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跨界商明

第72章 新军起步

  见了天启提了军官培训问题,褚家兴、郭道宏带三十名挑选出来有带领训练能力的护卫队员,住进了御马监所属场地的临时分划出来的新军训练场。

  御马监本来就是内操宦官的场地,当然所有的马不可能都放在皇城范围,但辖地最多二十四监中就是皇城内,也是毫无争议第一位的。

  三千人的训练场也不大,主要是环形跑道与操场。又是百人分为一队,不管官兵一律由护卫队员先领着队列训练加刺刀训练三月再说。

  那是配备他们的火枪火炮还未生产出来的缘故,更是这时的明军训练松懈、纪律涣散,所以第一步乃是不管官兵,将他们不管训练成令行禁止的军人最为重要。

  一支军队最主要还是人,如戚继光训练出来的与这时号称大明最强的辽东关宁铁骑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军人象不象军人。如果辽东铁骑能够从上到下,上有拼命精神下有令行禁止行动与后金拼消耗,灭不了对方后金也早吓跪了也不可能崛起。

  何况这时三个月队列训练也不仅训练队列,体能与团体协作也是训练重中之重。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即便是听从命令死不旋踵那是死士。

  军队是团结协作的战争机器,他的战斗力关键在于1+1等于几。如土匪为什么称之为乌合之众?那是他们数百人加一起只等于几十人在战斗,到目前为止组织最好的戚继光的鸳鸯阵十一人能当几人用?那是远远超过十一人零碎的战斗力的。

  将战士训练出合力,大于1+1=1才是队列训练的终极目标之一。靠少数悍勇者在前面厮杀,一部分人在中间策应呼喊,大部分人在后面跟风的军队战斗力再强也有限。

  特别是这时是冷热兵器交替阶段,虽然大明新军将全部武装热兵器,但这时代不管冷热兵器都是集团作战,大明新军也将是或至少是排队枪毙的战术为主,因而队列训练愈加重要,直接成为战斗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如此重要一千内操二千腾骧卫挑选出来的训练大队在第一天就被分为三十个小队,在口号声中开始了重复烦琐、枯燥乏味又痛苦不堪的''立正、稍息''训练。

  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队列训练已经让三千新军痛苦不已,接下来的''正步走、分队报数、纵队走、横队走、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左转弯走、右转弯走、跑步走''让他们觉得不如死了痛快。

  在训练时为了让参训人员分清左右就是一大难事,还好这些教官都是过来人,他们有自己训练时穿越众为此采用办法的经验,这时在鞋上标志及小藤鞭等就是他们最主要的手段,当然最有效就是不断重复再重复,要让这些变成新军的条件反射才算完成。

  当然这三千人的训练大队也并非是前三个月训练期全都是队列训练,整个时间安排主要有起床后先晨跑、早餐、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午餐、上政治思想课、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拼刺刀术训练)、晚餐、文化课等等。

  这样的安排与护卫队也是一致的,只是护卫队的政治思想课乃是讲中国历史与文化,对三千训练士兵主讲内容多了忠君爱国。具体护卫队是由穿越众提供现代教材,由童生之类担任照本宣科的老师;训练士兵这里由刘若愚请了宫中识字宦官在讲,内容也是与这时代主流思想别无二样。

  但别看如此讲一下,这时代的士兵与下层宦官可说是识几个字的已经少有,思想上也只有一些戏曲与老人口传的东西,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有限。

  这时将中国历史与文化及历代忠君爱国、忠孝仁义勇故事讲一讲,多少也是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觉悟,比之前仅是为当兵吃粮、寻找出路要好不少。虽然格调还不够高一是未到时间,一是有所进步,褚家兴与郭造宕不干涉刘若愚主导政治思想教育课。

  因为政治思想课比较轻松又可以当故事听,所以这时最受受训的欢迎。但文化课让他们知道甜品尝到的却是不尽美好,那是政治思想课只要听就可以了,文化课却是要考试的,这让许多人有些畏惧。

  好在这方面要求也不高,关键是训练好、服从命令、读书聪明的人肯定会得到第一步提拔。另外炮兵也要有文化或底子虽差学习进步快并逻辑思维好的人。

  这些受训者此时还不知道,而且他们这时连拼刺刀训练用的都是木头枪,不论原来职务一律在训练,十人一班轮流当班长,主要是由护卫队抽出的人在训练他们。

  为何如此那是褚家兴、郭道宏还要为筹办军官训练队忙碌,相比此时受训的人如果要组织一支大兵团作战,仅队列训练、体能训练、火枪训练、拼刺刀训练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中高级及各技术兵种的军官才行。

  特别是这时只有步骑两兵种军官,参谋、后鄞、炮兵、工兵、侦察、通讯等没有专业人员或只有十分粗糙的分工与兼任,与近代化军队相差甚远更别说现代化军队。

  穿越众不可能为大明训练一支仍然是封建时代的军队,不可能在大明马上对新军进行全面近代化,至少也会注入一些近代化军队的元素。

  另外近代化军队不仅是家国思想有别于封建时代的军队,而且它的组织结构也是远比封建时代的军队复杂高效,并且更不容易军队私人化、军阀化,战斗力也大为提高的。

  由于军官的重要性,培养的长期性,褚家兴与郭道宏两人至少一个人将精力完全放在了这事上面。只是不管从各地军队抽调年青能干识字军官,还是组织一场举人秀才的参军考试都需要时间,最快也要几个月的。

  还有一个特别点名的历史名人分散在各地,各处通知到赶到的时间也不短。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为招收举人秀才不知报名是否有足够人可以选择。

  还有就是穿越众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个原因是穿越众十八人无一个有过从军经历,连军迷也是伪中之伪。这话怎么说呢,因为十八人中之前对军事题材较为关心已经算是军迷。

  褚家兴、郭道宏都是如此级别,因而此前对大明的军事问题虽然可以提个大概,但一旦真动手对此时大明军改后的编制,以及此时培训步骑炮工兵参谋后勤诸军官的教材、操典都没有准备好也无能力无时间去准备了。

  其实这事就是资深军迷也无能为力,因为军迷分为海陆空装备、军史等等分支,一支接近近代化军队的各种军官如何培养却不可能有几人关心。

  好在穿越众有钱,又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并工作了不短时间,已经熟悉雇主的套路即yy现代人去明末发展的情形。虽然这样的设计荒诞无稽,但雇主给钱多工作轻松研究小组的人工作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