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些多力善射的勇士,以一当十,没有武器铠甲,从老百姓家中抄出大斧,攻战若神,所向无敌。dengyankan.后赵军队一触即溃,屡战屡败,石虎动用国中精锐,令李农为大都督,石闵(冉闵)为副将率兵十万讨伐,又动用苻洪和姚弋仲的氐羌之兵,好不容易才把梁犊的义军打败。
内患迭起,外忧不止,石虎的西北大军接连被凉国名将谢艾击败;辽东的燕国虎视塞内;什翼犍自称代王;晋国的名将桓温灭掉成汉,举起北伐中原的大旗。面对遍地的战乱和东晋军队的进攻,沙门吴进又给石虎出坏主意,他说:“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苦役晋人以厌其气。”
大唐之前中国历代帝王对天文重视程度很深,常常依据星象变化调整其国家政策。石虎接受他荒诞的主意,征发附近各郡的汉人十六万,车十万辆,运土到邺城以北,修筑华林苑及长墙,广袤数十里。监工日夜督促,秉烛夜作,忽遇暴风大雨,死者数万人。
石虎苦役汉人的作法使汉羯之间的矛盾空前高涨,在残酷的宫廷斗争打击下,五十四岁的石虎悲伤忧惧病情加重,再一次议立太子。石虎还有两个年长的儿子燕公石斌和彭城公石遵,群臣请石虎从此二子中择一人为太子。“燕公石斌有武略,彭城公石遵有文德,唯陛下所择。”石虎点头同意,太尉张举不同意,私下劝石虎说:“陛下两立太子,为什么灾祸不断?因为他们的母亲出自倡贱,再立太子,应该选择母亲尊贵的立。贵人之子就不会象以前两个太子那样有悖人伦。”张举的血统论没有科学依据,他自己是有想法的,石虎有个小儿子齐公石世,他的母亲是前赵国主刘曜的女儿安定公主刘氏,因为刘氏是张举从前赵国抓来献给石虎的,为了自己日后执掌后赵的大权故而有以上一番言语。张举还说,“燕公母亲卑贱,又尝有过;彭城公母亲因前太子之事被废,如今再立她为皇后,她能一点都不恨陛下您?”张举还要继续讲,石虎主意已定对他说:“你不用再说了,我知道该立谁为太子。”
石虎在东堂召集群臣再议太子时痛心疾首地说:“我恨不得用三斛纯石灰洗涤我的肠子,怎么我就专生恶子,年过二十就要杀死自己的父亲。我现在想通了,立石世为太子,世儿年方十岁,等他长到二十岁,我就老了,该死了。”大司农曹莫死活不同意,说天下重器不宜立少子。石虎对他叹道:“你是忠臣,可你不懂我的心思,我被儿子们搞怕了,再出一个逆子,我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石家出恶子不能怨血统,只能怪石虎娇惯纵容儿子,儿子们经常做坏事石虎不管,久而久之引火烧身。刘备在这一点上就比石虎强,虽然他没教育出一个杰出的帝王,但人家儿子、孙子人品都挺好。刘备教育儿子时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羌人姚弋仲曾经责备过石虎:“儿子死了,很忧愁吧,要不然为什么病了呢?儿子小的时候你不知道好好教育,这才使他长大后干出叛逆之事。”父母有溺爱子女的通病,中国人更甚,孩子不能娇纵,愿天下父母以石虎为戒,别到老来再后悔。
石虎认死理,再也不愿在有生之年遇到舞逆之事,遂立石世为太子,刘氏为皇后。可惜他没能如他所愿再活十年,立太子半年后石虎病死。后赵的政权处在大风暴来临前夕,中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请看下集:杀胡令
第十六章杀胡令1
积聚已久的民族矛盾终于爆发,压抑的时间愈久爆发的强度越大。被匈奴汉国、前赵、后赵政权蹂躏数十年汉人的怒火像一座火山般喷发了,滚动的岩浆毁灭一切,石氏家族、后赵政权、整个羯族全部淹灭在愤怒的洪流之中。
引发这次大地震的是石虎的养孙,一个叫做石闵的人,石闵本姓冉,字永曾,小字棘奴,父亲冉瞻出自乞活军,乞活军上文讲过,八王之乱和匈奴汉国兴起过程中随司马腾流浪中原讨生活的并州人。乞活军进入中原后为石勒所败,乞活军被石勒收编,石虎收养十二岁的冉瞻为义子。冉闵“幼而果锐”,石虎待如亲孙。长大之后,“善谋策,勇力绝人。”后赵大败于燕国棘城,诸军皆溃唯有冉闵一军独全,自此声名远扬,他随李农击败梁犊的高力军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公元349年四月,冉闵、苻洪和姚弋仲的军队讨伐梁犊归来,石虎已经死去,石世登基做了皇帝,刘太后听政。凯旋的军队在河内遇到彭城王石遵,此时邺城发生一场政变,张豺为独揽大权阴谋除掉司空李农,李农是汉人,乞活军暗地里的领袖,他得到消息后逃到上白,张豺发兵攻打,李农率乞活军固守上白。上白的战争给石遵一个机会,众人劝他杀回邺城称帝,得到精兵锐卒支持的石遵欣然应允,以冉闵为先锋,兵发邺城,发兵之日,石遵拍着冉闵的肩膀应下一句重诺,“努力!事成,以尔为太子。”这句话激励了冉闵的斗志,燃起他的万丈雄心,虽说冉闵自打出生就姓石,试想谁家一个外姓人可以继承皇位呢?太子之位是全天下最高的赏赐,以太子赐外姓在中国历史上少见,石遵敢应,冉闵如何不敢取呢?
