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 沦陷”成狗

  就看看看台上她班那些同学在她出场时高喊的热烈场面就知道她真的不一般了。

  ”也是啊,去年她还对班上的同学属于没有根基的,今年不是还有着班上十来个考生跟她知根知底地不用费劲再去猜来猜去了的吗?光拿下余下的其他人当然是要省力的多。“语冰的语冰显然有些着醋意。

  ”其实你也可以去搞直播的。“岩儿忽地盯着语冰的眼睛深深望了一眼。

  ”我?你就别开我的玩笑了。“

  ”你还以为那些人有多漂亮啊?有的还是四五十的女人包装起来的呢,一描一画地就成了影屏前的十八岁了,还妙龄少女呢。“

  ”那也不光是看长得好看的,主要还得看会不会说,我看你去倒是更合适,你的文采好,随机应变能力强,应该更能吸引人。“

  ”算了,都别争了,其实这项行业都已经不怎么新鲜了,自从出了抖音后又加了刷宝的,直播估计也是很快成为一个过气的行业。“

  从来没有闲的时候,又到了要洗澡的时候,今晚看来还是得”厚“着脸皮去健身馆里洗了,也不知那洗澡堂什么时候才能开,语冰倒是盼着澡堂能早点开门,即使多花点钱也洗着舒服,毕竟不用担心水会洗着洗着就没了,还要不时地关注水是降到了多少度。况且明明自己是交了钱的,还要搞得跟个做贼似的,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不过早知道如此,岩儿的那200元钱还不如不交了,在家里无论如何用水也用不了这么多钱的吧?

  同学们最喜欢上的便是语文老师的视频课,而今天给大家播放的则是关于徐悲鸿与傅抱石的,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着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该视频主要讲述的是傅抱石去找徐悲鸿的事,以为徐悲鸿嫌弃他没有名气不想见他的,而他又不甘心,左思右想后不惜”私闯名宅“,把自己的一本书塞在了徐悲鸿睡觉的枕头底下,结果那天徐悲鸿并不是不想见他而是那天大概在朋友处喝多了,于是回来晚了,好像是第二早醒来后才发现了枕头下那硬硬的东西,一打开竟被书中的内容给震惊了,于是通过询问自己的管家才打听到了傅抱石的住处,直接就找上了门,而傅抱石在见到找上门的徐悲鸿只能用悲喜交加四个字形容,其实傅抱石是一整个夜晚都在床上辗转反侧没有睡着,还是在猜想着徐悲鸿不喜欢他,所以不见他。后来就有了两人相见恨晚的一面如故地相交甚欢,网上的介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傅抱石结识了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徐悲鸿,在他的鼎力推荐下,傅抱石获得了公派赴日留学的机会。1933年3月,傅抱石在上海登上了赴日本的轮船。

  这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在日本留学时,傅抱石专门拜访了因“四一二”政变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彼此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早在任职一师附小的时候,傅抱石就就聆听过郭沫若的报告,印象深刻。傅抱石在史论研究中经常向郭沫若请教,在绘画创作上也不时得到郭沫若的批评,而郭沫若也在这种交往中不断地发现傅抱石的艺术天分和才华,每见傅抱石的得意之作都为之题咏,并为傅抱石在日本的首次画展题写了展名,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可以说郭沫若广博的学识和在日本的影响,为傅抱石在日本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种亦师亦友的深厚友情又一直延续到抗战,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傅抱石的个人画集《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为之作序,并在序中提出了“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郭沫若还手书“南石斋”赠予傅抱石。而这本画集的出版,也使傅抱石在中国画坛上奠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位。只可惜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在家中辞世,享年61岁。

  ”哎,等等。“岩儿打住正讲得收尾也收不住的语冰,”这郭沫若不是被鲁迅骂成那个叫什么来着的吗?“

  ”哦,是’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啊。“语冰笑,”这话据说还有个完整版,是这样的:’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沫若先生’。”

  一出一入颇具争斗意味。两人的文坛争斗不仅限于此,仔细翻看二人的作品,会发现两人写过很多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的作品。比如鲁迅的《起死》和郭沫若的《漆园吏游梁》;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和鲁迅的《补天》;郭沫若的小说集《豕蹄》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这些作品的发表都伴随着对手作品的产生而出现。仿佛就是两两相对地摆在世人面前,让世人评判作品的好坏。

  “早先就有人说过,鲁迅骂过的人未必就不是好人,反而能让他骂得痛快的,往往也是在文学上占着极高地位的,只是往往他的名气盖过了别人,别人就只信他的话了,所以这人啊,还是得自己争气,一定要超过别人,你才能有发言权。”

  鲁迅与郭沫若的生活如此的相像,两人相遇也许会成为朋友。但两人在性格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鲁迅独特傲骨,而郭沫若弃笔从戎,最终渐渐沦为“俗人”。随着郭沫若的“沦陷”,两人的争斗这就显得不那么相对了。郭沫若已经无法与鲁迅相比,而鲁迅也把郭沫若比为“狗”来结束了这场不公平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