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英明的蜀王

  骊山诗会,皇室和权贵们大败。

  消息传到宫中,李世民坐不住了。

  陇右李氏,出身不凡,却有胡人的血统。

  正是因为这一点,其他大族,向来瞧不起陇右李氏,尤其是李渊这一支,认为其胡人出身,没有多少底蕴。

  作为一个速来爱好名声的皇帝,李世民决不允许自己的身上有任何污点。

  你们既然说我陇右李氏没有文化底蕴,就要好好让你们瞧瞧。

  是以,当初张玄素等人以东宫名义举办骊山诗会,李世民大力支持。

  前几年,都是太子李承乾扬名。

  这让李世民大为开心。

  可没想到,此次的骊山诗会,皇室竟然全军覆没?

  莫非是孔颖达和虞世南这几个家伙搞鬼?

  李世民的疑心病又犯了。

  甘露殿中。

  李世民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他直接吩咐道:“来人,准备车驾,明日一早,朕打算去骊山行宫看看……”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么做太明显了。

  于是他补充道:“克明的病刚痊愈,还有玄龄、辅机等人为了国事日夜操劳,朕此次,主要是让几位卿家去骊山修养一番。对了,此事要保密。”

  名为带着杜如晦等人去修养,实际上,李世民是打算去看看骊山诗会到底是怎么回事。

  嗯,这个理由很充分。

  想来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再说,只要保密,外人也不会知晓。

  李世民心中大定。

  ……

  次日清晨。

  李世民便带着朝中大臣们,火急火燎地赶来了骊山行宫。

  一行人并未惊动外人。

  李世民第一时间将孔颖达和虞世南找来,问道:“二位卿家,听闻此次骊山诗会,那郑氏的郑举出尽风头,这是怎么回事?”

  虞世南赶紧道:“陛下,此事……臣等也不愿看到,只是,那郑举来势汹汹,无论是解诗,还是作诗,竟远胜我等,臣等,已经无能为力了……”

  李世民脸色一下阴沉。

  像这些世家大族,底蕴深厚,藏龙卧虎,有一些诗道方面的高手也属正常。

  可孔颖达、虞世南,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文人啊。

  竟然斗不过郑氏?

  难道,此次真要被压一头?

  李世民的心情,十分不爽。

  这时,太子李承乾带着张玄素等人来拜见。

  李世民看见李承乾,气不打一处来:“承乾,你做的好事……你身为太子,当文武兼备才是,如今,竟然一个郑氏子弟夺了风头,朕对你,当真是太失望了……”

  李承乾满脸不服气,可还是低头道:“父皇,我让你失望了……不过,我已经尽力了,有人却连面都没露,压根没想着为皇室出力。”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不等李承乾开口,张玄素便站出来道:“殿下说的是蜀王,蜀王自来骊山后,便到了骊山山顶,每日饮酒作乐,这段时日,竟未曾来参加诗会一次……臣速来听闻蜀王饱读诗书,诗才艳艳,此次,若是有蜀王助阵,想来那郑氏子弟不会这么嚣张。”

  “还有这等事?”李世民脸上写满不高兴,“好个蜀王,竟敢连朕的话都不听,来人,上山,将蜀王给朕带下来,哼,简直岂有此理。”

  内侍赶紧派人上骊山去寻找李恪。

  那内侍刚出去,却又跑了回来,禀报道:“陛下,蜀王的车驾,已经到行宫外,看样子,是准备回长安了。”

  李世民一听,顿时眉毛拧成一团:“这个逆子,他定然是知道朕到来,竟想瞧瞧溜走,给朕拦住他……”

  李世民也顾不上许多,气冲冲就往行宫外走。

  行宫外面,李恪的五辆马车,准备回长安。

  李恪现在只想赶回长安,然后去找那个叫房遗辉的,与他商定烈酒生意之事。

  可他的车队,却被人拦住了。

  李恪跳下马车,怒道:“是哪个王八蛋,敢拦本王的马车?”

  话音刚落,耳边骤然响起一道爆喝:“逆子,你骂谁?”

  李恪听这声音有些耳熟,扭头一看,吓一大跳。

  皇帝!

  皇帝怎么会在骊山行宫?

  不只是皇帝,还有许多大臣都在。

  李恪一下傻眼,结结巴巴道:“父,父皇,你好啊!”

  李世民差点气个半死。

  李恪那样子,实在太欠揍了。

  李世民刚要开口,却见他身后的杜如晦猛地跑出来,指着李恪身后,大喊道:“阿史那氏,咄苾,咄苾……”

  众人都被杜如晦搞蒙了。

  李世民也惊讶道:“克明,你这是做何?”

  杜如晦激动道:“陛下,阿史那氏,咄苾,颉利啊。”

  颉利?

  众人精神一震。

  只见李恪的一辆马车旁,站着几个神色落寞的家伙。

  其中一个,不正是突厥的颉利可汗吗?

  这厮就算烧成灰,李世民都能认得。

  当初在渭水河畔,颉利是多么嚣张啊。

  李世民身边的侍卫,早已冲上去,将颉利几人抓了过来。

  “哈哈哈……”

  李世民瞬间心情大好,大笑道:“颉利,没想到,你一路逃窜,竟然自投罗网。”

  颉利倒是很有骨气,道:“唐皇,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他的几个随从,也对李世民怒目而视。

  李世民却恍若未看到,扭头,看着李恪,道:“恪儿,你是如何抓到颉利的?”

  大臣们也都好奇地盯着李恪。

  李恪:“……”

  我特么怎么知道他是颉利啊?

  我还以为他是上山打劫的山贼呢。

  这可是史书上都赫赫有名的颉利。

  本王早知道,还敢动粗吗?至少也要呼叫援军才是。

  尼玛。

  这颉利混的也太差了吧,被本王两脚就踹翻了,还给本王做了好几天的下人?

  至于是怎么抓的?

  李恪实在都不好意思说。

  看见李恪不说话,一旁,杜如晦突然站出来,高声道:“殿下这一招以身犯险真是高啊……想来,定是殿下得知颉利朝长安逃来,于是便带着区区几个人,驻扎在骊山上,颉利心怀不轨,定然不会放过偷袭殿下的好机会,没曾想,殿下已经在骊山上布下天罗地网,一举抓住了颉利,殿下当真是神机妙算,臣等佩服。”

  众人听了,都连连点头。

  纷纷夸赞李恪英勇。

  啥?

  李恪傻眼。

  我有这么厉害?

  如果我说纯属瞎猫碰死耗子,你们相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