冉闵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守兵纷纷投降。没过多久石遵进入邺城,演绎一场屠弟的丑剧,将石世母子及张豺全部诛杀。石世登基总共才三十三天,石遵称帝后按功行赏,罢上白之兵,封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石遵杀帝自立,引起其他诸侯王的不满,镇守蓟城的沛王石冲起兵叛乱,石遵派李农和冉闵讨伐,冉闵大败石冲于平棘,坑其兵三万。石遵又怀疑氐人蒲洪有异心,撤销石虎对蒲洪都督关中的委任,蒲洪一怒之下投降东晋。
后赵骨肉相残,战乱相继,明眼人都意识到石赵政权像兔子的尾巴一样长久不了,此时燕王慕容皝已死,其三子慕容俊继承王位,慕容霸上书燕王请求南下中原。“石虎究凶极暴,天之所弃,余烬仅存,自相鱼肉。今中国倒悬,企望仁恤,若大军一振,势必投戈。”燕国大臣纷纷上书支持,封奕认为石虎极其残暴,子孙争国,上下乖乱,正是出兵良机。黄泓认为是天意灭亡赵国。慕舆根甚至反问慕容俊说,是天意不想使海内平定呢?还是大王不肯取天下呢?慕容俊闻言大笑,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骛为辅义将军,慕容霸为前锋都督,选精兵二十余万,讲武戒严,准备大举南下入塞。燕军秣马厉兵,东晋已经率先北伐。
随着东晋名臣王导、庾亮先后去世,公元342年,当慕容燕国征讨高句丽的同时晋成帝司马衍崩于西堂,时年二十二岁,在位十七年。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主政的庾亮之弟庾冰因为庾氏久执朝政,怕皇帝换代之后,庾氏家族与皇帝亲属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而为他人所乘,常常劝晋成帝说:“国有强敌,宜立长君。”并请求让成帝的同母兄弟、琅琊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成帝最终同意了。不管晋成帝是真为天下着想,还是碍于庾氏的强大势力,他开了一个坏头,使后世桓温废立君主多了一个借口。
晋成帝死后,庾冰、何充、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并受顾命。司马岳登上帝位,是为晋康帝,王妃褚蒜子被立为皇后,褚蒜子,河南阳翟人,聪明有器识,少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父亲褚裒,字季野,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曾赞叹说:“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意思是说褚裒虽不喜言谈,心中却相当有数。不品评人物,但心中对人物的高下优劣早有界定,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晋康帝仅仅在位两年得病去世,康帝病重时,庾氏兄弟欲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君,何充坚持立帝子,征得晋康帝司马岳同意后,年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被立为太子,同年继承帝位,是为晋穆帝,22岁的太后褚蒜子设白纱帷于太极殿,抱子临朝称制。何充上疏请求褚太后的父亲褚裒执政,褚裒坚决不以外戚身份参政,固辞侍中、尚书、卫将军、录尚书事等职,请求外任,强调说:“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最后接替去世的郗鉴出镇京口去了,褚裒果然皮里春秋,极有见识的主儿,远离是非之地,自褚裒后东晋再无外戚专权之祸。
江州刺史庾冰、荆州刺史庾翼又先后死去,一个名叫桓温的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进入东晋权臣的行列。公元345年,晋穆帝永和元年秋,桓温接替庾翼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公元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六月,桓温一边上书朝廷北伐中原,一边率荆州兵出屯安陆,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拱手让出寿春投降。晋廷忌惮桓温,不肯让他总督兵马,押下他的奏疏不回,任命褚裒为征讨大都督,发兵三万自彭城(在今徐州)北进。
第十六章杀胡令2
桓温几次上表北伐都被朝廷留中不发,东晋朝廷为何对桓温如此忌惮呢?桓温又是何许样的人物呢?
