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不得出仕为官。

  足足七代。

  那是活生生要把一个书香人家熬成底层平民的节奏哪!

  石太师当年死时,已经有三子七孙,不说个个都有他那般才华,最差的却也有举人功名。

  然而无望的日子着实太难熬。

  如今一个个都熬没了,三房人家,只剩下两个女孩儿。

  女孩儿嫁出去都是不妨事,如今有敢借着皇后的戏台子唱插曲的,自然也少不了愿意娶她家女孩儿的。

  可要是女孩儿都娶走,石太师那边五服亲戚,连个愿意过继的好孩子也没有,到底是绝了香火。

  也着实太凄凉了些。

  这位乍着胆子插曲的命妇严徐氏,乃是个堪堪够入席这场大戏的一位四品命妇,和石家原没什么亲戚。

  甚至于她本人,都和石家没什么恩情故旧的。

  但严徐氏没有,她婆母严苏氏有呀!

  她婆母严苏氏当年青年守寡,一双儿女都还年幼,娘家那边又因故无法依靠,夫家族人竟琢磨着要将她随意发嫁、而后好随意拿捏一对孩童顺带霸占家产的主意。

  她婆母哪里肯嫁人?

  这贞节牌坊无所谓,可要真入了族人的意改嫁了,回头不说一双儿女保不住家业,只怕连命都要没了!

  没奈何,只好逃吧。

  偏偏带着一双儿女逃又逃不快,给族人追上了,差点儿被污蔑给早在丈夫未死之时就与人通jian、如今正是要带着一对和jian夫生的儿女去投奔jian夫的罪名,直接母子仨都给浸了猪笼……

  亏得遇上石太师外放了提学官,太师夫人又最是个怜贫惜弱的,帮着伸冤不说,恐他们继续和族人一里居住再遭祸害,还和严苏氏签了活契,请她在灶上做活。

  其实太师夫妇都是江南人,哪里吃得惯严苏氏家乡口味?

  不过是找个由头,叫他们母子有个容身之处罢了。

  后来石太师又往别处赴任,也妥善安置了严苏氏几个,连小儿启蒙的书塾都安排妥当了……

  严苏氏母子三人记了石家一辈子的好,只是石太师出事那会子,苏念恩,也就是严苏氏的儿子,如今插曲命妇严徐氏的丈夫,连个童生多还不是的小少年,能做得了什么呢?

  也就是后来中举之后游学江南,好容易才寻访到石公后人。

  说起来,还又受了一回恩。

  那时候石公的幼子还在,虽不肯将满腹经纶传授给苏念恩,却把家中藏书都随手扔到苏念恩必经之地。

  也才有了后来的青年探花严才子,如今才四十来岁的四品命妇、右佥都御史夫人严徐氏。

  又借着皇后的戏台子,唱起了祈求叫石家女孩独立女户的插曲。

  还十分大胆的,觑着皇后面色尚好,竟钻起当年圣旨空子:

  当年只说七代之内,不许石公三子七孙并其所出男丁后人出仕……”

  把个正和宫九在偏殿对坐着喝茶磕瓜子的向晓久都给听乐了:

  我还道这里的女人羸弱,原来猛女真不少,只不过平日藏得好!”

  第四十九章

  宫九对于这一折插曲毫不意外。

  毕竟是他亲自挑中的石太师,

  又从那许多受过石太师恩惠的人家挑出了严家来,

  前几天才刚特意安排了人,故意挑着严苏氏不时不节地又偷偷跑家里小佛堂祭祀石公、又是拉着儿媳连番感叹、只恨家里没有个适龄男丁,能把石公家女孩儿娶回来的。

  虽说严徐氏已经帮着给石公家那俩女孩看好了人家,不说大富大贵,都是本人有才学、家风也gān净,难得至少父祖三代都还仰望石公为人、想来再不至于为难了石家女孩的人家。

  严苏氏原本还觉中意,偏偏前两日感叹起来的时候,虽还是口口声声多亏了儿媳辛苦忙活,却也还要感叹几句:

  可惜了,再好的人家也不可能叫孙子随了他外祖父姓氏。

  若是咱们自家能有合适的男丁,便是为了孩子前程,几代之内不敢明面儿上改姓,

  可只管留下祖训,叫他们耐心过个百来年的,自有一番道理。

  总不至于如今这般,石公和夫人都是那样好人,偏要断了香火……”

  唉!小佛堂那里的,哪里比得上名正言顺的血缘后人祭祀亲香啊!”

  严徐氏的徐,乃是前前任内阁首辅的那个徐。

  与严家的婚事,原是她父亲外任时候,正巧点了严念恩的院案首,一时爱才心起,才给她定下的。

  不想婚事定下才半年,徐氏的父亲就突发疾病没了。

  又不等严念恩上京赶考,徐氏那个内阁首辅的祖父,就因恶了先帝,

  堂堂首辅,连个寻常告老还乡时候君臣之间惯例的三辞三让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