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完结

  吴夫人每日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带着两个孙女,亲自去给那些可怜的穷人送吃的,送用的。paopaozww.

  虽然也许帮不到所有人,可是吴夫人总,自己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到,能帮一个人是一个人。可是,难民实在太多了,多到永远都有无数的难民吃不到饭,永远都有孩子饿死。

  吴夫人看着都心疼,都是人生父母养的,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谁都会心疼,谁都会心软,没有人是冷血动物,没有人是真的不在意生死。

  吴夫人开始节约吴府的银子。从吃到喝,从用到穿,一切的一切能省就省。

  而因为吴夫人的施粥行为,京城越来越多的好心妇人们。开始尽自己可能的给这些难民吃的喝的。虽然还是不够,可是已经足够了。

  京城许多夫人受到吴夫人的影响,也纷纷的效防吴夫人,私底下开始给难民吃食。

  人多了,自然能救助的难民也就多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夫人与吴夫人居然私底下开始活动。

  看似一些寻常的赏花会,全变成了捐钱会了,不少的贵夫人拿出自己的积蓄,开始组建救援会。

  夫人们一起把银子捐出来,然后一起去买大量的粮食,然后在京城各点设粥棚,给那些难民吃食。这样至少表明上,让京城的难民,不致于一个一个饿死。

  而吴夫人还发动京城的寺庙,让这些寺庙可以接收难民。让难民有地方住,哪怕是一个可以这不遮风避雨的地方。

  而寺庙本就受着京城贵妇的香火,如今若不做出些样子来,收留这些难民,怕是很难让贵妇们继续对寺庙捐银子了。所以京城周边的各大寺庙里,住满了难民。

  这些难民有一些无家可归,无儿无女的,就直接在寺庙里出家了。这乱世里,能寻一块安静之地,有一口饭吃。做出家人又如何呢?

  因为这些京城贵妇们的举动,京城的难民得到一定的缓解,而京城的老百姓,对这些难民也不那么排斥了。难民们的生活。总算不像之前那么恶劣了。

  这一切要感谢的就是吴夫人,可是吴夫人却总是把其它贵妇推不出来,从不敢居功,更不敢承认自己的功劳。

  这也让吴夫人在贵妇中赢得了许多赞许,谁都希望得到好评,特别是贵妇们。最在意名声了。谁不希望自己善名远扬呢?

  吴夫人的退让成全了许多贵妇,其实吴夫人也是没法子,若不这般做,自己担下好名声,到时候惹恼了太皇太后,自己这命能不能保住是小,连累两个孙女才是真的。

  可是吴夫人太想帮助这些难民了,太明白她们的无奈和苦处了。真心的帮助这些人,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好评,只是希望能帮到他们。

  吴夫人感叹这些贵妇们还是有怜惜之情,还是有善意,不然也不会这般厚待那些难民。

  同时吴夫人心里强烈的对太皇太后不满,为何要因为她的一已之私,让那么多的难民,那么多的灾民无家可归呢?

  那么多的孩子失去爹娘,那么多的母亲失去孩子,她们什么也没有做,什么错也没犯,为何罪责却要她们去承担呢,这也太不公平了。

  吴夫人的所作所为,自然激怒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怒火中烧,直接就下旨宣吴夫人进宫了。

  吴夫人也料到会这般,所很坦然,若让自己眼瞧着难民受苦,不去帮一把,不去瞧一眼,自己是做不到的。

  当吴夫人看着太皇太后坐在龙椅之上时,心里就明白了,太皇太后是真想登位了。

  自家老爷若知道太皇太后登位,怕是心如死灰了。老爷忠于南宫皇室这么多年,

  如今看到这天下败在一介老妇手中,心中该是何等的凄凉,该是何等的无奈和痛甘呀!吴夫人跪在地上,面上一片平静,该来的终会来的。

  “哀家宣你入宫,你可知是何因由?”

  吴夫人规矩的低着头,轻声道:“臣妇不知!还请示太皇太后明示。”

  太皇太后冷冷一笑“吴大人远在边城,却不为国出力,吴夫人倒是为哀家他忧不少。哀家就想,

  既然吴夫人如此忧国忧民,为何不代哀家写封信给吴大人,让吴大人想法子让莫家小儿归顺呢?