桓温,字元子,桓彝之子,桓温出生未满周年被桓彝好友温峤见到,温峤善相人,一见之下惊奇道:“此儿有奇骨,快让我听听他的声音。”等听到桓温的哭声,温峤赞道:“真英物也!”桓彝非常高兴,夸奖自家孩子谁不开心,何况此话出自名士温峤,即如此干脆起名字就叫“桓温”!
苏峻之乱中桓彝起兵讨贼,为韩晃、江播所败,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城破遇害。晋廷平乱之后,将苏峻碎尸万段,余众不究。年仅十五岁的桓温枕戈泣血,发誓为父报仇。三年后,江播死去,江彪等三个儿子居丧,害怕桓温寻仇各藏兵刃防范,桓温诡称吊宾进入江府手刃江彪,连同他的两个弟弟一并杀死。
桓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痣)。名士刘惔对人称赞说:“(桓)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眼睛像紫石英那样棱角分明紫气流动,胡须像刺猬刺那样坚硬,)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由于士族名流的交口赞誉,加上忠臣遗孤,桓温被选为驸马,尚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父爵万宁男,进入仕途。一路平步青云,二十三岁做到琅琊太守,累迁徐州刺史,三十一岁总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两年后,年仅两岁的穆帝司马聃在褚太后的怀里登基称帝,力主北伐的庾翼去世后,常年都督荆州的庾氏青黄不接,其子不为朝臣看重,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力主桓温都督荆州,同年八月,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都督荆梁司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地富民强,财政收入为天下之半,素为东晋之重镇,桓温以荆州之地为根本,大力发展桓家势力,组建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为日后北伐中原和操纵朝廷大权打下基础。桓温少年得志,身居高位,但他深深懂得没有功绩、没有声望不会得到天下人真正的认同。若想得到如日中天的威名只有北伐中原一条路。
公元346年十一月,刚刚接手荆州一年零三个月桓温将北伐的矛头指向益州(四川)的成国。成国建立于公元306年,由巴氐人李特之子李雄所建,十六国之一,李雄称帝后,因诸子不合其心意,竟弃用他的十个儿子,任命侄子李班为太子,他的这一决定为成国的危机埋下伏笔。李雄死后,诸子杀掉李班争位,最后李雄第四个儿子李期胜出称帝,兄弟互斗给了李雄堂弟李寿一个机会,他逼死李期登上帝位。李寿称帝前期尚能有所作为,到后来学习石虎大修宫殿,滥用民力劳民伤财,成国元气大伤。李寿好的不学,一个石虎有什么好学?他死后其子李势继位,李势色鬼一个,史书载:“(李)势既骄吝,而性爱财色,常杀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国事。性多忌害,诛残大臣,刑狱滥加,人怀危惧。”百官士民人心惶乱,加上益州土箸人的反抗闹事,成国处在乱事之秋,桓温第一个拿它试刀也就不足为奇了。
桓温上表朝廷西征,大臣们认为蜀道险远,荆州兵少难以取胜,刘惔说你们不必担忧桓温不能灭蜀,他这个人善于赌博,没有把握,他是不会下大赌注的,你们还是考虑一下灭蜀后桓温坐大的事吧!朝廷将桓温的表章留中不发,桓温也不等,仅率舟师一万入川。晋军逆流而上,三战三捷,逼降李势,成国皇帝李势低下头来,不仅把妹妹送给桓温,在桓温面前竟然低声下气地自称“略阳李势。”也算个识趣的人,凭着和桓温的姻亲,被封为归义侯,过了十四年正常人的日子,亡国之君,他算是个好命的。
桓温灭蜀之后,声威大震,不过他远没有满足,见石虎死掉,认为北伐时机已到,再次上表朝廷请旨北征。这一次东晋小朝廷再也不敢给他机会了,功高不赏那还了得,可是不思进取势必受到天下人的谴责,朝廷任命褚裒北伐。
北伐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之上北方士民降者日以千数。东晋朝野上下沾沾自喜,认为中原光复指日可待。只有光禄大夫蔡谟独独不以为然,他的回答别具匠心,颇有深度,一语道出江左的东晋政权为何不能重新统一中原的根本原因,他对人说:“胡灭诚为大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是这么个意思,“胡人被消灭确实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