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可惜后来出了意外……不过若不是那个意外,他们两个说不定都要进去了……

  ……

  次日一早,还不等子涵想出见弟弟的办法就有下人来报:雍王府派人求见。

  来人便是那位王嬷嬷。

  王嬷嬷道:“王爷说昨日有事耽误了,今日他再请涵娘子过去一趟,商议将您的臂弩在军中推广的事情。”

  子涵想到那个“事”便有些尴尬,不过只要能见到弟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她都能克服。

  今日的王嬷嬷待她更是热情。这些能从宫里混出头来的嬷嬷们都是人精,只看昨日王爷待她的宽和,一个个都改变了态度。

  这次他们并未去王府的书房,而是那个王嬷嬷口中的“工作间”。

  “工作间”在王府的西边,院门匾上写着“墨院”两个大字,这便是它的真名了。

  子涵进墨院时,除了她自己,下人仆妇等都不能进入。院外的侍卫直接指了指第一间房子,子涵便抬脚,一个人走了进去。

  院子里一排有七八间房的样子,每间房的门都紧闭着。第一间房子的门边写了个“弩”字,子涵直接推开门走了进去。

  房子里除了雍王外,里面还有三位大匠,这几人正在研究那架臂弩。赵泽将臂弩扣在手上,试射了一发,钢钉隔着五丈远射中了一块木板,且还入木三分。那几人都很吃惊,这才相信了赵瑜原先说的话,原来这种小把戏真的能伤人。

  子涵进来时,几人正讨论的热火朝天,并未发觉她的到来,守在门里的小厮正想提醒赵泽一声,子涵却摆手阻止了他。

  她缓步上前,方行两步,赵泽便发现了她,也不等她行礼,便招手让她也过去。

  那三位大匠却还在争论:“按照咱们的安装方法,明明也能射出钢针,为何杀伤力与这种拼装方法相差这么多?”

  “是不是咱们少安装了什么?”

  “没有,我刚刚数过,一共有23种零件,一件不少,都在这儿了?”

  “是这个、这个,这两样我们安装的和他正好相反。为何会这样呢?”

  “是啊,明明都可以发射,只是安装时将这枚零件反过来,为何杀伤力相差数倍不止?”

  子涵见他们找到了关键点,便在一旁插口道:“这是因为这枚零件里面……”她将那枚零件的安装原理细细的告诉这几人,虽然有些不明白,但三人都很高兴,上手拆装了几次试了试,果然如此。

  便有其中一人道:“这枚零件若是等比放大了,安装到咱们的床弩上是不是也有效果?”

  三人的目光一起望过来,钉在子涵身上,便是一旁的赵泽也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这种零件只能使用在安装了……和……的发射装置上,一般床弩不能直接使用,但改造过后应该也可以。”

  子涵认真想了想,慎重的道。

  “我要先看看床弩的样式才能确定行不行。”

  “随我来!”

  赵泽一挥手,子涵便跟着他往房间深处行去,几位大匠也一起跟着。

  但见这房间呈长条形,前半间放了七八张工作台,其上放着擘张弩、角弓弩,木车弩、大本车弩、竹竿弩、竹竿弩、伏远弩等,但都比较小巧,应该是改造弩。后半段占了整间房子的一半,却没有工作台,所有器件都摊在地上,中间摆着个床弩的雏形。

  几人走了过去,子涵蹲下身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这张床弩。

  宋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上有载:床弩,自2弓至4弓,种类很多,多弓床弩张弦时绞轴的人数,小型的用5~7人;大型的如“八牛弩”,需用100人以上。地上的这张床弩虽有3弓,但臂长仅两米左右,应该也是小型改造版本。

  子涵摸索着将弩弓、弦、弩臂、弩机组合在一起,试了试想要抱起来——好重,没撼动。

  一旁立着的几人上前,几双手一起使劲,将这张弩从房间的后门抬了出去。

  门后便是校场,占地不下1000平,正对的院墙边立着一排靶子,距此应有200米左右。

  几个人一起动手,将床弩安装完成,调整好方向,五个人同时用力拍扳悬刀,弩箭如流星般发射出去,直接贯穿了那块靶子,射在院墙上。

  子涵站起身,甩了甩发麻的双手。

  “虽然射的很远,力气也大,但是好费劲!”

  她撇了撇嘴,觉得古代这种大名鼎鼎的守城利器也不过如此罢了:安装慢,发射也费劲,难怪这种武器后来便被淘汰了。

  “正是如此,每次金人来犯,咱们发射个两三回,便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一名大匠面现愁容,他接着道:“王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召集了咱们这些大匠来研究改进,只是一直以来进展不大。是小的们无能,辜负了王爷的期许……”

  他说着说着,便与另两人一同掉下了眼泪。

  子涵吓了一跳,她万没想到这几个大男人居然也能说哭就哭。

  “好了,你们且歇了这幅做张做致的样子,本王请来汪娘子便是帮助你们的,只要你们虚心求教,汪娘子必不会敷衍你们。”

  他扭头看向子涵,目光里也含着期待。

  子涵心里得意,嘴角一翘,故作谦虚的道:“我会的也不多,仅是皮毛,且大多只是知道个大概,但也没上手真的做过。”

  她说的倒是实情,毕竟她前世所在是个和平的年代,国家又管控的严,她有没地方使用这些器具,只是因为感兴趣,多了些研究罢了。真正做出来的也大多是给弟弟用的钉枪一类,后来是做过几张折叠弩,也是因为弟弟在外与人产生矛盾,央她做出来防身用的。弟弟也向她保证过,仅作震慑,绝不杀人。

  但在这个时空却不同,治安混乱,便是在京都,即便官家下了大力气整治,也时有犯罪案件发生;更不必说京都以外的地方,她从开封来到樊城,一路上便听说了无数起,自己也遇到过不下十出。

  这样混乱的年代,人身安全尚且不能自保,还有外敌入侵,且即将大举进犯。可以说:在这种时候,个人拥有的武器是杀伤力越大越好。

  以前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她自忖只是个小女子,为了保命,便躲在家人的羽翼之下,得过且过;但现在有了弟弟,如果可以帮上他,又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觉得上天对她实在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