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百年后,可无忧矣

  董璜带着贾诩拜访了董卓,从地缘方面强调了并州的重要性,表示北方统一的关键就在于并州。

  董卓听的啧啧称奇,受制于时代的限制,董卓一直觉得并州又穷人又少,根本不是什么好地方,怎么到了董璜的嘴里就是霸业之基了呢?

  要不是董卓无比信任董璜的军事眼光,董璜又举出了晋国依靠表里山河的地利,西迫秦国、东制齐国、南御荆楚、北拓戎狄做了百年霸主的例子,董卓还真不会同意。

  当董璜说完后,董卓陷入了沉思,“元伯,你说的话我是相信的,但是现在确实没有钱粮和兵员来支持大战啊!不如缓一缓?”

  “叔父,恕我直言,此事不能缓!”

  “为何?”董卓饶有兴致的询问起来。

  “草原的胡人部落逐水草而居,冬天草木枯萎、牛羊马匹难以找到足够的草料,胡人不能迁徙,往往固定一处,失去了闪转腾挪的空间,胡人最强的机动性已经丧失,这是其一。”

  “其二,此前从未有过冬日发兵征讨胡人的先例,胡人必然无备。”

  “其三,胡人冬日粮食物资紧缺,我听于夫罗所言,不少男子一日都只能吃一餐,体魄已经不足。”

  “其四,冬季不止胡人无备,关东诸侯也无法行动,纵使探查到我军行动,他们也没有办法干涉。”

  “而这些条件都是在冬天才具备的,因此大汉要是想北伐草原,最好的选择就是冬天。再加上于夫罗兄弟的尽心帮助,敌军虚实我等尽知,当速图之,迟则生变!”

  董璜说完后一脸坦诚的看向董卓,等待着董卓的表达。

  董卓则是愣愣的看向董璜,眼中神色复杂,有欣慰也有羡慕,更有说不出的失落,“元伯,我不及你啊!”

  董璜一愣,看到董卓那落寞的表情也不好受,“叔父,我……”

  董卓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满脸高兴的道,“我家的千里驹已经彻底长成了啊!”

  “田晏、夏育这些人给你提鞋都不配,凉州三明也比不上你啊!”

  听到叔父如此夸赞自己,董璜都不好意思了,有这么夸张吗?

  董卓作为和异族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将,再清楚不过董璜这短短几句话中所蕴含的高屋建瓴的军事思维了。

  冬天的中原政权和草原胡人,都是很虚弱的,但因为中原政权的农耕性,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元气保留的更多。

  以强击弱,以有备攻无备,自然战无不胜!这一点在游牧部落获得农业区之前都是无往不利的。

  历史上开创这个打法的,是唐朝的李世民和李靖,他们在草原遭遇了三年雪灾后,在冬天突袭东突厥,一举消灭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虽然现在的匈奴、屠各胡没有遭遇三年雪灾,但这几年的冬天确实越来越冷了,而且匈奴屠各远不能和占据了整个草原的东突厥比较,这么一折算其实也差不多了。

  战前的庙算,董璜的胜率已经有八成了,除非于夫罗反叛勾结胡人设伏,或者天降陨石,董璜想不出输得可能。

  八成胜算还不打?怎么可能啊!

  董卓也觉得可以打了,因此拍板决定,“此事全部交给你负责了,务必给我好好长脸!”

  “叔父放心,小侄必竭尽全力。”董璜低头行礼,很是认真的回复道。

  “嗯”董卓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董璜没有半分倨傲让他更加放心了,“你能如此沉稳是好事,切记骄兵必败,不可骄傲自满。”

  “小侄记住了。”

  “你预计要打多久?”

  “短则一月,长则三个月,必定平定并州。”

  “兵员和粮草后勤方面,你有什么想法?”

  既然董璜有信心,董卓自然也就猜到了董璜一定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知道即便是中原地区,冬天的物资也确实匮乏,更不用说百废待兴的关中了。

  “请叔父吸纳关中世家,任用其子弟为官,如此可解粮草物资的燃眉之急。”

  董卓闻言皱眉,半晌才为难道,“有两个问题,一是世家大族大多敌视我,袁绍曹操等人就是前车之鉴,任用他们的子弟,我不放心。”

  “二是,西凉旧部未被封赏已经心生不满,若是再吸纳关中世家子弟,恐怕会让他们更加不忿,如此恐失军心啊!”

  董卓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对于董璜来说还真不是事。

  当下他向董卓解释道,“叔父宽心,关中世家和袁绍之流不可混为一谈,关中也属关西,和咱们凉州一样,也是被关东世家排挤打压的对象。”

  “他们纵然不和我们一条心,也绝对不会和关东世家一条心。归根到底迁都到长安后,得利的也有他们。能翻身做主人,又怎么愿意回去做狗呢?”

  “何况,叔父完全可以将有影响力的大族子弟派往并州任职,他们的家族则留在关中,如此一来必然不敢异动。”

  董卓点了点头,示意董璜继续说下去。

  “至于西凉旧部的不满,就更加简单了,乱世最不缺的就是战争,我凉州儿郎从不畏惧战争,功名利禄完全可以从战场上取,得个爵位传家,这不比出任太守、将军来的好?”

  “小侄此次收复并州,正好让他们建功立业!”

  这也符合董璜想打造,以西凉旧部为核心的功勋利益集团的想法。让士兵保持忠诚,给他们发地就行了,想要让将领官员保持忠诚,把他们变成股东就行了。

  而且相比起出身世家,有家族做依靠的士人,贫寒出身的将校,才更加忠诚可靠。

  董卓闻言笑了,拍着董璜的肩膀,若有深意的说了一句,“我百年后,可无忧矣!”

  董璜闻言顿时大惊,冷汗都快冒出来了,叔父这是什么意思?

  可董卓没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挥手打发他离开了,“你回去准备吧!出征的将校要好好挑选,不能马虎。我明日就和这些关中大族们聊一聊,愿意跟着我的,我从不会吝啬。等这边谈妥了,我再告诉你就是了。”

  董璜无奈,只能告辞离开。出了太师府,董璜看向一旁的贾诩,问道,“叔父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贾诩摇了摇头,“属下没有听到,不知君侯所说是何事?”

  董璜嘴角一抽,没有说什么,闷闷的转身离开了。

  算了,我又没做什么对不起叔父的事,怕什么?我一直尽心尽力的为他四处征战,为了董家出生入死,他总不能是因为忌惮我,才故意出言试探吧?

  贾诩静静的跟在董璜身后没有说话,在走过街角时回头看了一眼太师府,不知在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