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今天上朝来的比以往早了一些。
他此时闭着眼睛,他害怕董卓再一次进来,那样就说明刺杀失败了。
那些刺杀的兵士被俘虏的话,肯定会调查到他的头上,他与家人将会难逃一死。
这时候一个兵士进入大殿,直接来到王允的身边。
正闭着眼睛的王允听到脚步声后心神一凛。
王允的双目突然睁开,看到兵士来到自己旁边。
兵士对着王允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就退到旁边。
王允听到后忍住心中的激动,他站出来对着皇帝刘协说道:“陛下,董贼已经伏诛。”
大臣先是不敢相信,安静一会就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刘协听到董卓死了更是站了起来,他不敢置信的说道:“此事当真。”
“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王允回答道。
这时候李肃、吕布等人出现了,一些兵士正抬着董卓的尸体。
这下朝堂开始热闹起来了,有些人更是高兴的痛哭起来。
蔡邕有些不敢置信,接着暗自叹息起来,董卓对他是真的不错。他也尽量匡正董卓的言行举止,但收效甚微。
接着王允开始对皇帝说出杀董贼的谋划,说都有谁参与了杀董贼的行动,并且请皇帝刘协封赏他们。
刘协正为董卓的死而高兴,他终于不再是傀儡了,大汉终于恢复清明了。
刘协十二岁,心智虽然比同龄人成熟不少,但他此时正心潮澎湃,只顾着高兴了,认为王允是大汉的第一忠臣,王允所有的提议都准许了。
吕布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参与刺杀董卓的其他人也都被皇帝刘协或者说王允安排到重要的位置。
刘协没有忘记谋划刺杀董卓的总负责人王允,让王允为录尚书事,总朝政。
朝堂上气氛欢乐起来,众人都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
晚上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在庆祝,许多百姓以为董卓死了之后就能过上好日子,把家里不多的存粮都拿出来吃了,幻想着明天能过上好的日子。
李年所在的村庄也非常热闹,篝火都点了起来。
李年的妻子孙氏高兴的说道:“现在都在庆祝董卓死了,说能过上好日子了,我们要不要把家中的粮食拿出来吃了?好好庆祝一下。”
李年的儿子李民问道:“董卓是谁呀?”
“听说让我们从雒阳迁移到长安就是他下的令,此人是个大奸臣。”孙氏回答道。
李年摇一下头说道:“庆祝什么?庆祝也是那些大官的事,我们该咋过日子就咋过,没准日后的日子会更难呢。粮食还是留着救命吧,先挖野菜吃吧。”
“现在野菜都不好挖了,这天不是下雨就是阴着,地里的麦子恐怕都要泡烂了。”孙氏越说越丧气。
李年叹口气说道:“麦子不是要泡烂了,而是已经泡烂了。今天我去地里看了,有些麦子的根已经烂了。”
孙氏听到后已经没了庆祝的心思,她愁苦的说道:“那我们怎么跟主家交代呀?”
“不止我们家如此,其他人家的田我也看了,他们田里的麦子的根也有烂的,到时候看其他的佃户怎么办吧!实在不行我们就逃到山林里。”李年说道。
孙氏听到后惊讶的说道:“逃到山林里?”
“虽然许多麦子的根都烂了,要是停止下雨,我估计冬麦还能收上来一些,到时候我们把麦子收上来后,不往上交了,我们直接带着粮食跑。”
“就算有两袋粮食我们带着也跑不快呀?”孙氏质疑的说道。
“我趁着黑夜先把一些粮食藏到山上,然后我们再趁着黑夜走。”
孙氏担心的说道:“我们要是逃不了,而是被逮回来,我们一家都要死!”
