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技术开市场

  因为之前的谈判比较顺利,双方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广阔,老毛子们和姜大邺之间的关系,很快就突破到“战略级伙伴”同盟。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备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而华夏在6、7年以后,也就是2003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

  在2018年,华夏天然气进口量预计为1254亿立方米,同比大增31.7%。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

  在不久的将来,华夏成为煤炭,石油,天燃气的最大消费国,指日可待。

  姜大邺为自己将来的产业,不受基础能源限制,也是为了华夏能够尽快发展,也必须未雨绸缪了。

  他们双方之间的能源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姜大邺要求俄罗斯在运输管道修建方面,最好多点同时修建。

  这么一来,不仅仅大大缩短了工程项目时间,更不会给日本、韩国等敌对势力蓄意破坏,挑拨离间的机会。

  明年这个时候,日韩两国国内是满地鸡毛、哀鸿遍野,哪有心思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要知道,姜大邺在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前,华俄两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一直都未开通,就是托了日、韩两国不断挑拨离间的“福”。

  尽管姜大邺与老毛子们的能源合作达成了协议,但还是因为管道修建承包商的选择,出现了很大的争议。

  两国之间的运输管道长度至少有2000多公里,涉及到的金额至少达到了50亿美元,里面的利润至少有20

  面对如此巨额的工程项目,换作是谁都不愿意拱手让给他人。

  中石油的要求比较合理,双方各自修建各国境内的运输管道,这样的情况下,两国的利润和国防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证。

  俄石油的说词就是,他们的运输管道技术堪称全世界第一。

  如果全程用他们的产品和技术施工方案,可以做到最大的安全保障,今后的维护费用也会降低一大截,对双方都有很大好处。

  双方都很有理,双方也没有妥协的意向。

  历史的惯性是很强大的,尽管姜大邺的出现,已经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增添了许多变数,但曾经出现的矛盾还是出现了。

  老毛子现在的日子不好过,肯定需要更多的外汇改善人民的生活。

  中石油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资源,也需要大量的外汇去竞标。

  双方的理由都很充分。

  作为出资方的姜大邺,必定要协调双方的矛盾。

  为了稳住老毛子,姜大邺决定把这项工程交给他们。

  老毛子们也被这老朋友的豪气和慷慨震撼住了,纷纷表示其仗义,投桃报李是必须的,作为回报,他们把天然气运输管道技术打包卖给姜大邺。

  老毛子也知道姜大邺肯定会在其他方面给予中石油补偿,所以也就半卖半送,收了500万美元,把这个运输管道技术的专利,授权给他永久使用。

  中石油免费得到了运输管道技术,并且得到未来几年全国天然气运输管道铺设的承包建设合同,这里面的价值超过了300亿美元。

  姜大邺即是俄天然气和石油的购买方,也是国内天然气和石油的供给方,两方之间都没有任何中间商,又加上是垄断性质的行业,他也得到了利益最大化。

  其实,姜大邺在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内也是很有一番争议的。

  反对者认为这是在跟国有企业抢饭碗,抢资源。

  王老一句话就把他们打发了。

  “你们有钱,你们也可以去买啊,我们又不拦你。”

  归根结底,不管是石油还是天然气,都是一种商品,而非军用品,不能无理由的限制市场交易。

  国有企业没有钱买,难道就不准私人买?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还有一些反对者认为,这样的买卖必须跟政府合资。

  陈老听闻之后,双眉竖起,狠狠地用双手拍桌子,大声质问道。

  “钱呢?你们中石油不是天天喊亏钱吗?”

  “怎么还有钱跟他合资吗?”

  “你们中石油不是每次跑到我这里来,要政策,要支援吗?”

  “你们这些个大企业,不是说好了要“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吗?”

  “姜大邺买来石油是用储备的,你们呢?”

  “你们既然还亏得起,我也不拦着你们去合资。”

  在谈判的最后一刻,老毛子们把他们国内的汽车制造技术和汽车钢铁技术打包送给了姜大邺,作为他长期购买俄方能源的补偿。

  这对老毛子们来说,完全就是一个鸡肋。

  卡玛斯,嘎滋(gaz),伏尔加三款汽车的全套设计图纸,包括发动机设计图纸通通被姜大邺接收了过来。

  至于姜大邺为什么要这些看似落后的汽车制造技术,不仅仅是中国代表不解,就是俄方代表也很纳闷。

  姜大邺身为过来人,他早已经知道“市场换技术”的弊端,他不希望“运十”的悲剧再次重演。

  至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姜大邺暂时不打算涉及到,因为自己的实力和背后国家的势力,还没有达到令人投鼠忌器的地步。

  如果贸然大规模发展,必定会被那些产油国,以及相关的实体企业所憎恨和报复,完全是得不偿失。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准备。

  除了储备一些电池,电动机等相关的技术之外,他也开始在基础材料和技术专利方面,逐步设下层层壁垒。

  而这一次,老毛子送过来的汽车的设计图纸,也只是他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一个敲门砖。

