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三十六年,天下大灾,南涝北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受灾之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朝廷举国之力大行赈灾,倾国库,开粮仓,扶危济困,解万民于倒悬。
这一年,是昭明帝登基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也是京城第一大贵族墨家立族以来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年。
墨家作为本朝五大贵族之首,传至先代家主墨清明时,却已是三代单传了。
墨家人丁单薄,墨家家主墨清明的娘墨老夫人尚在世时,为了不负先人的嘱托,让儿子为墨家开枝散叶,强行为儿子纳了三房貌美如花的小妾。
可偏偏这墨清明同他的爷爷、父亲一般性子,痴情得很,到死也只原配夫人膝下得了三个儿子。
三个孙子都是男丁,墨老夫人觉得自己这个儿媳很是争气,便两眼一闭去见自己的亡夫了。
可怜那三个小妾在墨老夫人头七过后,便被墨清明用一大笔银子打发了事。
人们对墨清明此举有褒有贬。有人赞赏他爱重娇妻不重女色,也有人批判他对三个小妾未免太过无情。
可在那三个小妾的心里,一个对自己无心无情的男人还不如一大笔银子来的实在。
不愁吃穿逍遥度日,总好过独守空闺幽幽怨怨过一辈子,到死连墨家的祖坟都进不了。
墨清明三个儿子虽品行各不相同,但都成才得很。
次子墨子桓和幺子墨子直担起家业成了成功的商人,长子墨子谨十六岁高中状元,是名满京城的才子俊杰。
墨子谨弃商从文,这是墨家自先祖弃官从商多年以来,再度有人涉足官场。
因此墨清明对这个长子尤为上心,咽气时,将家主的位子传给了长子,希望他能令墨家重现巅峰时期的辉煌。
按常理来讲,长子继承家主之位本是顺理成章,天家立储也要讲究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可墨子谨这个家主却当的有些曲折。
只因这些年来墨家的根基在商场而非官场,墨子谨素来不擅长陶朱之道,墨家的生意都是墨子桓和墨子直在打理。
更有甚者只知墨家有二爷三爷,不知尚有个在官场跌打滚爬的大爷。
是以,能者在前,便有人对家主之位生了非分之想。
比如这位墨家二爷,对父亲将家主之位传给长兄一事颇为不服,怨念极深。
亏得半年前墨清明与夫人先后离世,否则二老若看到兄弟之间为了家主之位生出嫌隙,不知会不会气得吐血三升。
也亏得墨子谨为人正直厚道,从不曾与二弟计较。墨子桓就好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使不出,也只能收敛气性,乖乖做他的墨家二爷,背地里,实是没少给长房生事。
高坐金銮的皇帝陛下因日夜忧心灾情,病了一场,这一病淋漓不去,眼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身子骨也是每况日下。
大灾之年,多事之秋,大批的灾民涌入京城。
宫墙之外,安置灾民稳定人心令一众大小官员忙得焦头烂额。
朝堂之上,高呼册立储君以稳固国祚的奏折雪片一样飞向了皇帝的案头。
病体未愈的老皇帝心中更加郁结,病情又加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