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甲是外出寻玉的八人之一,事态紧急,伍子胥来不及等待玉工雕琢卞和所献青石,接过门房手中的美玉,匆忙与王封交待了两句便动身入宫觐见。
大王要将伍士父子处决!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郢都的大街小巷,冷落多日的伍府门前瞬时热闹起来,围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
“伍大夫回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如潮水一般涌向伍子胥,一名老者拄着拐杖上前一步,关切地问道:“伍大夫,大王怎么说?”
“君无戏言。”
简单的四个字仿佛抽空了伍子胥全身气力,他强撑起精神向众人抱了抱拳,穿过人群走进伍府。
“伍大夫您放心,我们这就去宫前请命,老百姓有眼睛,伍太傅是好官,我们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大王杀害!”
“诸位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大王此时正在气头上,我等如此集结只会让大王更加愤怒,不如诸位先暂且归家,在下再想想其他办法。”
弃疾从来都不会因为民意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看着面前目露关切的百姓们,伍子胥仍忍不住心头一热,为了楚国无数质朴可爱的人民,伍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还是伍大夫考虑得周到,那我等先行散去,您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只管放个话,随叫随到。”
伍子胥深深地作了一揖,待门前的百姓尽皆散去,才直起身来走进伍府。
“事情可否还会有转机?”
王封在府内听得一清二楚,伍子胥摇了摇头,默然地从怀中取出玉石,含义已不言而喻。
“贤侄,愚叔有一事相求。”
王封已经猜出伍子胥想要做什么,若楚王弃疾决意处决伍奢与伍尚,只剩下一个办法能够有机会保全二人的性命。
“我唯一的后顾之忧便是小明和小小明这两个孩子,所幸你已突破,足以护送他们离开,你们现在便动身,尽快离开楚境。”
“师叔是想……”
“莫要说破。”伍子胥抬手打断王封的话语,周身上下散发出一阵波动,脸上的颓唐一扫而空,整个人看起来不怒自威:“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父兄,我伍员愿意做一回大逆不道的臣子。”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王封自问如果他身处伍子胥的位置,势必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会带着小明和小小明返回临淄,师叔可曾想好退路?”
伍子胥沉吟片刻,并未隐瞒他的想法:“子不语父过,老爷子为人直率,做事向来是从楚国与百姓的角度考虑,难免被弃疾嫌恶,我早已预料到会有君臣失和的一天,却没想到弃疾直接动了杀心,好在这两年我暗中已有布置,不至于太过被动。至于贤侄所说的退路,眼下我没有时间细想,先将父兄救出,逃离郢都后考虑也不迟。”
王封心中略有不安,总觉得此事必有蹊跷,思虑再三,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师叔,您方才入宫,弃疾是否有反常之处?”
“反常之处?”入宫时伍子胥心绪错乱,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救下父兄性命,并未关注其他,现在回忆起来弃疾的表现的确较以往略有不同:“弃疾好像有些怕我,目光躲闪不定,另外其卫兵中还藏有两名伯境高手。”
“师叔可曾想过,弃疾若只想处决伍太傅,为何要等到您回城后才放出消息,平白给自己添麻烦。”
伍子胥并非愚钝之人,稍一思索便想明白了其中关键:“你的意思是弃疾故意引我劫囚,好将伍家彻底消灭。”
“晚辈也希望是自己想多了,但若果真如此,恐怕大牢中已经布好了天罗地网,只等师叔入瓮。”
伍子胥脸上阴晴不定,他一身侯境中品修为,若想离开郢都内无人阻拦得住,但弃疾却掐住他了七寸,想要保护父兄一同撤离绝非易事。
“城中越乱,成功的机会越大。”王封从蓝田城全民腹泻的事件中尝到了甜头,下泻药的方法在郢都并不适用,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取代:“放火,全城火起势必会有大半兵力被抽调至火场,师叔便可趁乱潜入大牢救人。”
“如此一来无辜的百姓便要遭殃,此举不仁义啊。”
即便到了如今的地步,伍子胥仍不愿意伤害楚国百姓,这点王封亦有考虑:“师叔认为,刚才聚集在门外的百姓有几人是真心愿意相助?”
“至少应有十余人。”这点伍子胥倒是十分自信,楚家世代忠良,在郢都乃至整个楚境内风评极好,受其恩惠者不计其数,十余人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放火只是为了扰乱守军视线,师叔多联络几名可靠之人,于城内草堆空地处放火,若守军未来得及驰援,有所准备下仅靠街坊也足以将火势控制住。”
将人救出只是第一步,更为艰难的是如何摆脱追捕,但这对伍子胥来说却不算难事,他在郢都经营数年,自有离城的渠道。
“事不宜迟,贤侄你速带两个孩子离开,我去安排一下,今晚便动手劫狱。”
“师叔稍等,您逃离郢都后可有去处?”
伍子胥面露急色,父兄明日便将被问斩,他没有时间思考这么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将二人救出再考虑之后的事情。
“关心则乱,弃疾若真想借此机会对您下手,看到师叔现在这副样子一定窃喜不已。”
二人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王封思虑之周全,办事之稳妥丝毫不像一名未及弱冠的少年,虽是叔侄相称,但伍子胥早已将其当作同辈看待,听闻此言心底悚然一惊,回想起自己近日的作为的确多有慌乱疏漏之处,当即恭敬地拜谢道:“贤侄教训得是,我必当注意。”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春秋的风气向来如此,王封坦然接受伍子胥的拜谢,回礼道:“离开稷下时师父说过,弃疾并非可托之君,师叔若想辅佐明主,可东去吴国,晚辈已安排好船只,师叔事成后可速来江边汇合。”
“悔未听师兄当年所言啊。”
孙武的确曾说过类似话语,伍子胥不疑有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冲王封拱手谢道:“有劳贤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