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幻之盛唐

第24章完结

  一个阴柔的声音“莫不是危言耸听了,要知吐蕃使节尚在我朝,早求和之议”我白了他一眼,却是东宫内府内官李静忠,一个阉人能够被赐国姓李,决计不容易。biquge2022.能够那些亲信近臣一起被留下来议事,属于太子绝对的心腹,而且据说他也向太子进言独自北上,一个深居内宫的阉人有此眼光,也是大不简单。不过我却看他很不爽,妈的死太监,国家大事敢乱插嘴,弄不好以后就是历史上着名权阉之一,若不是眼看要北上没机会看我不把你种荷花了。不过随即为太子挥手制止“且听梁卿怎么说”“是主子,老奴轻率了”能曲能伸,我心中又多了重评价。

  “殿下可知,这些番胡最是无信,吐蕃国常年俯视河陇,于我朝时战时停,目前正与我朝大军相持。求和之态不过是我朝势大之时的缓兵之计。如今正逢赞普新立不久,欲大有作为,兴武备重兵事,以征战树立王威。如今我朝蒙乱,殿下尽起勤王之兵内戍讨贼,边防削弱,一旦稍有疏松,可能尽其国内之兵,乘虚取我西北腹地。”

  我这话一起下来,在场数人皆眉锁甚然,显然也想到了什么,颇有慎重之意。“那又如何”却是小白的弟弟建宁王。

  我心中暗喜,就怕你不发问,继续解释“西北地域广阔,兵精粮足,且尚未遭受兵火,为殿下今后立足之根本,而河陇是为重中之重,不但殿下主持大局,粮草战马财税兵员势必仰仗甚多,且连通西域塞北,有海外通商之巨利,有失则安西往来断绝,孤悬海外独力难支之下易为外敌所乘。且如被吐蕃长驱直入,收并河陇诸羌杂胡人口牛羊,则兵势愈盛,再逐则难上加难,如果其野心不止再乘势东进,殿下之朝廷就有腹背受敌之厄,南下则断我朝南北之通路。实为心腹大患。然其新王初立,内诸权贵王公争权颇烈,各拥部众互不相让,举兵犯我大唐,自有使祸水东流之意,我朝亦可反制,只要厚币接纳其中一二,使其相攻,可分化牵制之。”

  太子正色道“且再说来”我略为放心又继续语:

  “西北边患次者,塞北诸胡各族分立,唯回纥独大所压制,只要能够结好回纥,四下牵制,就难有大作为。即便有所寇略,只要据城严防死守,粮尽而退,当无失土之忧。”。

  “有远虑者为大食国也。”我继续说。

  有人接口“这吐蕃我等自是明白,可这大食远在万里……”却是左拾遗兼侍御史张镐等。

  我解释道“大食国疆域辽阔,部族无数,善战者众,以教治国,国主同教之宗长,以神意号令民心。征战往往可拼死用命。对我朝西域早有所图,只是当年正逢国中大变一时鞭长莫及。”

  “如今其新朝阿拔斯王族,立国不过二十年,欲自古都大马士革迁离,正以倾国之力营建新都巴格达,其国地广人稀,许多部族新为征服,此番发尽民夫劳役民力,所费无数,非二三十年不可尽功,国内已多有积怨。且新朝更立中得安息人出力甚多,当权后的阿拔斯王族,却践所约,颇有沸怨,故原安息国故地也不太平,不得不陈兵弹压,实已无力大举东图,然而大食人素来奸诈,知我朝内顾不暇,恐其虚张声势借机讹诈我朝一番,尤其有声言愿出兵我朝助战,若允之,则一入我西域再也难退去了。”

  “而且该国国内所奉唯一真主至大,禁绝他教,严禁所有具体的造像图画,每所进一地,毁寺庙,焚书籍,杀僧徒,迫信众改信其教,用其语言文字,如此往复,所占之地三代之后只知有真主,不知其祖先。并好以神意为名征战杀戮,号称圣战,鼓惑所从者为教献身悍不畏死,极具侵略之性,一旦在我朝蔓延,就不可收拾了,如今之朝堂中不乏不知边事,且胆怯苟且妥协之辈,易为人所赚,不可不防。”

  这些可都是我自己发挥了,虽然有所夸大,但却是有所根据的,早期的伊斯兰教的传播,很大程度借助了武力。如果有疑问的话,只要留心一下初中历史课本世界史的插图,关于穆罕默德传教的壁画就是最好的证明,画中外出传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们人人执刀跨盾全副武装,象军队更甚于教士,不象去传教更象去打战杀敌。早期伊斯兰教的扩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那又该如何”又是问我,难道你们都没有一点见解吗。

