞候嗓子响动了两声,眼皮微微的睁开,竟然醒了。

  他睁开眼睛,随即惊醒起了什么,一把拉住身边的杜威说道:“快……快带我进城!后周……犯边了!”

  后周犯边了!

  这五个字犹如晴空一道霹雳,将杜威和一众亲兵震的顿时脑子一阵空白。还是杜威久经沙场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命令道:“快!找一辆马车来,我要带着他入宫。”

  “来人,快去忠亲王府,禀报忠亲王……后周,犯边了!”

  安排了亲兵继续带兵守护城门,杜威牵过亲兵送过来的马匹,翻身上马,吩咐军卒驱赶马车,他率先直奔皇城而去。

  今日在军机处当值的正是大学士苏秀,他只在凌晨稍微睡了片刻,便又起来整理分类奏折。北汉国虽然占地只有今天山西中北部这么不大的一块区域,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日里朝廷上的烦琐事也是不少。看着桌案上厚厚的一摞奏折,还有各州府的文件,苏秀不禁皱起了眉头。

  正打开一份奏折看着,忽然门外响起了一阵吵闹声。

  “什么人!这里乃是军机处重地,闲杂人等立刻离开!”

  一个守护在外面的大内侍卫吼道。

  紧接着一个粗矿的声音吼道:“今日是哪位大人当值?快去通禀一声,就说轮值城门守京畿大营偏将杜威有要事禀报!”

  当值的侍卫见杜威一副急迫的样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敢耽搁,转身进了军机处低矮的房子里。正赶上苏秀拉开房门,两个人险些撞在一起。

  “什么事?”

  苏秀也没理会那侍卫的莽撞,直接问杜威道。

  若不是杜威和今日当值守护皇城的禁军头领同是原来京畿大营的熟人,这个时辰他连皇城都进不来。杜威见开门出来的正是大学士苏秀,他撩袍跪倒说道:“大人!边陲加急文书,后周……犯边了!”

  苏秀一开始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两秒钟之后脑子里轰的一声。头脑里一阵眩晕,他竟然摇晃了一下险些没有栽倒。扶着房门,苏秀颤抖着手问道:“你……再说一遍!”

  杜威急切的吼道:“后周二十万大军犯边,抚远军寡不敌众,已经丢了坛州,玉州也被围困,岌岌可危啊!”

  苏秀一下子就慌了手脚,他痴呆了一会儿才想起赶紧进宫面圣。胡乱的叫道:“你,你快随我去承先殿!”

  走了两步,他忽然想起什么,指着一名侍卫说道:“快去忠亲王府,请忠亲王火速进宫!”

  那侍卫知道事情急迫,答应了一声,快步跑了出去。

  只睡了一个多时辰的孝帝刚刚起来梳洗了,准备吃些东西,再批阅一会儿奏折就要到早朝的时间了。自从登基以来,百废待兴,这个勤勉到让人心疼的皇帝每天的睡眠都不超过两个时辰。

  揉了揉眼睛,孝帝翻开一份奏折看了起来。承先殿昼夜灯火通明,此时正有几个小太监将角落里用不到的蜡烛熄灭。一个小太监手脚没利落,碰倒了一个烛台,咣当一声,铜器落地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尤为刺耳!

  孝帝被吓了一跳,他一抬头怒道:“把这该死奴才拉出去杖毙了!”

  门口的两个侍卫立刻扑了过去,架起那个小太监就往外面走去。那小太监被吓的呆傻了,竟然连求饶都忘了。两个侍卫驾着小太监刚走出殿门,孝帝冷冷的说道:“算了,让他以后到饲马监做事,不用再到承先殿当值了。”

  那小太监这才反应了过来,不住的磕头:“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陛下不杀之恩!”