  在化学高分子材料和合金基础材料领域,姜大邺旗下的化学实验室,已经足以单挑全世界的化工企业和金属冶炼研究企业。

  他有信心,把一个五六十年代的报废拖拉机,打造成不逊色于t—80坦克那样的主战武器装备。

  更何况这些本就不是太落后的俄罗斯汽车。

  前苏联长期注重军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导致其制造技术、生产工艺、设计以及管理营销都比较落后,造飞机大炮很在行,但是汽车就真有些勉为其难了。

  80年代同期前苏联汽车质量昰超过日本的,日本质量一流也是在90年代才完成的事情。

  日本车在这之前,仅仅是外观可以,这也是80年代,日本采用大量中国廉价商品半成品的原因。

  前苏联的产品只是比欧美一流发达国家的产品有些差距,民用类,丰富性不够。

  但是在世界上,仍然可以属于二流以上的高级水准,稍微不足于日本,主要也是在外观亲和性,美观精致上不足。

  所谓东芝高精度机床出口事件,也只是改善了前苏联的潜艇静音等一些功能而己,并非绝对影响了苏联产品的品质。

  在蒙古,80年代生产的嘎斯牌吉普车,在姜大邺穿越之前一直还是运输,载人的主要工具。

  在阿三国,前苏联生产的汽车一直都是出租车的主力车型之一。

  要知道这些车大多已经行驶了三、四十年之久。

  这些苏联汽车质量可想而知。

  在后世的国内,基本上看不见俄方品牌的汽车。

  那是因为俄方的汽车不仅仅性价比不高,更加是因为他们造的车真的很丑陋。

  傻大黑粗基本上就是俄国汽车品牌代名词。

  傻大黑粗确实存在,但是只是外观,内部包装不足,并非指质量有问题,要说也是品质,尤其是整体美观程度精致程度不如日韩汽车。

  在后世中,眼球经济占据其最重要的地位,俄国汽车品牌的销量自然可想而知。

  俄罗斯汽车虽然做工较为粗糙,性能、外观也无法与美、欧、日的汽车相比。

  但这些汽车结实耐用、价格低廉,更适合俄罗斯国内恶劣的道路和严酷的气候条件。

  这就是姜大邺把这些汽车的图纸拿下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整一个亚洲和非洲地区,绝大部分国家的道路和气候条件都不好,甚至是很严酷。

  而且他们的人均收入水平有限,很难买得起欧美日的品牌汽车。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只要姜大邺造出的汽车足够便宜,足够耐操,足够美观就绝对会有市场。

  前两者刚好符合俄罗斯人的汽车设计理念。

  俄罗斯的发动机和底盘技术,非常适合打造这样的低端汽车。

  工业美学这方面,姜大邺完全不担心。

  他有设计图纸,就算是减配出来的效果图,也比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汽车好看。

  如今,高精度数控机床已经不再是制约华夏工业发展的阻碍。

  逐步改进汽车制造的工艺水平,改善汽车的工业设计水平,完全是指日可待。

  相信在这样的中低端市场竞争中,姜大邺的汽车工业必定会占据一席之地。

  在高端市场,姜大邺准备把系统中唯一的一款燃气发动机拿出来,作为主打产品。

  这是一款全陶瓷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是2060年由华夏的燃气发动机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工程师团队,通过超级量子计算机模拟设计而成。

  这一款发动机因为体积太小,功率只相当于当下时期2.4升自然吸气排量的发动机。

  尽管如此,在一般的家用和商用方面,已经完全是绰绰有余。

  等建好厂,工程师团队扩大后,完全可以在这款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的主要的材料为:纳米碳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陶瓷等等。

  里面所列举的大多数材料,姜大邺旗下的化工厂,基本上都可以实现量产。

  主要是制作工艺方面的问题比较大,因为这些材料都必须经过特高温溶解后铸模,然后在其中某一个温度下进行纳米陶瓷涂层作业。

  这种制造工艺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极其严苛。

  虽然,这个过程在实验室能够完成,但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机器设备却还没法制造出来。

  能够承受二、三千度高温的机器设备,真的很难以想象。

  除非,花费大量的金钱,用特种材料打造而成。

  姜大邺暂时先不考虑大规模制造,不过做出一些样品出来,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这不仅对公司的声望有加分作用,更可以让世界其他的汽车生产企业看到希望,从而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究。

  俄罗斯的钢铁技术,在全世界算是非常先进的了,国内以后大规模生产汽车,完全不需要日韩等国提供的特种钢材,从而保证了低成本优势。

  姜大邺把汽车制造基地放在了海琼省,取名为宝马汽车(中文名被姜大邺抢先注册)。

  之所以把基地放在海南,是因为那里还有一个海南汽车制造厂,那里有足够多的熟练技术人员。

  姜大邺心中打的算盘,就不言而喻了。

  反正最后,海南汽车制造厂倒闭后,宝马汽车接收过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