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跨界商明

第150章 编制成军(三)

  第三期扩编新军二万没有***乃是这时没有***的本钱,不算内操的宦官新军第一期二千第二期一万都是***,***带来的问题是基础不实。

  下面很可能新军会面对战争,时间还不会远,历史上是明年距天启与吴世杰他们讨论时还有一年半左右。可是这时历史已经被撬动,其它方面影响不大辽东方面却是有根本性变化。

  一是专守防卫收缩防线战略,加城墙防御堡垒化让后金攻打锦州、宁远愈见吃力。用船运粮加筑堡护卫很短的粮道让后金在攻打锦州、宁远上很难下不顾伤亡夺下的决心,又无法用围困战术细磨取胜。

  如此一来左右为难下后金极可能提前入寇,原因是时间对后金不利,他们的粮食生产根本无力长期供应十万多一线军队与几万守卫力量,为摆脱困境如果无法打下锦州、宁远只能选择入寇。

  历史上也是锦州一时间无力攻打才绕道入寇京师的,这时后金对锦州愈加死心,那么绕道入寇京师的念头愈迫切,原因是从京师抢粮抢人外还要抢兵工厂。

  另外还要争取时间才行,毕竟锦州这么一弄大明收缩力量整编出新军只有对后金不利。虽说新军成色如何还不知道,可是锦州现在的佛朗机就比之前厉害几分。

  还有明军与后金军除了萨尔浒那次大明辽东经略杨镐玩了一次分兵合击,努尔哈赤有骑兵优势加情报优势玩了一个逐个接战,将明军逐个击败或逼退算是双方兵力悬殊,实际上每次战斗明军一点兵力优势也没有只有劣势的以少击多外,其它战役明军的兵力优势也不见有多少。

  所以大明这时传出训练出二十万新军再决战辽东的风声,后金军的压力很大的。二十万新军如战斗力比后金军略高一点对后金也是灭顶之灾,因为大明在锦州、宁远还有七八万人马。

  对这二十多万军队后金即便是能暂时撑住,长期如此他的后勤会吃不消的,就是粮食也供应不上,除非是退出辽东平原拉长明军后勤补给线,加明军分兵驻守后兵力优势削减后才能抵挡。

  只是让后金后退是不可能的,只有游击区或''打草谷''区才杀进杀出无所谓。但这时候后金将这辽东平原当自家园地建设几年,还有一退之后粮食供应愈加紧张,所以向北后退只是迫不得已时才会采用,这时候他们肯定会比历史上更早入寇京师。

  那是为了抢钱抢粮抢兵工厂外,还有就是打断新军整编,最好是与新军交交手掂掂斤两。知道新军份量后金才能作出下一步计划。

  由此可见后金不可能再依历史上的时间入寇京师,而到时新军难道只躲在京城里不成?当然万不得已避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穿越众的打算是乘后金入寇京师之时尽力消灭他们一部分有生力量,那比去辽东消灭他们容易许多。

  因为在京师地区不管后勤供应、兵力调动都是大明占优势。还有战场的了解也是大明占优势,就算是战场遮断方面后金骑兵厉害一些,有穿越众的技术手段大明这里反而可以做到战场对大明单向透明。

  如此一来能消灭多少后金军就看大明一方能在那时拿出多少军队来外,新军肯定是那时的主力。可是新军整编之后训练效果如何、军队编制是否合理、各种条例操典是否有漏洞还不清楚。

  对此一般而言只能继续磨合新编制的新军各营,期待在这磨合中发现新军的不足。只是那样干时间会较长,参考网上与一些穿越小说,穿越众决定让新军去剿匪。

  ''也没听说附近有什么土匪呀,难道新军去千里之外的齐鲁、豫鄂?''

  ''不用、不用,京城一百里之内确实是没有固定窝点的土匪,但北直隶几百人一伙占山为王鱼肉百姓兼拦路抢劫商旅的匪徒还是不少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官员上报也是十分正常或那些官员自觉正常选择,因为土匪都在穷乡僻壤之处,那里没什么大财主或大财主本来就是窝主甚至是后台。

  ''没什么人告状(小民告了也白告),剿匪既要花费钱财,失败了反而将事弄大并显得自己无能,下面官员只要能瞒那里肯上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省钱又不影响到政绩,怎会为了小民上报呢?''

  听穿越众之言要让新军剿匪天启有些不解才有疑问,听吴世杰解释才知道北直隶也不是全都天下太平。不过知道真相天启很生气外仍然不能理解,再问道:

  ''虽说这些官员渎职无耻,确实是要改革改革,可几百人的土匪出动几千人的新军,杀鸡用牛刀也太浪费了吧?''

  ''正常来说确实是浪费,可是新军的编制、各种条例毕竟是多方借鉴杜撰的。如此拉出去一路上行军立营、侦察讨论,加作战行动小戏大做也是真做,如果严格按照条例什么地方有不足马上可以发现。代价大一些可检验效果出来了,何况还可以为民除害。''

  ''对对对,如此甚好。''

  为了让新军迅速成熟与形成最大的战斗力,天启同意了穿越众以剿匪练兵的计划。虽然这个计划会比留在京城慢慢磨合要多花费几万两银子,可检验新军的训练效果、编制是否合适、还有各项条例与操典是否存在不足与漏洞同样刻不容缓。

  因为留给新军的时间不多了,尽快让新军的编制与编成的军队成熟与形成战斗力,只有用一次杀鸡用牛刀的剿匪行动来检验了。

  几人商量一致也不可能马上就让新军出发,实际上这时还只有一个个训练大队,下面要将这一万二千士兵分成二部分,一部分纳入编制成的班、排、连、营。

  还有从军官训练大队及二次训练的训练大队中担任过大、中、小各级临时负责人中挑选出旅、营、连、排各级军官,班长乃是由士兵担任,只是他们大部分仍然是二级士兵。

  实际上这时候新军的阶级十分混乱,比如同为营长有的人是读书人出身,这时年薪只有一年军龄,阶级为特擢的少尉,职务为营长。

  也有从军七八年至十多年的原来把总、百户之类军官,这时他们的年薪军龄就长了一些,阶级也酌情授予了中尉上尉,所以两者职务一样年薪却有些差别。

  对此绝大多数人认为合理,毕竟原来的军官资历放在那里,同样职务多一点年薪也应该,还比一刀切公平合理,长期如此也谁也不吃亏。

  当然意见还是有的,原来军官觉得他们吃亏了或不大愿意呆在这又严格又重视读书人的新军,加上一部分人实在不合适,所以军官训练大队的原军官大部分人并没有编入新军,将会在不久回原来军队中去。

  那不是说读书人学炎就满意了,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成为了技术士官中的一级士官或少尉炮兵排长、连长,工兵排长、连长、后勤官等也有不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