  孝帝摆了摆手,那小太监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孝帝自己怔在那里,看着另外两个噤若寒蝉的小太监手忙脚乱的收拾地上的东西,他不由得懊恼。怎么今日这么大的火气?总是想发作,几乎控制不住。

  或许是这几日太疲劳了些,从明日多睡半个时辰歇歇或许就好了。

  孝帝自己劝慰了自己两句,想起之前险些被自己一念打死的那个小太监,叫做小六子,是自己登基后才提拔起来的人。这个小六子还是很机灵的,怎么今日手脚这么不利索。

  小六子,孝帝暗笑了两声,是个机灵鬼,知道察言观色。每次自己累了乏了,他都会凑过来捶背捏腿的。每次自己烦了躁了,那个家伙总会想出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来逗自己开心。不过不好的地方就是,仗着自己对他的喜欢,平日里对其他下人趾高气昂的让人生气,孝帝心说让他去饲马监喂几天畜生也好,等过些日子再把他调回来便是。

  这不过是件小事,但是却莫名其妙的让孝帝的心绪更加的烦躁起来。一开始还能看的下去奏折,渐渐的竟然一个字也看不下去了。孝帝站起来走了几步,推开窗子,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穹,心里的压抑感稍微减少一点。

  早晨的空气很清凉,孝帝伸了个懒腰,用力的深深呼吸了两次。凉气顺着鼻腔进入脏腑,心情竟然好了一些。

  正要回去接着审阅奏折,忽然就听见外面小太监叫道:“启禀陛下,军机大臣苏秀觐见!”

  不知道为什么,孝帝的心猛的一颤!

  第五十八章大将军王

  刘凌精赤着上身,一身古铜色的肌肤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一只手举着三百斤的石锁,不停的上下抡动着。单手举了二十下,刘凌将石锁换在左手上,也举了二十下。

  将石锁抛在地上,刘凌身子一抖,汗珠就如雨水一般从他身上洒落了下去。他的身材极好,两块胸肌浑厚,六块腹肌棱角鲜明。肩宽臀窄,虎背猿腰。一头长发随意挽在脑后,他大步走到兵器架前,抄起一只铁枪在手里掂量了掂量。

  古人比武战斗,多以力大取胜,真正武术高手那些闪躲腾挪的功夫放在马背上是不行的。若是手持一柄三五斤沉重的宝剑,在马背上使一套小巧灵活剑法,只怕一个照面就被对方大将用一百多斤的宽背大刀劈落马下了。

  所以说,战阵交手,不同于武术高手的对决。双方的骑兵一个冲锋,任你功夫再高超,只怕也会被踏成肉泥。同理,传说中那些马上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名将,要是下了马给他一柄薄刃短剑,真不一定打得过那些名门大派的亲传弟子。

  所以,马战兵器,一要沉重,二要够长。

  俗话说,兵器一寸长一分强,一寸短一分险,近身格斗小巧玲珑的功夫,配上一柄短刀短剑自然事半功倍。而马战,还是长枪大刀来的实在。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张三爷的丈八蛇矛都是马战兵器的代表作啊。

  刘凌酷爱长枪,一来是因为枪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大众化的兵器,教练军卒多以枪棒入手。二来,他的偶像常山赵子龙那一杆大枪可是迷死了不少的女人啊。男人的终极梦想不就是,手中一杆长枪,沙场纵横天下无敌。胯下一杆长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若是将这两杆枪都修炼到炉火纯青,也算是人生小圆满。

  刘凌将这一杆铁枪舞动起来,虎虎生风。他的枪法不同于赵二,赵二的枪法精奇,招式连绵如大江大河,一路赵家枪法施展开来风雨不透。而他的枪法则是简单明了,只是将枪法的刺,撩,扫,砸几个要点抓住,辅之以一个快字!

  火云邪神不是说过吗,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刘凌单手持枪,身子猛的一个旋转,借助惯性他猛的将手里的铁枪刺了出去,这一枪并不花哨,简单之极。枪走直线,如一条绷直了身子的黑龙,嘭的一声正刺在一根木桩上!这木桩足有腰粗,但是铁枪去势甚疾,竟然穿透木桩而过!

  刘凌对这一枪的力度还是比较满意的,手上一较力,往左右两边一甩,咔吧一声,那粗重的木桩竟然被他从中劈成了两半!