  “臣以为,日后大食若有交涉,千万不可有丝毫退让,否则必将变本加厉,使其教其民蚕食渗透我安西之地,如安西屏障要冲一去,大食尽可对联结塞北诸胡,互补兵马财货之利。外可窥视我大唐边疆万里随时进退图谋,内可鼓动支持我朝藩属叛离倒攻,实在危亦。我安西军民数十万计,如能使委老成得力之人且众志成城,有所防备,大食人决计讨不得好去。尽可强硬以对。”

  ……

  “如今,臣所虑内忧,不在叛贼,眼前贼势虽炽,然不过是跳梁小丑,贼兵烧杀掳掠,早不得人心,只要殿下举臂振呼,天下响应,覆亡指日可待,然可虑是内有党争之祸,宦官乱政。”

  关于明成皇后的一点看法,大家都说韩流寒流的,本来且看且信,也不觉的如何,直到明成皇后开播,我才晓得厉害,真的很佩服韩国人的手段,一个小国寡民落后保守的封建王朝,就那么寥寥十几人,可以拍出个数十集偌大的剧情,一个传统了六百年的宫廷居然充斥了革命与现代化色彩,一个明显是朝鲜版的慈僖老佛爷的人物,居然被拍成了个越王勾贱式的卧薪尝胆的救国救民的急先锋。封建王朝天生的腐朽堕落和残酷压迫,也成了情有可源的同情理由,仿佛近代朝鲜灭亡的所有过错都是日本啊清朝啊沙俄啊这些外来因素,我过的好好谁叫你来惹我。一群争权夺利斗的你死我活把国家都玩跨掉的家伙,精神动机上居然都是无比的高尚,高尚的就和那婊子的牌坊一样干净。外战外行内战更外行的末代国王在日军刺刀下拼命表现王室体面的大义凛然还只是让人悲壮的恶心的话。那位居然让侵略军头目跪在面前痛哭流涕乞说求“你去做韩奸吧,你不做韩奸,我就死给你看”的大人,就让人马上狂吐出来了。做韩奸居然能做连残暴的侵略者无比的仰慕你,这是何等的水平啊。不由你不直冒冷汗。

  结果最明显效果的就发生在那个每集必看,看了难过不已,又不得不再看的俺妈,只要我一说有关那位亲日皇后的是非,就俺跟你急。

  第五十二章

  我又投下个重镑炸弹。太子诸人又是一片哗然动容,但不知道是真被我所说的给唬住了,还别有其他的想法,那些的亲信近臣。未再出言,一通下来尽由我一人发挥了。

  不过看这些家伙的表情,显然是对号入座,多半联想到了高力士、杨国忠、李林甫之流身上去来,当我说宦官乱政的时候,同样身为阉臣的李静忠居然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

  在那位皇帝身边身边久了,说话也学了不少,除了口音与通用的陕西官话尚有差别外,咬文嚼句也可以吊的文诌诌,而且这也不是我胡说的,在我那个时代,关于汉唐盛世一直是网络上讨论的热点,我也看过一些名家的研究,要找点东西言之有物,实在太容易了,当我说到朝廷主弱副强,以藩镇对付藩镇,怎么能保证没效法前人者,他们的表情别提多精彩了。

  一口气说完,心下一片轻松。不论是被人当做当作居心叵测,还是哗众取宠也好,都不关我事了,却发现除了太子外,那几位亲信近臣死盯着我,仿佛楞是能看出花来,心翻覆,难道我说太多适得其反了。这些家伙听傻了。

  静默……

  静默……还是静默……

  “好个容若”忽然一声大笑,却是那太子,“果没让孤看错你呀”一向外表温雅仁厚的太子,身上一下展露出那种糅合了熟稳、雍容、睿智、冷静种种的气质,竟让人生出洞彻世情把握一切的感觉。我恍然,也许这才是他真实的某一面吧,在老皇帝盛世名君文治武功的阴影下,作为他的继承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但小心隐藏自己的光华和yu望,应付上面的猜忌和外来的嫉恨,又要适当保持足够的表现和能力,才不至于让皇帝觉的窝囊被人废掉,在一个宽仁无害的外表下隐忍了这么久一定很辛苦吧。

