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包罗万象的大唐

  同时,唐朝的开放最典型的表现还在服饰方面,许多衣着服饰多样化,女人可以坦胸露乳,甚至也可以轻易离婚改嫁。

  男人的服装主要包括襦裙服、大袖衫、男装和胡服,更凸显文人气息。

  像是之前说的黄金甲之外,还有之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也是如此。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剧吧,就算没看过,也应该听说过,该剧开播大热,片中女子身着的“袒胸露乳”的服饰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于是后来就被删减了,所有女性都变成了大头娃娃,看不见那白花花的一片了。

  可能打击对此会产生稍许的疑惑,唐朝的女子到底是怎样穿衣的呢?她们真的如此开放吗?

  于是作者菌专门查过这方面的资料,怎么说呢,可以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即裙、衫、帔。

  而《武媚娘传奇》剧中主角的衣服和唐朝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宫女之类的服饰,稍许有些唐朝服饰的影子在。

  此外,初唐服饰较为紧致,形象也以清瘦为主,到了中晚唐才开始往丰满宽大的风格发展。

  那么大家可能又会产生新的疑惑了,唐代女装的三件套“裙、衫、帔”是否有据可考呢?

  还是有的,像是在许多唐代历史、小说作品中,均有对唐代妇女服饰的记载。

  比如唐朝牛僧孺的《玄怪录》中记载了一位平民妇女的衣着:“小童捧箱,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绿帔子”。

  再有《仙传拾遗·许老翁》中说,唐时益州士曹柳某妻,“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

  考古学家孙机先生在《唐朝妇女的服装与化妆》一文中更是写道,“裙、衫、帔,这是唐时女装的三要素,无论地位尊卑、服饰丰俭,这基本的三件是必不可少的。”

  像是唐人爱穿大袖衫,这算是当时的流行服饰,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看看当时流传下来的名画《簪花仕女图》,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花,捉蝶时的情景。

  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

  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应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

  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

  “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长袖上衣,式样为窄袖短身。

  还有,唐代各种文献中,但凡提及日常女装,上衣多称作“衫子”、“衫”,如“藕丝衫子柳花裙”、“红衫窄裹小撷臂”、“香衫窄袖裁”等。

  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206墓出土的《唐质库帐历》中,登记了大量普通百姓典当赎取记录,其中涉及女衣者,几乎全数做“衫子”。

  衫子一般指单衣,到了冬天,则改用夹衣,也称为“夹衫子”。

  另外,初唐时期衫子袖窄,诗词中也常有“红衫窄裹小撷臂”等描述,中晚唐衫子则略微宽松一些。

  衫子的领子则较为多样,根据陶俑、壁画等文物,有直领对襟、交领、圆领对襟、圆领斜襟等多种形式。

  到了中晚唐时期,当时的女服就满满演变成了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

  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

  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

  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剧中常设的酥胸半露领口低开的情况并非初唐就已出现。

  到武周开元前后,衫子的领口才开得较低,出现一些“淡红衫子掩酥胸”的画面。

  此外,此种装束一般只在特定场合穿着,如在宫廷、闺房中。

  上身着“衫”,下身则穿“裙”。

  唐初基本沿袭隋朝妇女穿着,短衫长裙,裙腰系得很高,在腰部以上,甚至系于腋下,显得裙子很长。

  孙机先生考证,由于古代布帛幅面较窄,缝制裙子要用好几幅布帛拼接在一起。

  唐代一般用六幅布帛制成,《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文宗在提倡节俭的前提下,曾要求“妇人裙不过五幅”。

  华贵一些的裙子则用到七幅到八幅。

  据《旧唐书·食货志》中关于布帛宽窄尺寸的记录,每幅布帛约等于现在的0.53米宽,那么文宗所提倡的五幅之裙约合2.65米宽。

  唐代妇女大多喜爱色彩浓艳的裙子,在文献中常将红裙称为“石榴裙”。

  如《开元天宝遗事》说长安仕女游春时,用“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帷”。

  许多诗人的诗句也反映了这种喜好,如白居易写的“山石榴花染舞裙”、唐人万楚在《五月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此外,在裙、衫之外,唐朝妇女都穿戴“帔”。

