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现场一下就乱了套!李诚说的话,太过震撼了。“
李自成,你你你……说的都是真的?”李诚的衣领被人揪住了。这
谁啊?李自成三个字,能分开说么?哥不是邮差啊!也不是驿站工作人员!“
宾王,放手!”李世民一看马周的样子,已经彻底失态了。揪住人家李诚的衣领,这算什么?想打架么?十个马周叠一起,都不是对手好吧。
“宾王”这两个字,李诚想起另外一个喷子,喷武则天的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
马周孟浪了!”马周松开李诚,这是别人家的出身啊。史书上说,马周家境贫寒。
嗯,这个贫寒要相对来看,千万别当他是社会最底层那种普通百姓。因为一个普通百姓家里的孩子,是没有机会接触《诗经》《左传》的,更别想去精通。他这个贫寒是相对的。你
看史书上,他接触都是一些什么人。在地方的时候,接触到的是刺史、浚仪令,到长安,直接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里,你还认为他是普通出身么?别
说马周了,现场的官员没有一个不被李诚放出来的消息镇住了。原
因很简单,他们都经历过隋末的大乱,经历过贞观初期的旱灾蝗灾。见识过饥荒和流民遮天蔽日的景象。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唐朝也好,现代工业社会也罢,粮食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物资。在
这个平均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的时代,突然有人丢出三种物产,告诉你“亩产千斤”不是在做梦,你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是市井之徒这么说话,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打死这孙子,让他胡说八道。
但这是什么场合?当着这么多的人面,李诚非常自信的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李世民都有点血压升高的迹象,喝止了马周之后,抬手摆了几下:“都别话说,让朕缓一缓。”说着,坐在边上的小板凳上。
这个时候,谁也不去关心魏征和李诚的冲突了,那也叫个事?现
场短暂的安静之后,李世民才看看李诚,郑重其事道:“自成,别叫朕失望啊。”
李诚当着众人的面,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可让宿卫轮值,从种下去的那一天起,看着那些庄稼慢慢的长大到收获。”
“自成,你的种子从何处得来?”总算是有人问起这个话题来了,唰的一下,所有人都盯着李诚。李诚看了一眼提问的魏征,朝他拱手道:“魏相,这不重要。”李
世民一抬手,杀气腾腾道:“好了,即日起,五百宿卫进驻李庄,这一片苗圃,给我盯紧了,但凡出了一点问题,朕要砍脑袋的。”
李诚道:“陛下,让宿卫在庄子外面扎营吧,别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李
世民满意的看看李诚,点点头:“可!自成,别怪朕狠心,今天当着诸位臣工的面,你把话说满了,真的叫朕失望了,朕留不得你。”李
诚歪歪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陛下,臣最怕死了,别吓唬臣。”李
世民见状哈哈哈大笑三声:“好,如能让朕满意,朕不吝封爵。”
李诚这一次露出兴奋的笑容:“陛下,封爵就算了,多给点地,臣还是想多种点地。”李
世民听了脸立刻拉长了,站起怒道:“竖子,不知好歹。”
说着,李世民迈步就走,没有再停留的意思。现场大臣纷纷跟着走了,李承乾走之前,表情复杂的看了一眼李诚。这一刻的李承乾,心里五味陈杂。
不是所有大臣都跟着走了,还有一个泥雕木塑一般的魏征没走。就
在李诚以为他还要开什么大招的时候,魏征却一本正经的朝李诚拱手:“如自成所言属实,魏征必行文一篇,向天下道歉于自成。”
“魏相不必如此,你我之间并无私怨,都是为了大唐好,只不过各自的坚持有所不同。”李诚笑呵呵的回答,其实心里则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唐宋文人,多数还是有节操的。
“告辞!”魏征转身就走,李诚缓缓的跟在后面,走到大门口,李世民已经上了马,看着走出来的李诚。这
个时候的李世民对李诚的满意度达到了顶点,矛盾是魏征挑起来的。但是最后时刻,李诚放了大招,讲魏征挑起来的矛盾淡化。李世民的农庄之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于魏征挑事的举动,那也能叫事情?没人关心了。“
陛下慢走!”李诚缓缓拱手,李世民点点头:“宿卫今日便进驻,明日有司官员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农一批,也要进驻李庄。”李
诚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李世民调转马头“驾”。李世民回到长安,第一件事情就是往李庄塞了二十个宫女。年轻的有,岁数大的也有,不要都不行。
事情,闹大了!这是其他人的想法。逼
,装大了!这是李诚的想法。
李诚又出名了,而且弄出了新花样。关
于这个事情,长安城里的说法很多。主流为两种!
