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明中信一脸懵逼。
“你可知道明教?”钱师爷再次确认。
“明教,这是什么鬼?”明中信仍旧不知所云。
柳知县见此情形,也就知道了,明中信确实不知事态的严重。
他示意钱师爷为明中信介绍一下。
明教,根源来自于元朝末年的小明王韩林儿。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初投到郭子兴麾下,郭子兴的红巾军所奉之主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小明王韩林儿本为韩山童之子,而韩山童则是元末活动于HNHB一带的白莲教首领。韩山童起事时,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HN及江淮一带的民众都欣然信从,与此同时,刘福通与罗文素、王显忠等人也散布传言,说韩山童本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为中国主。于是,他们聚众计划起兵造反,事情不慎泄露,仓促起义,建立红巾军。
红巾军起义就是以明教为起事的招牌,众人为韩山童加上一道光环,称他是宋朝皇室之后------天下本是大宋的,只是后来被蒙古贵族夺去,宋朝皇室之后有理由出来重掌天下,于是就明主出世,战胜黑暗,由此小明王就以大宋政权的旗号作为号召,聚众起义。
而郭子兴起义,要增加自己的权威,也需要借助小明王的牌子,所以奉小明王为主,而朱元璋也就与小明王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很长时间,老朱借助小明王旗号,最终因小明王失足落水身亡,老朱不得以才自立为主,为纪念小明王,以明为国号。
然而,小明王的旧部因小明王是在朱元璋的保护下死亡,所以皆认为朱元璋为篡夺了小明王的江山,纷纷以明教的名义针对大明展开了一轮报复行动。
大明建立以后,为防止别人再借此来聚集民众,窥伺皇帝宝座,下令严禁明教,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明教遭到重创。
如此做法,导致明教反弹,报复频发,无数官员莫名身死,死者或面带诡异的笑容,或平静无波,朝庭派出锦衣卫严查,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好不容易查出是明教所为,并将其清剿一空,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而明教当时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三笑断肠散、平静无波丸。这两种毒药将大明官场搅得天翻地覆。
而今,明府仆役居然中了三笑断肠散,可能就是明教余孽所为。
“怪不得柳知县如此重视,亲身查案。”明中信听后心中也是一惊。看来那股势力来历非常啊,怪不得如此严密,自己还真得要极度重视了。
“对这股势力,你还有何线索?”柳知县希冀地望着他。
明中信沉吟,该不该告诉他们那个客栈呢?如果告诉柳知县,那如何解释这线索来源,这是个问题。
随着明中信的沉吟,柳知县和钱师爷越加期待了,因为如果明中信没有线索,绝不会如此沉吟。
“县尊大人,学生其实已经线索,不过不知这个线索现在还管不管用。”明中信一咬牙,现在应该是和柳知县同舟共济的时候,只能以此来换得他的信任,否则自己再想获得信任就难了。
柳知县和钱师爷一脸惊喜地望着他。
“其实,学生之前已经抓到一个内奸,也是一个仆役。”说着,明中信看看二人。
“那仆役现在何处?”柳知县急切地问道。
“也已经自杀身亡!”
柳知县和钱师爷一阵失望,他们就知道,明教不会如此疏忽,让他们轻易获得线索。
“不过,学生与他谈过,他透露说,他乃被逼所为,只因为儿子被抓,为救儿子只能听命。现今,无限懊恼,但为不连累儿子,只能自杀。”
“还有呢?”二人齐声问道。
“他名叫周汉,其他的他不敢透露,只是恳求我如果以后接触这股势力,有机会能够将他儿子救出。而后,就自杀了。”
“就这。”柳知县失望地问道。
“对了,还有一个线索。”明中信好似刚想起来。
“临终,他好似说到‘米驼会’三个字,但我没听真切。”
“米驼会!”柳知县心道,难道不是明教?
“东主,会不会是‘弥勒会’?”钱师爷提醒道,“当年小明王不就是自称‘弥勒降世’嘛!”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这还真的是明教余孽!”柳知县与明中信恍然大悟。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明教可能已经积蓄了强大的力量,更何况他们还在暗中,依靠明家和一县的力量,只怕不能够剿灭,看来只能上报了。更何况现在一无明教藏身线索,就是想出力也无法啊!
柳知县如是想。
明中信讪讪的说道,“学生还有一事禀告。”
大爷,您可不可以一次性说完,如此大喘气,会让我们心脏受不了的。柳知县与钱师爷相视无奈,心中一阵吐槽。
“学生和那周汉谈话时,他提到他与上级使者联系时一次在客栈之中,一次在破庙之中,虽未看清真人,但却是沙哑之声。”
“客栈,破庙!”柳知县心中沉吟片刻,望向钱师爷。
“县城中有两间客栈,悦来客栈和迎松客栈。至于庙宇,只有白玉奶奶庙,里面有一位庙祝,不过已经年迈,在县城已经呆了有五十多年。”钱师爷如数家珍道。
“派人乔装打扮盯紧这两间客栈,查查这些时日出入人员。至于庙宇,估计应该是临时接头之所,没有什么可查探的。”柳知县吩咐道。
钱师爷一脸为难道,“东主,是否也得预防县衙内也有内奸?”
钱师爷一言惊醒梦中人。
“哦,还真有这个可能。”
不错,明家作为一个乡绅,明教估计是企图图谋明家钱财,而要想做大事,依明教习惯做法,他们不可能不针对县衙啊!
想及县衙中也有明教教徒,柳知县打了一个寒颤。
如果自己被下了平静无波丸?柳知县摇摇头,不可能,不可能,一定不会。
“县尊大人,”明中信道,“学生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