  唐代的帔像一条长围巾,还可以称为“帔帛”或“帔子”,常用轻透的纱、罗制成,披搭在肩上,旋绕于手臂间。

  帔帛往往印有花纹或加泥金银绘画,十分美观,在唐朝的一些小说文献中常有“帔服鲜泽”、“紫银泥罗帔子”等描绘帔帛华丽色彩的记录。

  中晚唐的帔子装饰越发华丽,除了印花、泥金外,还有刺绣、彩绘、夹缬、晕裥等多种装饰工艺。

  也有较为厚重的夹帔子,晚唐还常见“礼巾”、“令巾”等同属帔子类服饰。

  帔帛并不是汉族固有的服装,孙机先生认为帔帛大概产生于西亚,后来被中亚佛教艺术所接受,又东传至我国,最后慢慢普及开来,全民流行。

  在上述这些基础服饰之外,唐代女装往往还有一件称为“半臂”的短袖上衣。

  孙机先生考证“半臂”也称为“半袖”,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在隋代已经开始流行,唐代男女都会穿着,相对来说,女性穿着半臂的更多一些,半臂常用质量较好的织物制成。

  像是在唐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上,所绘仕女,就是上身在衫襦之外又加半臂,中等以上唐墓出土的女俑也常有穿着半臂的形象。

  不过半臂只在唐代前期的女装中较为流行,唐代中晚期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唐代前期女装上衣狭窄,适合套上半臂,中唐以后,随着女装日趋宽大,渐渐不适应套上半臂。

  我们现在还可常见身着大袖上衣的唐代女性画像。

  这种唐代的女性大袖上衣也被称为“襦”,汉晋时期“襦”指短外衣,到了唐代,“襦”这种服饰开始有了盛装化的发展。

  唐代文献中出现襦时,更多冠以“大袖”指代宫人礼装、舞女装等华丽的大袖上衣,称为“彩大袖裙襦”、“广袖之襦”。

  民间隆重的盛装也可用“襦”,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中有“春深嫁女家,紫排襦上雉”,便将婚服称之为襦,其上还有象征礼服的雉纹。

  不过“襦”除了大袖的特点之外,领口式样、穿法都与衫子没有多大差别。

  所以,唐代的汉服,一种是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

  像是我们现在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

  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

  比如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

  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一直覆到膝盖部,就后来发展成了明代的背子。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还是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

  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

  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着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不能单独使用

  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两种。

  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就发展成了背子或半臂。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有点类似的和服裙子。

  方片裙的样式显得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来并不能显出美丽来。

  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

  这种裙子的结构必须和人体的主体结构有机适应,所以是一种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高腰将裙带束到胸部的裙子,至尽还影响着朝鲜韩国的女子裙装风格。

  二就是到了中晚唐时期,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复古,从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飘逸如仙的风格,服式越来越肥,这种风格定了型一直影响到后期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既宽松随体肥大,这自然在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柔和自然,无形无欲。

  中晚唐女装华丽大气,一般类似于礼服,她们里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内衣,在唐代和裙子结合形成了一体,它不系腰带,宽松自然。

  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读很华丽,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有的达几余米,比如,有的袖阔4尺,裾曳地达到5尺,因此,如同后来的欧洲一样,衣摆的长短决定着妇女的身份地位。

  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广袖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

  另外还有一种晚唐时期的礼服,都为宫廷命妇所着,称为钗钿礼服。

  中晚唐女装向古代礼仪服饰的过渡的进一步证明,这种款式为礼服一层叠一层,层数繁多,厚重拖摆,穿起来很麻烦。

  首先穿上很多层广袖上衣,层层压叠着,然后在围上伟大拖地的厚重裙子,即着名的“唐裙”,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虽然繁琐,却给人稳重的感觉,赋有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着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

  日本人称之为“唐衣”即从唐朝传来的服饰,样式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只不过在风格上增添了几许日本本民族的特色。

  如果大家有兴趣,想要具体研究的话,可以去看看《内人双陆图》。

  此画设色浓丽,线描细劲流畅富有韵律感,贵族妇女浓丽丰肥之态和细腻柔嫩的肌肤特点都表露无遗。

  所谓“双陆”,同六博一样,同是掷骰行棋的游艺。

  据传,此游艺始于天竺,流行于魏晋,盛于隋唐,尤为贵族、闲雅者所喜好。

  此图粉本传为周昉所作,描写唐装贵族妇女以棋戏消遣的生活。

  图中间为二盛装贵族妇女对坐行棋,左右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

  它从一侧面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情调。

  以及《挥扇仕女图》,此图描绘夏末秋初似乎刚刚睡醒的几位宫妃和侍女在深宫院内纳凉的情景。

  画卷从右至左展开,大约可分为四组:手持团扇坐于椅上的妃子睡眼惺松,神情懒散。

  其他画中人物衣着华丽,体态丰满肥硕,但都流露出惆怅、寂寞、失意、忧郁的精神状态。

  此画真实地反映了盛唐末期宫廷贵族的奢侈生活和宫中妇女那种难以排遣的忧郁与任人遗弃的社会地位,总之还是很有意思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