  吴夫人可知,若这战事一旦开起,难民可就不是吴夫人今日看到的这些,也许会更多更多,到时候吴夫人就算有再大的本势,也帮不到这些难民了。”

  吴夫人低着头,心中却冷笑,这一切是谁造成的,还不都是太皇太后您的手笔。

  如今您倒是好意思说出这翻话来,这战事也是由你自己引起的。吴夫人如今倒真希望莫离能打到京城来,解放了老百姓,让老百姓不必再受这老妇的欺压了。

  让这天下能真正的太平了,想让自家老爷去劝莫离,也不看看这天下民心所向。

  吴夫人敢保证,用不了多久,这天下皆会归顺莫离。到时候你这老妇就有得受了,必定天下老百姓都要你这条老命。

  可是吴夫人面上却是一脸的惶恐,一幅真的有多怕太皇太后的样子。

  ☆、第九百一十五章威胁

  “太皇太后说的是,谁也不希望战事!”吴夫人小心的回话。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也不知是因为接连事非不断,还是因为亲孙子都不在人世了。

  太皇太后太过伤心,所以现在的太皇太后,比起吴夫人年初进宫时,真的瘦了许多。

  整张脸全干了,满脸的皱纹,完全就是一个寻常老妇人。完全看不出是天下最尊贵的老妇,反而一脸的刻薄,一脸的阴沉。

  “既然吴夫人同哀家想的一样,自然是不希望莫家小儿带着那群异族杀到京城,烧杀抢掠,不顾百姓安危,不顾天下太平。”太皇太后眯着眼,整个眼睛因为眼皮太厚重,已经有些睁不开了。

  吴夫人心中冷笑,若由着你这老妇掌着天下,老百姓才生不如死呢?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让老百姓受苦受难,倒不如让老百姓受一次罪,

  推翻你吃人的统治,让老百姓将来世代安稳太平,不必继续剥削受盘剥。可是吴夫人不敢当众反驳太皇太后,不为自己生死着想,也该为两个孙女。

  如今两个孙女留在京城,就是自己最大的担忧。“太皇太后说的是,可是臣妇只是一介妇人,对朝中大事根本不懂。

  如今也只能陪着太皇太后一起为百姓忧心,为那些难民唏嘘罢了。”

  太皇太后见吴夫人不想帮忙,反而想同自己打太极,立马脸越来越冷了。如今太皇太后一人掌权,是再也不想同人费功夫,而且太皇太后也等不及了。

  “好了,哀家也不想同吴夫人绕弯子了,哀家希望吴夫人修书给吴大人,让吴大人全力议和。

  不要再同哀家打马虎眼,也别想继续拖下去。只要能议和,莫家小儿提出的要求,哀家一定会尽全力满足。哀家不想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不想看到江山易主。

  吴夫人可知莫家小儿收服匈奴之后,主动让匈奴与咱们南宫国通婚,若让那些野蛮人进入京城,那京城的百姓们。将会受多大的罪。

  谁知道这些匈奴人是什么德性,他们若到处烧杀抢掠,到时候老百姓岂不是苦不堪言。”

  吴夫人自然明白,只是吴夫人相信,莫离不是这样的人。不会为一已之私,而让百姓受罪。若真如此,莫离大可以直接杀了夫君和孔大人,反正是撕破脸。

  再则匈奴既然能让莫离收服,边城与周边几城也未听到有匈奴人为害一方之事。

  所以吴夫人觉得太皇太后在自己面前危言耸听,说白了,就是希望由自己出面,让老爷对边城议和之事上心。笑话,自己才不会笨到写信给老爷,让老爷想法子议和。

  就如今京城乱成这般。还议和呢?

  直接打过来才好,也好让这恶毒的太皇太后直接下台,这天下岂能由这样一个不顾百姓生死,连亲孙子,亲儿子都一样算计,无心,无情,冷血的妇人来把持呢?

  这天下若由妇人当政,必定是天下大乱的前昭。

  可是面上吴夫人却要做出一幅受惊的样子,“真的吗?臣妇同样怕。可是臣妇相信老爷在边城一定有尽心尽力为太皇太后效力。

  只是因为这情况不是老爷一人能扭转的。还请太皇太后再给老爷一些时间,不管议和结果如何,老爷都会为国尽忠,为太皇太后尽忠。”

  屁话。太皇太后都想骂人了。让你写一封信到边城,就有这般难吗?难如登天吗?

  如今这形势正因为于自己不利,所以最好的方法式就是议和,至少让莫家小儿不要出兵到山海关。

  如今山海关虽然强派兵力镇守,可是呢?南边的兵力自己根本调不到,没有南边的兵力做后盾。京城就是一个空架子。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山海关,京城其实是空的,是虚的。

  这样的情况让太皇太后如何安稳的坐稳皇位,太皇太后还想议和之后,好好办个登位大典。

  “好了,吴夫人既然同哀家同仇敌忾,就别再多想了。这信一定要吴夫人来写,久闻吴夫人与吴大人夫妻情深,多年来吴大人从未纳妾,吴府更无一个庶子庶女。

  有这份情义在,相信吴大人一定会听吴夫人的劝告,尽力为哀家办事,为天下百姓出力。

  议和谈成之后,哀家一定会重重赏赐吴大人与吴夫人,到时候吴府两位外放的公子,也该到回京的时候了。

  吴夫人不想吴家再进一层,不想一家人在京城团聚吗?这对于吴夫人来说只是一件小事罢了,吴夫人若不写,哀家只能使别的法子了。”

