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跨界商明

第233章 舌战群儒

  吴世杰与天启商量只要有道理天启不可能有意见,而吴世杰也不是一个人拍脑袋在决定,甚至是也并非全是十八人的智慧在作决定,在现代穿越众现在有几十个大学生在为他们工作外,还可以在网上征求意见。

  当然如何选择也是重要,还好十八人的权力欲不大强也不激进。另外也知道这时大明内忧外患、积重难返,也不会给天启乱出点子,推出什么''休克疗法''的。

  比如让大明这时移民乃是有多方面好处的,实际上这时的陕晋别说大明的财政与吏治救不了,救得了也是下策而已。

  因为陕晋水土流失的环境灾难也已经到了让之减少人口,恢复地力的程度。这时当然也可以大修水利,推广新式农业与高产作物养活这些人口,可是代价太大真是不必要的。

  除了陕晋闽浙广不少地方人满为患,其它绝大部分地方也是土地兼并已经到了极点。这些同样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缓解,还有提高产量让人民获得''康乾盛世''般暂时安定,有穿越众在肯定还会更好。

  可这些都应该却不该当作主要策略,因为这时世界上还有大批人烟稀少甚至是荒无人烟,却土地肥沃的地方,此时将人口转移出去才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才是改革,改革重要但时间上可以缓一缓或缓步推动。

  以移民减少与改善内部矛盾并让改革变得轻松些此时乃是最好的时间窗口,或者说这移民窗口是一直处于关窗动作,随着时间越来越小也困难增加,到二十世纪基本上已经关上了。

  这时已经有大片土地在被人瓜分,好在瓜分者的人口不多,除了土著人口不少的土地在优先征服后奴役为主,真正的荒无人烟之地被人抢占的还不多。

  这样的机会历史上放弃了那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穿越众来了不可能放弃这样的机会。但移民了也要考虑移民后怎么办?这有两种模式,一种为自生自灭,但自生自灭态度下移民的状态都不大好,虽然开发了那些土地却被当作各种负面问题的替罪羊并不少见。

  因而这法子不好历史经验要汲取,那么只能用另一种办法即将移民之地管起来。只是管起来一句话怎么管才是大问题,建省府县乡村与本土一样容易,但岛屿加群岛以这个时代的交通通讯水平也不大好办。

  有电台与蒸汽机轮船已经让问题变容易不少,将岛屿和群岛独立一区也是为了统治简单一些。只是设立总督并派王爷为总督肯定要费一番口舌,特别是市泊司设立麻烦会更大一点。

  果然次日的御前会议引起了不少官员的''斗志'',在宣布由郭道宏率领舰队驱逐了台岛的荷兰人,与''征服''澳岛的葡萄牙人时大家不大关心,一听要设立市泊司反应很大。

  这个反应就是禁海与开海的两派,还有征税与免税的态度等等。在禁放上大明几经反复这时候处于明禁实际上控制松弛几乎没什么作用程度,或者说只将胆小无势力者禁住了而已。

  这时反对意见主要是祖制、狡民弄猾、弃粮食生产造成粮食供应问题、安全问题比如倭寇、人口外流、外流人口在外被欺侮屠杀等等。

  对此等问题穿越众早已料到并且是准备好答案,吴世杰当场对这些意见逐一批驳。如祖制之说老调重弹一点实际内容也没有,吴世杰驳之也轻松,点出太祖禁海主要是当时安全形势不大好的缘故,而今世事变了再搬出这理由太牵强了。

  倭寇问题内幕也是禁海加日失业武士夹在一起产生的,总而言之也是海防不强面对问题不是打出去,只是保守造成的,连民众在外受到欺侮如在永乐年间怎么可能发生。

  当然永乐年间的下西洋不计成本,不讲经济也是无法持久的,那只是方式方法问题,而不是大方向错了,泱泱大国难道说被人欺上门也只能守在岸上,连海盗也是只能招安。

  民众出海只是国内生存不易并不是弃祖叛国欺师灭宗,而且是海外肥沃又荒无人烟之地很多,华人先民也是渐渐开拓南方,为什么不可以再寻觅新家。

  国内北方多灾土地兼并又厉害,许多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官员们自当为民众寻找出路,反而一味嫌弃他们并在他们遭到欺侮屠杀时只是旁观,还冷言冷语令人不齿,枉读圣贤之书。

  至于植桑种茶占了良田,让原来江南熟天下足渐次变成湖广熟天下足,那一方面是人口增多造成的,其次是不植桑种茶会更加贫困。

  还有对外贸易多少士绅参与其中,他们自己这样做当面却反对开禁,岂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实际上对外贸易十分重要,正确的方式是互通有无。但农民利用少许土地又是牺牲农闲时间改善生活也是应该支持,如北方也一样。

  这些话让在场官员无言反驳,只是收商税还是让他们物伤其类耿耿于怀。于是再次祖制、藏富于民、不可盘剥小民之类陈词滥调再次上马亮相。

  对此吴世杰也仍然一一批驳不留情面,从祖制并非不收商税,到收税也要公平农工商前二者交税为什么商税不应该交?为什么为了行商各种保护费盛行?还有税收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海上贸易也要安全环境,收税才能养活海军,总不可能农民出钱养海军的。

  被吴世杰有理有据一一驳斥,文官们只能哑口无言,那是吴世杰职位尊贵言语无情却有证据,其他人不敢胡搅蛮缠却又不可能拿大道理来压人,还有天启敢作敢当不似崇祯不肯落下一点不是,所以新市泊司的事终于在天启问遍众人没有新的意见后宣布实行。

  这个事情获得通过接下来是设总督一事了,在场之人之前已经知道穿越众在组织移民,不料竟然是一个不比大明小的地方也占下来了,对此他们中有人欢欣、有人彷惶、有人反思、有人怀疑,但这时却无人敢公开反对,只是对移民效果发出疑问。

  也有人觉得吴世杰所说的移民可能确实是一条路,这时大明倒底是有多少人口弄不清楚,但别说每户自耕地有多少即便是佃户一户人家也是只有十几亩而已。

  那是这时不少土地还不曾开垦出来,远没有后世最高时有二十多亿亩地,后来退耕与办工厂盖房子也剩下十七亿亩左右。那是包括蒙地与东北及这时大明之外的,不过大明这时也远不足十亿亩,最多不足一半,这点地全部丰收人均也不过三四百斤谷物勉强吃饱。

  如一户人家只有十几亩地可种,即便是后世一年收二万多斤粮交了一半租子,剩下的吃饭之外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供其它消费,何况佃户可能只剩下二千斤左右谷物还是丰收,如此情形移民也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