  刘凌抽回铁枪,往后一带,单手顺势抓住枪头下面一点的位置,身子一扭双手握住枪身,将手里的铁枪当做棍子从上而下砸了下去!这一下力度极大,呼呼风声中这一棍轰然砸在了青石板的地面上!啪的一声脆响,铺在地面上厚重的青石板被这一下砸的裂成了好几块。

  这时,管家老吴领着一个穿着京畿大营服饰的亲兵快步的走了过来。

  “王爷,京畿大营杜威将军麾下的亲随说有要事求见。”

  老吴弯腰行礼说道。

  刘凌收住枪势,将大枪朝一边一丢,那枪嗖的一下子正好插回兵器架上。他一边走一边拿起挂在旁边的毛巾擦汗,问道:“是京畿大营出了什么事吗?今天好像是杜威轮值城门守吧,难道是城门出了什么事?”

  那亲兵看了老吴一眼,刘凌笑道:“但说无妨!”

  那亲兵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王爷,大事不好,后周二十万大军在三天前,犯边了!”

  刘凌猛的一窒,他快步走过去问道:“什么时候得到的消息,准确吗?”

  那亲兵说道:“就在不久前,抚远军的一个都虞候不眠不休从南方边界赶回来报信。杜将军已经带着那抚远军的都虞候大人进宫面圣去了。杜将军让小的立刻通知王爷,小的不敢耽搁!”

  刘凌将毛巾丢给老吴说道:“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本王这就进宫!”

  刘凌快步回到卧房,换了一身朝服,赵二和花三郎已经等在外面了。三个人,带着十几个护卫骑马一路疾驰,直奔皇宫而去。才走到半路,前面一骑飞快的迎面跑来,离着不远,对面那人问道:“可是忠亲王殿下?”

  刘凌勒住红狮子,见那人穿了一身大内侍卫的服饰,心里已经明白。他一挥手说道:“我已经知晓,这就进宫去!”

  那大内侍卫听了心中松了口气,偷眼看刘凌,只见忠亲王一脸的凝重,却没有一点慌乱。再想起大学士苏秀的反应,这侍卫不由得暗暗佩服忠亲王的定力。他拨马跟在刘凌护卫的后面,一路朝着皇宫奔去。

  到了皇城门口,刚要下马就看见一个内侍骑马从皇城中冲了出来。那内侍一出门正好看见刘凌到了,他勒住缰绳翻身跳了下来,急匆匆几步跪倒在刘凌面前说道:“奴婢叩见忠亲王,陛下宣您火速进宫!”

  刘凌将缰绳甩给一个护卫,说了声知道了,大步走了进去。

  这时早朝的时间还没到,不过皇城外面已经有早来的大人们靠在轿子里闭目休息。他们是等着皇城开门的,有没睡眼尖的已经瞧见了刘凌急匆匆的进了宫城。两个来的早的大人凑在一起,指着宫门议论道:“这是出了什么事?”

  另一人道:“看来是出了大事了,你看见了没,内侍骑马出城,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内侍怎么敢在禁城骑马?”

  刘凌直奔承先殿,这时军机处的当值大臣苏秀,城门守偏将杜威,还有那个一路不顾性命奔波来报信的抚远军都虞候都已经在大殿里了。这个都虞候两条腿已经麻木了,是两个侍卫搀扶着他一路走过来的。

  刘凌到了承先殿的时候,正听见孝帝急切的问道:“你说什么?”

  那都虞候也不能跪,扑到在地上行礼说道:“后周太子郭超在演武场练兵从马上摔落后被马踩破了肚皮死了。周皇帝郭威悲痛引发了恶疾,第二日就一命呜呼。郭威临死前传位给他的义子郭荣,三日前郭荣在后周文武百官的拥立下已经登基帝,称周世宗。周世宗郭荣借口说饲养踩死郭超那匹马的马夫是咱们大汉的奸细,登基当日便点兵二十万御驾亲征!”

  孝帝一拍龙案骂道:“好一个莫须有的借口!好一个狼子野心的郭荣!他义父兄长刚死还未入殓,他竟然不管不顾,却发兵攻我大汉!”

  他指着那都虞候问道:“还有什么消息,接着说!”