一种是李诚作死说!一种是李诚牛逼大发说。作
死说,自然是认为李诚在吹牛逼,吹的太大了,将来一准没法收场。这种说法,主要出现在普通百姓的之中。很简单,这些人种过地,知道亩产该是多少。一
种则是相信李诚不会傻到玩死自己,这种说法主要出现在精英阶层。总
而言之,李诚的名字再次传遍长安城,正值春闺,一群跃跃欲试的生徒和举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你住客栈,还是租民居,每天听到的都是李自成这个名字。上
一回的元宵节之后,李诚一首诗余,天下文人都闭嘴了。长安城但有水井处,皆唱李诗。啥意思哩?那些洗衣服的女子,口中唱的都是李诚的诗。
上元节后,走到哪都听的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耳朵都听的起老茧了。这才消停了多少日子,李诚的名字又装满了耳朵。而且这一次,玩的很大。
五百宿卫,进驻李庄,这不是啥新鲜事情了。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尽管不信李诚能亩产千斤的居多,但大家提到李诚的时候,还是充满了敬意。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李诚没吹牛。
春耕终于开始了,一直呆在农庄的李诚,其实也没闲着。做豆芽的生意,随着春耕的开始而暂停。三十几号年轻男女,每天跟着李诚一起忙碌。先种番薯,再种土豆,最后是玉米。
三种主要的作物,李诚一共种了五十亩,都是家中下人的地。其他的百姓,还是种自己的作物。李诚这个举动,让农庄的庄户们放心了,原来种的啥,现在还是种啥。不用跟着李诚一起冒险,也不用因为要不要跟着李诚种植的问题,被自己的良心拷问。这
五十亩地,种下去之后,就成了宿卫们的眼珠子。每天不管任何时候,至少有五十人在巡逻,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种完这三种东西,李诚又带着那群年轻人,种下了烟叶,棉花。
烟叶的数量不多,只有两亩地,棉花种的比较多,一共四十八亩。这样以来,李诚家里的那些下人的地,全都种满了。春
耕过去之后,别人都以为李诚会把精力放在番薯上、土豆、玉米上。没料想,李诚每天扛着锄头出门,带着一帮年轻人一起,奔着的都是烟叶和棉花地。番薯、玉米、土豆,只是偶尔三五天才去看一眼。李
诚最关心的还是烟叶,每天早晚各一次,小心翼翼的像祖宗似得供着。这
些年轻人在春耕之后,每天还是要发豆芽来买,但这点活随着熟练度的增加,还有市场上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变得非常轻松。每天的产量不多,三五个人负责运输贩卖,其他人都跟着李诚一道,白天伺候烟叶和棉花,晚上跟着识字。随
着春耕的开始,李诚总算是安静了,没有再折腾出什么大事。闲暇的时候,李诚就陪着秋萍,看着肚子一天一天的变大。
武家那边,李诚也没忘记,隔三差五的派人去送信,言下之意,现在比较忙。等夏收之后,不会忘记武顺的。这一下,杨氏和武顺都吃了定心丸,唯一不满的就是武约。
春耕、春闺,连在一起,李世民这个皇帝很是忙碌了一段。正式春耕要祭天,都不能让别人代替他去,就得自己亲自上。科举开始,还要祭庙,这个让李承乾去了。
闲暇的时候,李世民每天最关心的,还是李诚那边的动静。身
边的大太监,每天都要汇报一次,关于李庄的各种事情。“
按住了,按住了,对,小心点下刀。”李诚站一边指挥,一头小猪被按的死死的,肚子朝上。站在小猪跟前的也是一个太监,不过这位原来是阉人的,现在阉猪。
这位是李诚通过高晋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基本的掌握了阉猪技巧。
问题是,这位不能长期呆在李庄,所以他还要教会几个小伙子,怎么阉猪。
猪为什么阉割的问题,李诚没有费劲去解释,一句话:“问那么多干啥,照我说的做。”公
猪母猪都要阉割,阉割之后就没那么活跃,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长肉快不说,还有就是猪肉里有一股骚味,阉割之后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