  据我的一点记忆和那些宫人太监相处的片言支语,知道一些有关这位太子的种种,太子原名李嗣升,为玄宗第三子,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杨姓宫人,说到他的出生纯粹是个意外,查点就夭折在腹中,当初武氏当权的时候,立了几任皇帝或死或废,作为相王一系仅存的李姓皇族朝不保夕,当时的夏王李隆基无心养子,使人打胎,只是因为药力不够,才有了这位忠王。史书上说他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侍读左右。早年行事低调温和,颇有仁厚名,直到前皇太子瑛及二王坐谋反案废死后,排行第三的他,才出呼意料浮出水面,顺位成为太子,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在此前世人对他最多的印象,多是忠王的那个忠字。

  据传说当初还是平卢节度使下一员讨击使的安禄山因攻契丹兵败被押解来朝,这位太子识其有反相,请上喻以罪诛之,玄宗不听。反重用之,随后来禄山造反的事情。虽然无法考证他未卜先知的本事,但足见他当时的眼光和政治敏感性。

  有些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有些心照不宣,我也就没敢再说下去,他也不再提起了。反正足够这些家伙,好好消化一阵了,竟然连我告退,都曾未理得。

  后面太子尽是关心淳淳嘱咐的话,音尤在耳一片恳切,却不知是不是听说了什么,也是话中有话。我还能说什么呢,拜别出来不远。“老大保重了”,却是小白追上来,紧握我手,为我敲得抱头“何须如此肉麻,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哪”却欲言又止,我知道他想起我说过的“可怜生在帝王家”的那一套,安慰他说“尽可安心”。

  “不过小白啊”我转念一想,正色道“要小心阉人,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一个庸弱的君主要比一个有主见的君王更好控制,如果陛下因此不再相信武人,重用宦官,那就麻烦了”

  却是那尾随的建宁王若有所思的眼光一动,“这又是为何”

  我看了一眼他,这个建宁王的品性与乃兄小白谦厚沉稳不同,好武事、喜欢兵典,属于宗室中的另类,别人都是随军见习,这个家伙却要求亲身参战,我不会让他上战场,但最后还是打昏穿了某个倒霉的家伙衣甲,混在质子营的骑军冲了下来,杀的尽兴是血染衣袍,差点没把我领军那些部下给吓死,所幸本人无恙。同时也是我的小弟中欠债大户之一,眼见走了,还念念不忘让我把一百多年前的君士坦丁保卫战,拜占廷人用“希腊火”大破大食海军的精彩战例,剩下的说完才肯上路,也许对我希望的那个结果会是个助力。

  “这历代都以为,寺人无亲族家世之累,最是忠心,却不知道,就是因为无家世之牵绊,行事更无所顾忌。要知道阉人也是人,除了身体残缺不能人道,也有天生的yu望渴求,宫廷之中权势厉害耳酗目染之下,对权欲功利之向往,往往也要更甚于常人,况且这些人心理残缺,又缺少世人道德礼义的约束。若被其掌握了宫禁军权,主君年富力强尚可安分无所作为,若是有所变故,而宦官离天子最近,深知宫廷内情密要,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自古祸起宫闱小人,有东汉十常侍之乱,皆源于此。”

  另一个地方。

  太子这般热切的眼神,却也变许多,多了赞叹的味道,还有深深的惋惜,显然这大部分东西是他早有所思虑的,但在某些事情上深度和眼光,就让他吃惊了。离去良久,太子看这自己形色各异噤声不语的一干臣下有所感。

  “汝等以为如何,且说来”

  “不想他行事不羁,倒是个有心人”,是左司御同崇文馆学士。

  “臣以为,有越俎代庖之嫌,言嫌夸大,不可亲信,但也不可不信。”是左春坊录事同太子备身。

  “恭喜殿下”还是那侍御史张镐。

  “奴才想,他这算不算是向主子输诚呢?”却是李静忠。

  “但且看之”慎重的是太子少詹事。

  “妄言国事,其心可居”是右监门率府参事。

  “这个容若倒常有惊人之处,孤想到了,他想到了,我等未所料及的他亦想到了,就冲此般,也不枉孤平白个好生生女儿许与他了。光这吐蕃王更立、大食迁都之事就足对本朝事关重大,我等却一直闻所未闻,尔等还需有所作为啊”

  一片称是。“那……殿下欲如何”却还是那张镐。

  “良马难驾,却可以越千里,太在意进退得失,反耽误了人才,他也算自家人了,父皇还真是有眼力,孤倒觉是越期待日后了。”

  只是太子他心中还有没说出来的,据其言这个家伙数月之前还是个一个被抓差的白丁,才领军也不到月余,拌驾御前,能够接触朝政的时间更少,就能够看到这么多东西,这等眼光和见识如果不是隐藏的很深居心叵测之辈,就是难得的天才(却不知这都是后世人书上写好众所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