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讨论这些天启与吴世杰从上午入宫两人一起谈到将闭宫时才告一段落只能算完成。中间两人还一起吃了午饭外,魏忠贤也是听到风声过来打探消息。
对魏忠贤暂时不会采取决裂措施,所以这时两人让他旁听了在胶澳办造船厂等事,还问他''西域人''会帮助朝廷军改,办厂挣到钱会分给朝廷与皇室怎么样外,还让魏在这些事上出力。
在看到吴世杰对己没什么威胁后魏忠贤才怏怏离开的,那是他虽知道吴世杰通过送奇技淫巧之物才取得天启好感的,但这事不在他控制之下多少有点不舒服。
只是他的权力都是来自皇帝,在大明宦官的权力远不如汉唐末期,他只是狐假虎威而已,失去皇帝信任什么也不是,所以不可能干涉天启想干的事。
所以这时旁听一会儿知对自己没什么威胁,也不可能呆着不走,只能听了几句离开并盘算将这事如何控制在自己手上,却没有其它太多心思,仅是出于权力欲本能罢了。
而吴世杰与天启所言当务之急也是不可能只有上述几件,还有比如招抚郑芝龙他劝可以马上动手。原因是历史上郑芝龙明年大掠福建、浙江这时还未发生,还有这人越活胆子越小,招抚之后并未反复。加上有一个比较忠心大明的儿子郑成功,可以当作海军将领来培养。
当然这时形势发生了变化,虽然可以利用郑芝龙剿灭福建、广东、浙江海盗,对抗荷兰西班牙,但这下面大明要发展海外贸易了,形势发生极大的改变,不可能再让郑芝龙在海上一家独大。
反而大明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至少驱逐出南海与东南亚。这中间将郑芝龙势力的精华兼并进海军,余下也为移民与海外贸易服务。
至于建设海军军费历史上郑芝龙高峰时能每年收入一千万多两银子,这笔银子养二十万海军绰绰有余,六至八百万人头费加五六百万战船添置维护费不少了。
但大明海军还未起步,起码在五年之后才能大用,这个时间的空白最好让郑芝龙出来稳定一下。对这计划天启知道历史史实后也欣然同意,另外也不纠结给郑芝龙官职。
因为历史上正是官职太小才让第一次招抚郑芝龙失败,可实际上官职还是虚名意义不大。不过这第一次招抚历史上乃是泉州巡海道蔡善继主持的,这时还未进行,天启可以下令让蔡善继不必纠结官职与其它条件。历史上后面熊文灿给了郑芝龙一个游击将军这时给之又有何妨,难道一定要郑芝龙再做大做强后再给?
天启被吴世杰一说就明白历史上斤斤计较失败的招抚实在太不值得,白白浪费了一年多时间还让福建、浙江不少地方遭到抢劫,最后仍然招抚没有意思。
就这样郑芝龙之事可以比历史上更早解决,会对缓和大明的困境多少有些正面作用。比如通过水路向辽东运粮、减少漕运、启动移民也可以开始做一做。
提前招抚或更重视招抚郑芝龙外,吴世杰更向天启提议辽东一方面缩小防御线,另一方面缩减或将骑兵调一大部分进来用于陕晋。
为何如此乃是这时大明最强大的关宁铁骑实际上地位十分尴尬,十几万军队号称精锐面对后金却是毫无攻击勇气不算,常被打得左支右绌,后来被包围了还要其他军队去支援解围。
实际上这支军队丢魂落魄特别是上层完全在另类的养寇自重,但大明为此却是加征了辽饷,这时六百万今后还要更多银子去养他们。既然这样无用不如干脆让他们只守在那里的主要据点,当钉子就可以了。
而守城并不需要多少骑兵,这时一个骑兵饷银四两半,一个步兵只有一两零一点,养一个骑兵可以养三四个步兵了。而骑兵属于进攻兵种守城非其所长,所以不如让他们减少一大半骑兵,省下钱来整编新军。
还有关宁铁骑慢慢正在军阀化,过几年成了拿钱不听令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再强大也非大明之幸,何况还无法有效扼制后金,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几乎为零。
这时关宁军队中还有一些比较忠心的将领,另外有毛文龙在皮岛侧击,降低一些关宁兵力没什么问题。一是辽东失地已多再失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再则后金不可能一下吞了关宁,更不可能从辽东走廊打进山海关。
当然改变策略后重点防守的几处也要增加防御力,这方面吴世杰也有工程方面的方案和后勤方面的计划,只要依计而行十万军队足以守卫,军费就可以省下一半多。
省下的军费付一部分给毛文龙,只要毛文龙在侧翼保留实力辽东形势不可能比历史更差。只是毛文龙为人骄恣,虚报战果,与关宁军及大多数文官关系不大好,需要敲打与支持,也要严令他这时积蓄力量、等候时机、不可妄动。
说罢辽东之事吴世杰又提育马的事,这辽东虽然要减骑兵,但大明这时还不可能没有骑兵。而骑兵的马不论数量质量明军是比不上后金的。
而冷兵器时代有好马,能穿三套盔甲作战的士兵肯定是最为强大了,面对这样的士兵蒙古骑兵也轻易被打败更别说普通步兵为主的军队。
因而大明的军队士兵可以训练武器可以造,马也需要有不算最好有更好的马。还有大炮有了这时代的马力气太小,最好要有更高大力壮的役用马。
只是这个问题如果魂穿过来的人虽然知道可以用杂交改良,但时间上会很久不算,还要去非洲欧洲运种马,这一点在。好在十八人直通现代社会,可以直接引进最优秀的军马与役马。
马种穿越众可以解决,养马场或育马场需要大片土地吴世杰只能向天启伸手。还有育马需要大量母马、皇宫有御马监二者可以合作培养新品种的好马,这方面也要天启同意。
天启对改良马种当然同意,只是一开始以为穿越众会从现代运来大批种马,后来才知道大批种马采购运输都很麻烦代价也太大,穿越众的办法是利用大明的母马直接将受精卵放入子宫培育。
对这样的办法天启觉得很惊讶,不过用什么方式他无所谓,十年军改计划后能否有十万骑着比这个时代更雄壮快捷战马的骑兵,将从这时穿越众育马开始,天启怎可能不同意给穿越众土地与一些母马与马倌。
于是罗家岙边上剩下的山林间杂地草场就由天启划给了穿越众,并商定穿越众主要是管育马,儿马主要是交给御马监及其它马场养育。
那是这里的草地太少,只育马还好一些,如果几万匹马奔腾驰骋起码要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平整草原。罗家岙这边山地草地虽有养母马育小马还行,养成年战马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