  那都虞候舔了下干裂的嘴唇,虚弱的用双手撑着身子说道:“郭荣用孙玄道为帅,骠骑将军柴信为先锋,点兵二十万长驱直入。末将赶回来的时候,抚远军寡不敌众,坛州已经失守。玉州被孙玄道八万大军围困,末将突破重围赶回来报信,只是不知玉州是否还坚持的住。”

  他歇了一会说道:“陛下,玉州守城的抚远军不足五千,将军杜义率军民拼死抵抗,末将冲出来的时候,玉州南门已经快要被攻破了!求陛下早日发兵救援!”

  孝帝面色阴沉,手紧紧的攥成了拳头!

  如今政局刚刚平稳了一些,北方大辽的岁贡还没有凑够,文武百官暗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人心惶惶。偏偏就在这要命的当口上,后周又来犯边!这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了,国库空虚,兵源不足,拿什么跟后周的二十万大军对抗?

  刘凌赶到承先殿门口的时候,正好听见那都虞候说话。他站在门口听完,心里也是一紧。南方六州,抚远军加在一起不足七万,大部分都集结在霄州,应州。其他四个州府每州都不过五千上下的守备人马,再加上城墙年久失修,如何能挡得住后周二十万士气如虹装备精良的大军?

  再加上自从他被关入了天牢,抚远军各个将领之间谁也不服谁,勾心斗角,早就没了之前团结一致的那种士气。后周的大军势如破竹的攻破坛州,围困玉州,这之前抚远军竟然毫无察觉!由此可见抚远军已经懈怠成了什么样子!

  两年多些啊!刘凌不由得感叹,只是两年多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抚远军,就已经成了这副摸样!抚远军七营七万将士,本来是他树立起来的大汉南方屏障,可是现在,却不过是后周铁骑下呻吟的孱弱之师!

  坛州丢了,玉州也肯定是守不住的,但是这还不算太坏,只要霄州和应州没丢,刘凌就有信心把后周的大军赶回边界!

  想到这里,刘凌迈步进了承先殿。

  “臣刘凌,叩见陛下!”

  “老九,你终于来了!”

  孝帝看到刘凌到来,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终于松动了几分。他激动之下,竟然离座而下快步走下台阶,一把拉住了刘凌的手臂。

  “老九,后周举兵二十万,如今已经破了坛州,玉州也是危在旦夕,你有何良策?”

  孝帝此时已经没了往日的沉稳,急切的问道。他拉着刘凌的手说道:“军务上朕不如你,这一战,朕就全靠你了。”

  刘凌还是按规矩跪下磕头,然后起身说道:“陛下,刘凌明白。”

  此时事态紧急,刘凌知道如今这北汉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屈指可数,他若是不担当起来,只怕没有人能破此一劫。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他也不推诿,而是转身问那都虞候道:“你叫什么名字,在谁帐下听令?”

  那都虞候不过二十岁上下的年纪,一脸的风尘遮挡住了原本颇为俊美的相貌。他听到忠亲王刘凌到了,一双热切的眼睛早就看了过来。此时听到刘凌问话,竟然激动的有些难以自持。他匍匐在地说道:“末将是抚远军第六营将军杜义麾下新兵都虞候杨业,拜见大将军王!”

  大将军王!

  第五十九章小人告状

  刘凌见这都虞候颇为眼生,并不是自己当初在南方时候的老部下。可是从这人眼中那种狂热的崇拜之情来看,这个人应该是熟知自己的。这个少年看上去也就二十岁上下,仔细看来倒是眉清目秀,两道剑眉入云,又带着三分的刚毅。

  “你叫什么名字?在谁帐下听令?”

  刘凌问道。

  那少年都虞候难掩激动的伏倒在地说道:“末将是抚远军第六营杜义将军麾下新军都虞候杨业!拜见大将军王!”

  杨业!

  刘凌的脑子里瞬间就迷糊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杨业啊,这可是一个大人物啊。这个人的名气在后世远比这北汉国还要响亮,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上有过北汉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赫赫有名的杨家将!

  杨业,刘凌楞了一下。历史上杨业可不是在南方抚远军中啊?刘凌记得历史上关于杨业是如此记载的:杨业,山西太原人。其父杨信,“麟州土豪”,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趁五代混乱时,占据麟州“自为刺史”,由于时局动荡,先后臣附于后汉、后周。杨信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