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逆流香江二十年

第5章 路在脚下

  第5章路在脚下李清源在牛头角下车,步行穿过天桥,朝励业街走,叶盼盼会在那里等他。

  励业街是真的励业,很难想象如今这里就已有了许多工业大厦,一座座大黄楼充满着时代气息。

  楼下匆匆忙忙的人们,让人莫名想到了那首叫做《活着》的歌。

  相信不久后,他会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员,而现在,他还需为之努力。

  目标很远,路在脚下。

  “喂,靓仔在想咩啊?”

  不知何时,等在这里的叶盼盼先注意到了他,主动迎了过来。

  李清源道:“我在想那五十份《大公报》。”

  叶盼盼笑嘻嘻从包里掏出20块。

  “一块钱唔用找了。”

  她在车上和司机好一顿拉扯,终于替李清源做成了这笔买卖,把五十份《大公报》以19块价格卖给了司机。

  “对了,赠报提高票价真的能行咩?”

  李清源接过港币,笑道:“你是问我干嘛大费周章吧。”

  叶盼盼不置可否,确实,打折卖五十份报纸,怎么都能卖出去,何必这么费劲。

  “这叫投石问路,行不行的先试试。”

  说完掏出一块钱,非要找给叶盼盼,把她弄的莫名其妙。

  她当然不懂什么叫情怀。

  早上五点出门,现在不到八点,从乐华邨到牛头角,吃饭坐车没花钱,资产规模翻了一倍,这种感觉很爽的。

  他现在有38块了,今天的目标是晚上回去时,能够带回一件毛衣。

  “盼姐,金钱数量很小时,它能带来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把这笔钱包装一下,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咳,比如你可以用一块钱买个火机送给我,这样在燃气用尽前,每次我食烟都能想起你……”

  叶盼盼冷笑道:“呵,你要阿姐跑腿直说好咩……”

  她嘴上发牢骚,但还是很有行动力的,说完便朝街角百货走去。

  李清源笑了笑,背靠在护栏,静静思索接下来的计划。

  来牛头角这边,是因为这里有几家报社的办事处,同样还有印刷厂。

  如果没有叶盼盼的提议,找几家报贩用笔记本做做记录,就算拿到数据了。

  但如果想做系统化的整理,并作为争取代理资格的工具,大量的读者问答卷是必备的。

  问题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印刷厂还在采取凸版印刷,印刷成本奇高,李清源不想出这个钱,哪怕是叶盼盼的钱。

  创业就是这样,资金再充裕,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省钱,因为你不知会发生哪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一旦资金耗尽,项目便失败了。

  李清源是有充分失败经验的,深知哪怕来到这个年代,他也不可能算尽一切。

  思考了好一会儿,叶盼盼才迈着小碎步回来。

  “怎么这么久……”

  话没讲完就是一愣,因为对方递给他的是一个精美皮质包装盒,上面有一行英文艺术字:s.t.dupont。

  都彭?

  这是个法国的奢侈品牌,前身有一支钢笔就是这个牌子的。

  只是前些日子连同腕表卖掉换钱了,不然坚持不到现在。

  这玩意可不便宜啊!

  “我问店员,什么火机可以用一辈子,她给就推荐这个给我喽……”

  拆开包装盒,里面果然是经典款l1气体打火机,黄铜镀金的机身,先不说价格,光是这份心意就很难得。

  李清源有点感动,他叼支七星,锵的一声打着火,笑道:“盼姐,你想泡我咩?”

  这是回应刚见面时叶盼盼说的话。

  叶盼盼没好气白了他一眼:“我要再小个十岁就来泡你。”

  这句话一出,两人心态都放松下来了。

  不是他自作多情,“一辈子”这种字眼实在有暧昧嫌疑。

  男女问题上绝不能装糊涂,否则稍不注意就可能越界,到时候爽是爽了,麻烦事情一大堆。

  他现在缺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女人。

  起步阶段就管不住裤裆,一辈子都得纠缠在烂事上。

  不过叶盼盼这个行为不错,女人会来事,就有成功的潜力。

  至少她会很讨人喜欢。

  李清源没在火机的问题上纠结,直接转到正题:“盼姐,你能猜到我们来这里做咩的吧?”

  叶盼盼指着前面印刷厂的牌匾道:“你在车上说了问答卷,这里有印刷厂,你想印出来?”

  李清源道:“问答卷要印,但我们不能出钱。”

  叶盼盼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可能。

  “你想找报社帮我们印?”

  李清源依旧点头,找报社是肯定的,问题是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做这件事。

  这个年代,但凡能进报社的,眼睛都长在头顶上。

  拎着相机出门,英国鬼佬躲着走,探长督察上赶着送钱,采访富豪政要都得给茶水车马。

  从来都只有他们管别人要钱,想从他们手里占便宜,难!

  “盼姐,你会说英文咩?”

  “会啊,我念到中六啦,只是没考进大学……”

  香江目前只有港大和香江中文两所大学,还有一所是72年成立的理工学院。

  但理工学院要等到83年才有学士学位,现在还不能叫做大学,只能算高等专业教育,李清源的表姐就在那里读书。

  高等教育资源这么紧张,考上了是人中龙凤,考不上才是芸芸众生。

  不过香江英式中学占据主流,能读到中六一般英文不会太差。

  李清源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开始给叶盼盼交代起来。

  “这样,等会我们进去……”

  “对,你的语气再无辜点……”

  “不不,你要表现得很羞耻……”

  这场表演课延续到了中午,反复确认叶盼盼没问题了,找了家餐馆吃了午饭后,这才来到一栋叫麦威的工业大厦下。

  这栋楼里有三家报社的办事处,《时报》《天天报》和《信报》。

  按照计划,二人没有直接进去,而是耐心的等在大厦门外,他们在等一个碰瓷的对象。

  足足又等了一个钟头,叶盼盼忽然道:“源仔,你看那个人是不是记者。”

  四十多岁,金丝眼镜,简洁干练的职业装,加上一份鼻孔朝天的傲气,符合他对这个年代记者的刻板印象。

  就是不知这是哪家报社的,如果是《信报》就有些麻烦,因为李清源打算入职的就是《信报》。

  “相遇是缘,顾不得那么许多,就他了,走,我们进去!”

  李清源拉着叶盼盼便往大厦里面走,刚一入门,门口的印度保安见两人面生,又没带工作证,便上前阻拦。

  可李清源却理都不理,手搭在叶盼盼腰肢,旁若无人的和她用英文调笑。

  印度佬急了,不顾礼貌,直接站到李清源面前。

  “先生,请你出示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