“不逃肯定死,逃了不一定会死。”李年坚定的说道。
“好吧。”孙氏看着丈夫决心已定,只能同意了。
一旁的李民觉得自己有些听不明白阿父、阿母的谈话。
朝廷开始处理董卓的党羽,但是却没有找到李儒,此人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样。
王允的家中正热闹非凡,许多人都过来报喜,也是过来拜山门。
现在王允总领朝政,代天子行事,一句话就可以影响许多人的前途,这些来贺的人都希望王允可以升他们的官职。
王允可比董卓受欢迎多了,因为王允出身士族,算是他们的自己人,而董卓只不过是一个出身不高的武夫而已。
王允此时意气风发,饮了不少的酒。
有些人在痛骂董卓,赞颂王允。
蔡邕听到忍不住接连叹息,与周围的人相比有些格格不入。
王允注意到了蔡邕的举止,他来到蔡邕的身边说道:“伯喈兄莫非在为董贼的死而叹息。”
蔡邕没有多想,他张口说道:“董卓犯下许多过错,我们没有及时的劝阻下来,我们也有责任,他要是能多听一些谏言,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了。”
王允听到后顿时大怒,以为蔡邕借董卓的下场影射他暗杀董卓是不对的。
王允张口怒斥道:“董卓是汉室之贼,因为他而使得天下大乱,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他毒害先帝、祸乱宫廷。天下无人不恨董贼。今日你却因为董贼重用你而为他叹息,你是董贼的同伙吗?你因私利而忘大义,今日我必然拿了你!”
蔡邕被王允斥骂的有些蒙了,不知道如何辩驳。
屋子里的其他宾客都停止了交谈,有些愕然的看着王允与蔡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允随即命令家中的并州军士把蔡邕压入大狱。
并州军此时对王允那是唯命是从,当场就把蔡邕拖起来。
蔡邕有些不敢置信,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辩解就被两个并州军士搀着胳膊狼狈的拖出了房屋。
一些蔡邕的好友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当清楚事情的经过后,一些人壮着胆子来到王允的身边,替蔡邕求情。
但王允决心已定,他要借此立威,告诉其他人,现在是由他掌控朝堂。
在蔡邕被押进大狱的时候,荀攸、何颙等几人却被放了出来。
他们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就一直被董卓关押着。
董卓刚开始想折磨他们,然后再一刀斩了。
但几人还未被杀,董卓先死了。
几人刚开始以为自己要被董卓杀了,被押出狱的时候忍不住害怕起来,心中不禁为当初的鲁莽有些后悔。
当几人当听说自己平安无事了,而且董卓已经被杀后,几人立马决定先回家中好好的梳洗一下,然后去何颙的家里庆祝一下。
荀攸回到自己的故居,让仆从打了热水,泡了一下澡。
荀攸这次入狱后想了不少事情,听到董卓死后,他虽然也高兴,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
现在的大汉不是除掉一个董卓就能变好的,董卓的暴毙甚至可能出现更糟糕的局面。
关中的那些西凉兵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一场大的动乱,他无力阻止,现在只图自保。
荀攸不会再参与像刺杀董卓这类事情了,治国之道可不在此。
荀攸泡完热水澡后,穿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就赶紧前往何颙的家。
荀攸在路上不时的遇到庆祝的百姓。
他不禁的想到,这些人恐怕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庆祝,他们只是看到那些朝中大臣与士家大族庆祝,然后跟着一起庆祝,一起痛骂董卓。
荀攸来到何颙的家里时,美酒、美食、美女都已经准备好了。
众人开始宴会,荀攸喝了一口酒,他一下就尝出来这是北屈生产的酒。
何颙来到荀攸的身边问道:“公达日后有何打算?”
荀攸放下酒杯说道:“我决定离开长安,去各地看一看。”
何颙诧异的说道:“你不要官职了?我想朝廷会立即恢复我们的官职的。”
要是以前的荀攸一定会留在长安,但经过在狱中的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发现长安不再适合他了。
荀攸笑着说道:“官职还是留给他人吧!这酒挺好喝,就先去这酒的产地再看一看。”
“我还真不知道这酒是哪里产的。”何颙喝口酒说道。
“河东郡北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