  后面这句话,太皇太后咬的相当的重,意思很明显,你不写我就只能动粗了,看你要不要脸了。

  吴夫人想骂人,妈的,这老毒妇想逼自己就犯。可是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吴夫人是半点也不想要那富贵,只想要天下太平,想要一家子团圆。

  可是如今看来,怕是终会有牺牲了,吴夫人希望牺牲的是自己一人,而不是两个孙女。

  可是吴夫人明白,自己不在了,两个孙女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如今之计,只能先应下太皇太后,再从长计议吧!

  “太皇太后的意思臣妇明白了,臣妇这就回府,给老爷修书一封。”吴夫人说的小心。

  太皇太后这才面色和缓,“这就没错了,吴夫人有心关心那些难民,也该多花花功夫为吴家两位小姐想想。

  这女儿家亲事可得趁早,别等到好人家让人选光了,到时候哭都没地哭呢?哀家倒是想为两位小姐赐婚,不知吴夫人、、、”

  吴夫人自然是不同意,太皇太后不过是想拿两个孙女的亲事要挟自己罢了!

  若由太皇太后赐婚,能有什么好亲事,而且吴夫人真不想把两个小孙女卷进来,两个孙女一个五岁,一个六岁,这才多大点,哪里需要这般急急的寻亲事。

  “太皇太后的美意臣妇代两个孙女谢恩,只是两孙女年纪太小了,臣妇又不想早早为孙女订下亲事。吴府在儿女亲事上一向宽和,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夫妻和顺。

  吴府又有不纳妾的规矩,怕是在京城难寻到不愿纳妾的人家,所以臣妇想在其它地方瞧瞧,看能不能寻到真心待孙女们好的人家。所以太皇太后的美意,臣妇怕是要辜负了。”

  ☆、第九百一十六章鬼

  太皇太后冷冷一笑,嘲讽道:“吴夫人还真是让哀家刮目相看,自己擅妒就罢了,连带着府里的孙女也一个个教成这般。

  吴夫人可别忘记了,这世上男子哪有不纳妾的,吴府是个特例,怕是这天下难找第二个吴府。”

  吴夫人又想骂人了,妈的,这老婆子骂自己擅妒就罢了,居然连自己两个孙女都骂进去了。自己就是不想两个孙女将来受委屈,最多一辈子不嫁,

  吴家又没穷到差一口饭怕,养不起姑奶奶。何必为了把女儿嫁出去而嫁女儿呢?

  这两个孙女吴夫人可是打算了又打算,只要不能寻到合适的亲事,吴夫人宁愿孙女呆在吴府,一辈子不嫁。

  也好过嫁出去同妾室争宠,妯娌之间互斗,同婆婆斗个没完没了,这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太委屈了。

  吴夫人不语,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自己是不会改变初衷的。再说了,难不成今日你下旨赐婚,他日自己的孙女就一定得嫁吗?

  吴夫人相信,莫家一定可以得这天下。吴夫人记得一句话,得天下民心者得天下,莫离至少已经得到周边五城的民心了。还差京城的百姓吗?

  而且莫家的积威还在,莫家军的神勇还在,当年莫家守护南宫国的百姓一百多年,老百姓把莫家军当神话,又如何会忘记莫家军的攻劳。

  如今太皇太后把京城,把全国的百姓往死路上逼,还指着有人会为他说一句话吗?还指着大家会支持太皇太后吗?

  想必这天下有识之士,皆会站出来支持莫家军,太皇太后暗杀清流一派之事,软禁南宫皇室之事,那一件不能激起民愤,哪一件不能让老百姓厌恶,

  让老百姓深恶痛绝。所以吴夫人相信,就算今日太皇太后真下旨赐婚。到时候也不过是一场笑话,吴家不认又能如何。

  太皇太后见吴氏不语,知道她心里不乐意,眼神更加阴沉了。自己赐婚是天大的恩赐,吴氏还敢不满吗?

  “好了,吴夫人回去好好想想,吴氏两位小小姐的亲事,到底是交到哀家手里好一些。还是由着吴夫人折腾来的强。”

  吴夫人真是恨透了太皇太后高高在上的气势,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是一个老货罢了,得意个什么劲儿。

  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算现在吴夫人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可是面上却必需得恭敬万分:“太皇太后说的是,臣妇回府后一定会好好想想。”

  太皇太后看着吴夫人这幅油盐不进的样子,知道自己也不能逼太急了,先让吴夫人把认交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