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志宁而言,无论是耿国公还是莱国公,都与他无任何关联,老先生自打来到南山后,仿佛就像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教书育人一直是他心心所念之事,如今年纪大了,早已经没有年轻时那种挥斥方遒,雄心勃勃的野心了。
早上进几碗养人的米粥,再配上一碟咸菜,那叫一个舒坦。
待到教授完课业之后,又钻进温暖的书房,翻看萧冉从世家带回来的孤本典籍,入了迷也没关系,从家里带来的仆人会把餐食从饭堂里打回来。
下午时分趁着地气正暖,就在南山附近转转,看着那些做工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于志林就知道盛世即将来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王攸自从担任蒙学山长后,已经抽不出时间来教授培训班的课业了,诺大的培训班,如今文史经义要自己一个人来教授,何其艰难?
于志宁打算写信招呼一些旧友同道来分担一下自己身上的压力,苏勖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丁忧刚刚满期,正是赋闲在家的时候,应该不会拒绝自己的邀请。
于志宁拿着萧冉给自己的戒尺轻轻敲了一下正在打瞌睡的李泰,堂堂越王殿下怎能如此怠慢学业?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越王泰,你来说说,此话是何意啊?”
对于李泰这种心思玲珑的学生,必须要时时督导才行,以免将来行踏就错,酿成大祸。
李泰闻听之后,懒洋洋的答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有如星辰般明显的高尚情操道德和可与日月同样光辉耀眼的才华……”
文心雕龙宗经而已,李泰早就学过,对此他还有自己的见解,不过看在昨晚没睡好的份上,也懒得说了,应付应付了事就成。
于志宁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被陛下亲自夸赞过的皇子,单论才思敏捷之程度,整个培训班无人能出其右,只是这治学的态度倒是值得好好商榷一番。
“答得不错,把手伸出来!”
李泰一愣,明明都夸我答得不错了怎么还要挨手心?看着同窗们向自己投来的好奇目光,李泰哼哼了半天,就是不伸手,认为于先生是故意要给自己难堪。
见李泰不从,于志宁愠怒道:
“要忤逆老夫么?!”
李泰还不敢正面与老夫子顶撞,只能讲讲道理,免得先生气坏了身子,到时候再被父皇知晓了可就不是一顿板子就能蒙混过去的了。
“先生要罚学生,学生自然是无话可说,但先生总归要让学生知道为何挨罚吧?”
于志宁摸着下颚的长须呵呵一笑:
“既然你能解此二句,难道还不知?”
李泰明显不服,分辩道:
“先生是想说君子对待学问就该有如圣人般的高尚情操?这宗经分明就有失偏颇,刘勰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认为经书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显然是错误的,人不可能一直留在原地踏步,先贤的道理也会有落伍的一天,怎能固封自守?”
于志宁闻言大怒,污蔑先贤这种事非同小可,决不能姑息,厉声喝道:
“缪论!圣人文章流传千年自有缘由,其中道理岂是你能所悟的?!照你这么说,夫子流传下来的话也是错的?”
两人针尖麦芒的对垒立时引得学堂里的少年郎纷纷侧目,一个个眼中闪烁着兴奋的神色,这李泰要和先生杠上了!
诺大的教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李泰会怎样反驳,果然,李泰清了清嗓便开口道:
“刘勰认为各种文体都源于经书,只要向经书学习,写文章就有六大优点,这些说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但他强调儒家经典的教育作用,把经书的写作特点归结为“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以及以内容为主的“六义”说,只是因为当时华靡的文坛风气,而现今大唐可有如此风气?远的不说,就说魏公等人编撰的《群书治要》以及郢公的《妆台记》,内容都旨在具体,并非空空其谈,尤其是郢公的《妆台记》,长安东市的书坊一月售出近三千册,如今印刷坊尚在加印,这就说明如今的文章,更应该偏向现实才会受人追捧,因此学生认为,若把千百年前的东西强加在当今之世,实为不可取。”
李泰一番偷换概念的话,竟让于志宁这种专于治学的老夫子哑口无言,明明知道这小子的话有多处不妥,但却又不知如何辩驳,莫非自己真的老了?
“一派胡言!”
萧冉忽然出现在了教室门外,身后还跟着一脸笑意的杜如晦以及冯盎,刚才正在给两个老家伙吹嘘南山培训班的学子是如何如何勤奋,又如何如何好学,已经在门口站了老半天了,李泰这厮的话一句不差的落在了三人的耳朵里,冯盎就算了,估计听不懂,也只会认为李泰是在顶撞师长,若是杜如晦觉得自己教出的只是一群诡辩之徒,那可就冤枉本侯了!
见到萧冉来了,李泰浑身一颤,刚才那番话吓唬吓唬于先生还可以,要是碰上萧冉,铁定会被拆穿,于是用近乎求饶的眼神瞟向萧冉,希望他能给自己多少留点面子。
哪知萧冉装作没看到,直接踱步走了过来。
“先贤的文章能流传千年自然是因为有道理,你既用诡辩之法,那本侯也来诡辩一番。”
萧冉的话让李泰脸色一黯,心中直呼完了完了,如果培训班里还有谁能让他李泰生出忌惮,那么只能是萧冉。
果然,就听见萧冉继续说道:
“从前的先人们因为生活简陋,以及国力之匮乏,只能通过文章来传述自己的观点,他们无法把书中的道理转换为现实,因为没有那个条件,所以一群人就先着书立说,然后互相印证,再凑在一起吵架,吵着吵着,几方就达成了妥协,几经推敲后,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后人的框架,而我等后人要做的,就是用实实在在的东西把这些框架填满,若有不合适的地方只需稍加修改便成,再也不用后人又糜费几百上千年来重新构建框架,我等既受前贤如此大恩,如何能出言不逊,不尊先贤之成果?”
一席话听得于志宁连连点头,就是这个理,虽然粗糙了些,但大抵就是如此!
而杜如晦则是有些意外,这跟萧冉当日在朝堂上大骂群臣的言辞赫然相悖,短短数月间怎么就换了性子呢?
“李泰,你先前还扯到《群书治要》和郢公的《妆台记》,你可知购买郢公的《妆台记》都是何人?据本侯所知大多都是妇人,前几日本侯在宫里看见娘娘的书架上就放了一本《妆台记》,既然娘娘都买了,那想必你们在座的女性长辈大概都有购买,写给女子的书很多么?销量高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群书治要》这本书前几日才编撰而成,由魏公等几位治学大才联袂献给陛下做为今年大陈设的贺礼,这才刚刚开印,究竟销量如何还犹未可知呢!”
不理李泰涨得如同猪肝的脸色,萧冉转头对于志宁笑道:
“先生乃是诸生之师长,若先生对自己的学生有任何不满之处,只管请出戒尺教诲,哪需听他废话连篇,你说呢先生?”
于志宁莞尔一笑,点头赞道:
“此话在理,李泰,将手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