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圣人消停了,乖乖让扁程切脉。
听他罗嗦一通之后,圣人终于可以给沈璋写信了。
这封信,圣人写得情真意切,情意绵绵。先是表达了他很想皇儿,听说皇儿病了,宿夜忧心。还写他同意皇儿娶那个黄家大娘子了,他还要给皇儿赐婚,希望皇儿快点好转,然后带着媳妇回京。
他还等着喝媳妇茶呢!
这样一封简单的信,还不足以表达他深深的慈父之情。
所以,圣人决定,给皇儿封一个丰美富饶的封地。
封哪里好呢?
好难想啊!
绞尽脑汁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
不然就封秦吧,然后再多留他几年。
圣人这一年身体有所好转,就把那些封了王,都已经长大了却还留在京城皇子们都赶去了封地,只有太子、四皇子晋王,还有六皇子楚王,七皇子宁王还留在京城。
太子留京天经地义,晋王留京是因为掌着军权,制衡北部瓦剌,经常要出征的。而楚王则是陈贵妃的儿子,母妃受宠,所以留京,至于七皇子宁王,则是因为太小了。
时间转回来。
于晴一路上是强忍着,到了家中,见到母亲,情绪瞬间崩溃,委屈不能自抑,扑到于氏怀里痛哭。
太过分了,太目中无人了!
陈淑添妆礼,居然请了黄家,却没有请她。
是看不起她吗?
于晴呜呜地哭,刘元话里的意思太明显了,添妆礼上都是极为亲近之人,只有林氏这个外人。
这还能是因为什么,不就是明摆着,陈家相中了黄莺。
于晴哭得上下不接下气,她实在是太委屈了,许给陈蔡,她本来就心气难平,结果人家还看不上她。
她都已经这么委屈了,还要受此屈辱。
她可是永平侯的女儿啊,他们算什么,不过就是乡下举人土包子。
以前在京城时,多少进士官员,达官贵人,见到她们都恭敬有加。
他们算个屁!
“别哭了,别哭了。”于氏温柔地轻哄,“出了什么事,跟娘亲说,晴晴不哭啊。”
在母亲轻柔的哄声中,于晴的情绪逐渐平静,将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
于氏有些疑惑,“只请了黄家一个吗?”
于晴微怔,“阿元没说。”
闻言,于氏笑了,“陈家不可能只请黄家一个外人的,这样太明显,还不如直接定下,肯定还有其他小娘子。”于氏声音温柔,说话有条不紊,令人信服,“而且过了这么多日,陈家仍旧没有消息,这说明,她们心有顾虑,未必一定看得上黄家。”
说到这,于氏摇了摇头,无奈地点了点于晴的额头,“你呀,乱吃醋,若是搞错了对象,这一场岂不是白哭了。”
于晴被母亲说得一愣一愣的,而后委屈道:“娘亲是没见到黄莺,她生得可好看了,陈公子说不得就动了心。”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其是陈家这种书香门第,单单动心是没用的。”于氏语气颇冷,“说不得,陈家老爷夫人,还会觉得黄娘子轻浮,勾、引他家公子。”
“嗯?”于晴被说懵了。
于氏摇摇头,叹息,“你还小,不懂父母对儿女的心思。”为人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冷不丁跳出一个人,勾了儿子的心思,这还不是狐狸精吗?
陈家那般人家,娶妇肯定端庄为要。
顿了顿,于氏接着道:“若是黄娘子真的很好,陈家大夫人即便真的相中了她,陈老爷那边也过不去。”
这些读书人,最是迂腐清高,何况黄家还不及陈家。陈家又没有求到黄家的事,何必自降身段,娶商家女呢,又不是找不到媳妇。
于晴听得云里雾里的,根本不明白母亲在说什么,唯一肯定的就是,陈蔡和黄莺根本没事。
她完全是误会了,这一场算是白哭了。
“呜呜。”她好伤心,哭得眼睛这么痛,竟然是白伤心一场。
哼,都怪刘元,无缘无故提什么黄莺林氏的。
于氏不像于晴那般单纯,她心思深,性机敏。若不是有两分手段,岂能勾住永平侯那么长时间,又顺顺利利生下他唯一的子嗣。
于氏想得要更深一些,刘元那话看似无意,实则心思恶毒。若她真是天真爽朗,不拘小节之人,于氏根本不会想太多。
但是和刘元接触时间久了,于氏清楚的知道,刘元面上和善,看似大方爽朗,实则心思细腻,行事谨慎。
永年县这么多小娘子,各种出身,不同性格,就没有她不交好的,也没有一个说她不好的。
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百伶百俐的小娘子,怎么可能会这般粗心,在晴晴面前说错话。
于晴性格天真,心思浅,心思都摆在脸上,她对陈蔡有意,刘元肯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