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开展计划(逼迫)

  “可以。”

  一只羊也是放,两只、三只也一样,都是从零开始,朱雄英还真不介意这人在一边旁听。

  至此,东宫课外辅导小课堂悄悄开展。

  “方正、郭允道!”

  “臣在!”

  “番邦境内钱庄事项安排下去了吗?”

  这是朱元璋一直惦记着的,按着时间计算,四天,已经够这些人将消息传递回去,最近的占城使臣估计已经得到回信了,就是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态度。

  “回皇上,钱庄已经着手开办了,可高丽距离较远,北方又要进入冬季,全面开展还需要时间。”

  说起来是在番邦小国境内开设钱庄,但其实为了方便,大明境内也是要在大城池中将钱庄开起来的。

  他们接到命令之后,户部所有人也是集体商讨过,一开始不以为意,只是觉得皇上觉悟了,不想被这些厚脸起的番邦占便宜,可一细想,细思极恐。

  皇上的这一招就是正大光明的阳谋,我大明宝钞在大明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不说贬不贬值的问题,就说我大方开放给你们国民使用,还许诺粮食等用品都可以用宝钞进行购买,于情于理我大明都是为了你们好。

  这要是你们嫌弃我大明宝钞只是一张纸不愿意,这就有说法了。

  你们番邦是心甘情愿成为大明的附属国的,那我大明让你们接受我大明使用的宝钞,你们竟然会拒绝,是不是有外心?

  作为一只狗都不能做到忠心顺从,那我大明还要留着你们这些边境异心小国干什么?

  虽说中原是礼仪之邦没错,但是这不代表着他就能容忍有人在他的身边疯狂蹦跶。

  这就像是六国混杂之期,彼此之间交换质子一样,你不付出点什么有份量的代价,凭什么要我大明放心你。

  这大明宝钞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分辨打不打的机会。

  “嗯,加快速度,另外,让全国的商人都知道我大明的命令,以后,宝钞就是我大明的流通货币,户部必须要严格控制印制的数量,方正,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大明宝钞的印制远比铸金造银简单,这也会导致下面的人心生贪婪,这是无可厚非的,就算是万分痛恨贪官污吏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

  水至清则无鱼,彻底地将所有贪官全部绞杀是不可能的。

  只是不要将手伸的太深太远,现在这个年纪的朱元璋也不会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真的赶尽杀绝。

  “是,臣一定严格把控质量数量。”

  近期,市面上的宝钞都少了不少,方正明显能察觉这是有人在特意控制。

  等户部派人前去了解情况时,官员看到那熟悉的标志,一个个也都明白,这是皇上在回收市面上泛滥的宝钞,为的就是等番邦之局形成,大明宝钞彻底地取代金银钱财。

  “嗯,兵部,边塞的将士们可以动一动了。”

  “是!”

  都是训练,吃饱喝足在营地里也是训练,在边境线边演练也是训练,既然都是训练,那让番邦投鼠忌器也是一件好事。

  “...”

  一件件事情吩咐下去,朱元璋精神都有点不好,今天就是大明露出獠牙的一天,剩下的,就要看那些猎物们的选择了。

  “退朝!”

  今日的早朝别开生面地进行了三个多时辰,按着时间计算,这些大人下朝之后刚好赶得上午膳,这早膳本就没吃,早朝又开到现在,现在的奉天殿,大臣皇上都呈现一种莫名的萎靡感。

  好不容易等到退朝,王充刚准备给朱元璋准备午膳。

  户部的两位尚书就在华盖殿请求觐见。

  “王充,让他们进来!”

  户部就是大明的钱袋子,朝堂上没有禀告,特意选择下朝之后的时间,一看就知道这两人是有重要事情需要禀报。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规规矩矩地跪拜,随着朱元璋的平身,很快两人就将写好的奏章呈了上去。

  “你们的意思是?朕没钱了?”

  大明宝钞现在还只是纸张,在百姓们心中还没有跟金银一样的地位。

  皇上现在想要修建钱庄,本就不宽裕的户部也开始捉襟见肘。

  “皇上,每年的军饷是要留下的,不能动用,礼部那边也有消息,北方冬季会有雪灾,赈灾的钱财物资也是要提前准备。

  虽然让番邦以金银兑换大明宝钞是个好主意,但现在我们大明钱庄规模还没有形成,那些番邦也不知道是什么态度,臣实在是心里没底。”

  上一次跟三国使臣说的事情,因为皇上没有后续,户部的筹备也是惴惴不安,就怕这是皇上对于番邦的一次试探,并没有打算实际实行。

  “王充,传旨,天下所有粮商,自今日起,不得向外销售粮食,各路边关严格把控,各路商队只许进不许出!”

  要想让番邦们尽快做出决定,就不得不下点狠药。

  这些人现在都不表态,不就是看大明还没有动作,准备实行‘拖’字诀,想看看这是不是大明在装模作样。

  那自己就让他们看看自己这次的决心,大明宝钞侵袭之战,他,朱元璋,势在必得。

  很快,一道旨意就传到了六部,以礼部为首,一层一层旨意就向着各州各县传达。

  一封封告示张贴在各府衙门,为了将旨意尽快扩散,衙门还派人在各个商贾之家传达旨意。

  仅仅一周时间,各路商队在边境地区销声匿迹,边塞关卡,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番邦马队。

  高丽汉宫

  大明方向的动向被源源不断地传递到高丽王王颛桌案。

  王颛,在元朝就臣服在了蒙古的铁骑之下,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这人呈观望态势,等到发现大明已经站稳脚跟之后,这才于洪武三年,被朱元璋册封为高丽国王。

  这里的高丽与我们熟知的高句丽其实并无关系,高句丽早在大唐时期就被覆灭。

  剩余苟活的那些高句丽贵族也都被赶到更北方的新罗地区,想着要在新罗再起一个高句丽,但是新罗也不是吃素的,直接一波反杀,高句丽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