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中心、玻璃厂、水泥厂建设吴世杰他们又忙了许多。只是他们的忙也不是十八人都觉得必须的,至少不认为需要如此速度的人有只是不大可能当面反对。
认为在罗家岙适可而止的人主要是负责现代这一块的人,他们也很忙,从明末带回来的物品变现也不容易。虽然建设明末一个稳定根据地,在明末设立替代工业,必要时出手稳定明末形势这三个基本方针大家都一致,相比之下在现代工作的人与在明末负责分项任务的人才几月就有点认知差异。
这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不过他们自己还未觉察,如果旁人就会发现十八人中对明末有的理智一点客观一点,有的感性一些。
如此不同也属正常,关键因素在于明末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创造的,付出了心血显得亲切。再则他们在明末处于主人、领导、指导、主角等身份,既有上位严肃又是亲自实干严谨求实。整个性格渐渐在改变,思维方式也是一样。
可是在现代负责出货、采购的人他们的地位虽不一定处处地方需要逢迎、讨好、求人,但不可能高高在上气定神闲。主要是你来我往互相试探,或计较优劣等级各逞口舌之利,学到的国际金融贸易倒是渐渐学以致用了。
发生这样的不同改变很正常的,十八人毕竟刚踏上社会未久各方面并未定型,或正处在刚开始定型时塑性好到一下就会改变,如果四五十岁就不可能才几个月就那么明显。
只是十八人三天二头就会在吕子明这里全体聚会,他们分开时间最长就是在刚开始时明末进京城的几次,其它时间在明末的人都回到吕子明这里过夜。
山洞对面城堡建设完成后因为吕子明这里地方小,有人宁肯睡在明末城堡那里宽畅、空气好,但他们也没有定下谁一定住那里,吃的时候又在一起还几乎每日讨论交流,所以他们自己对这种变化十分麻木,就好象对方就是那么个人,而不是觉得所有的人在这几个月有极大变化。
当然他们的交流畅通而频繁,也没什么原则分距,十八人中一些不同看法没有两派意见,只有具体安排之类有时有些不同看法,在赞成与否上十八人中有些两向趋同性。
还有十八人中其实绝大多数在为明末经营工作,超过十人乃是完全为此忙着,其他人也会多少参与一些,只有二三人才甚少有空。
加上明末这里罗家岙发展虽顺利,不测危机始终存在,没几年又将是乱世,十八人中加紧罗家岙发展的人还是属一致意见,分歧仅是力度多大。
再则十八人年初最幻想的也只在憧憬年收入二三十万,现在每个月少说也有几百万。这还是之前收入要扣下租房与饭钱,现在可是净收入,每月饭钱也比过去月收入多。
这样一算觉得明末那里花钱多了的心又平衡起来,毕竟干什么也要有成本,此时在明末建设根据地、办厂,发展武装等就是成本的一部分。
而且是扣去这个成本他们穿越时空经营仍然是超级暴利,有点不同意见者知道这样的好事也不是一二人能干的,另外处在第一线的人可能考虑更有道理,因而也没有完全反对。
众人一致决定推出商业中心、玻璃厂、水泥厂建设后其实还有一些麻烦。这麻烦是一吨卧式锅炉很好用,刚开始的锅炉都是人工往从炉膛口向炉膛用铁锹撒煤,用铁钩拨动并出渣,这样的锅炉很考验炉工技术水平与体力的。
而这卧式锅炉属于半自动化的,不仅热效率高还自动进煤出渣,煤是在链排上面燃烧的。只是这一来有几个电动机,包括鼓风机的动力怎么办?对此经过讨论决定了用蒸汽机带发电机的方案,因为这些工厂要连续生产包括照明用电处不少。
可这只是解决了技术方面的麻烦,更麻烦与肥皂厂、火柴厂不同,水泥厂、玻璃厂穿越众决定使用机械化一些,连肥皂厂与火柴厂也将在扩产时引进机械。
这一来粉碎机、搅拌器、磨粉机、鼓风机、蒸汽机、驼锅机、电动机、电灯等等无不需要有人操作维修。可这样的人整个明末也找不出来的,还有吹玻璃的与切割玻璃的工人等等都是空白。
为此吴世杰他们只能在十月兴办了一个技术学校,这个学校专门招收年青工匠、童生之类,仍然以卢建国为校长。没有师资几个工业人加吴世杰他们自己都来兼任老师,毕竟机械不行初中数学、物理、化学教教还是胜任的呀。
当然这学校也是教了再说,过一段时间发现谁在那方面好一些再分班,所以同一期入校出校时间不相同,甚至是上岗后还可回学校听课,学生也可以互相教育。
同时董文虎的测绘及原来分散培训的人也整合在这个学校,如此可以节省一部分精力,办法也是广种薄收看各人天份量才使用,普通一些只要学习到一般操作技术就可以工作,有培养价值就让之一步步提升,最后可能会超过十八人也是可能的。
还有这学校干脆连建筑、农技等也开办培训班,只是说乃专业培训班专业课不多大课多。再则弄了一些科普及古代技术书籍建了一个小图书室,古籍中有齐民要术、农书等外连此时未刊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反正为他们自学不顾了。
这时真有点时不我待,至少吴世杰等在明末呆的时间久一些的人,确实是有一点急于让自己根据地具备更多工业生产能力,比如他们正准备明年办起机械加工厂及蒸汽机厂,因为有了这二个厂穿越众在明末大办工厂会更容易许多,从现代运送很麻烦的。
就算是他们有自己在罗家岙的工厂,他们往山上运输物资仍然是偷偷摸摸如做贼一样外,每个人都不坐中档轿车开起了箱式货车。
开厢式皮卡不是他们喜欢低调,实在属没有办法,用厢式皮卡才能将货物悄悄运送到山上转移至明末。就这样大件仍然不好办,如一吨锅炉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必须启动自己仿制。
至于热效率高低与排放是否达标这根本不用考虑,在明末一吨煤才二三两银子多用一点不心痛。污染问题此时考虑还太早点,等每年消耗上亿吨时再重视不迟。
还有他们引进的技术不管任何种类肯定会比这时代的工业强许多,如玻璃厂就会比威尼斯先进,生产质量与效率双高。
比如此时威尼斯的玻璃镜子用的是吹制玻璃不仅块小也不够均匀平整,如照人变形的哈哈镜是先失败然后才是有意制造的。另外威尼斯此时采用锡汞涂层为反光层,这技术既有毒生产效率也不高,牢固度也低,完全靠技术垄断获得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