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网上一直有一种观点,希特勒并不想跟英国人打仗。是邱胖子非要跟对方死磕,结果拼光了大英帝国的老底,白白便宜了美国人。
以约翰两世的经验来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对的部分是,希特勒确实并不想跟英国打仗。
众所周知,希特勒这个波西米亚下士除了对北欧神话和占星术着迷外,还对欧洲传统贵族存在天生的好感。第三帝国成立后,旧时代的德国贵族们仍然保留着他们的庄园和城堡。而这一点跟国家社会主义的某些理念是相违背的。
历史上,希特勒也一直对贵族出身的军官较为优容,哪怕那些人和他并不是一条心。比如那个在他会议桌底下放炸弹的冯-施陶芬贝尔伯爵(符腾堡王国贵族),他在东线被炸成残废后,希特勒还是慷慨地给了他一个柏林预备役师的指挥权,要是平民出身的军官,早就回家凉快去了。
希特勒似乎很享受那种能够给予欧洲各国王室和古老贵族们“慷慨的施舍”的感觉。把他们当做是承托自己“伟大之处”的绝佳背景板。在这一点上,他跟前德皇威廉二世有点相似。
一战时期,威廉二世就是一边与英国争斗不休,一边又很喜欢他的英国亲戚们(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外孙)。在确保自己胜利者地位的前提下,他很乐于保护他的那些亲戚们,给予他们与其身份相匹配的荣誉和地位,让他们在自己的羽翼下继续享受贵族的荣光。
当然了,希特勒的个人态度只是一个方面。虽然作为独裁者,他的个人意愿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的政策走向。但在英德关系这种重大问题上,起绝对作用的还是两个国家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那么,德国有必须要进攻英国本土的需求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不列颠岛对德国的吸引力并不大。德国需要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的铁矿、罗马尼亚、高加索甚至伊拉克的石油,至于大不列颠岛上的煤,德国人自己多得是。从国家战略角度上说,巴尔干、土耳其和埃及都比大不列颠岛来的重要。
从战争角度来说,德国人目前的优势主要是在陆军和空军上,他们的海军跟英国比起来实在太弱了。充其量也就只能打打破交战,欺负一下英国商船队。前段时间跨海进攻挪威,德国海军都能伤筋动骨,更别说越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了。
所以,对于德国来说,进攻英国本土的性价比并不高。打下来又能怎样,英国人拍拍屁股,还能去澳大利亚、加拿大继续跟他们打下去。德国装甲大军还能跨过大洋不成。
所以,如果英国这时候能够承认德国目前在欧洲大陆取得的战果,德国人是不介意给予英国“和平和友谊”的。
后世这种网上观点错误的地方在于,不是邱胖子非要跟对方死磕,而是英国一旦讲和就等于“自绝于”欧洲,从此丢掉对世界的领导权。拼一拼还有一线希望,坐看日耳曼人重新建立新的欧洲秩序,那就等于慢性自杀。
在英国,绝大部分政治家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会支持丘吉尔与德国硬拼到底。要只是邱胖子非要跟希特勒死磕,议会投票换个首相不就完了,哪需要这么费事。
不过,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对英国的这种“善意”也并非完全没有市场。据约翰所知,一直到伦敦遭遇轰炸后之前,英国王室都还一直对英德和解抱有幻想。
国王乔治六世、伊丽莎白王后甚至玛丽王太后都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科堡公爵和黑森家族成员的书信往来。后世,英国《太阳报》还刊登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幼年时行“纳粹礼”的照片,在全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其实,英国王室对德国有好感这一点都不奇怪,谁让他们是纯种的德国人呢。早在1714年,安娜女王逝世后,英国王位就落到了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手中(史称乔治一世)。
之后几百年,英国王室的每一代国王都会迎娶德国公主为王后,就连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都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英国王室甚至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虽然一战时期,考虑到英国民众对德国的反感情绪,乔治五世不得不将王室的姓改为了本土化的“温莎”,但这也只是个文字游戏,血统还是那个血统。就连现在的乔治六世,即位之前用的也是艾尔伯特这个德国名字。
至于约翰他们正在餐桌上讨论的温莎公爵,那更是一个铁杆“德粉”。因为苏联人把他的教父——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都突突了,温莎公爵极端仇视苏联,并把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视为抵御邪恶苏联的欧洲防卫者。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力劝首相鲍德温,不要对德国1936年违反《凡尔赛和约》,派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的行为采取军事制裁。
不过在座的诸位并不相信温莎公爵会彻底倒向德国。人家毕竟是当过国王的人,又不傻,屁股该坐在哪边还是清楚的。
英国要是完了,他就什么也不是。在希特勒的阴影下做个傀儡国王,还不如他现在当公爵来的舒坦呢。
在约翰看来,温莎公爵这个“情圣”是在绕着“不忠”和“表里不一”的边缘跳舞。他和希特勒之间的“暧昧”,就像是夜总会中的打情骂俏一样,总是暗示很多但履行很少。
约翰记得,历史上,这位公爵很快就会被发配到巴哈马群岛担任总督,在英国特工的监视下度过整个二战岁月。而他那些写给希特勒和其他纳粹高官的敏感信件,则会在战争末期,被英**情五处传奇特工安东尼·布伦特秘密取回,以免战后危及王室声誉。
相比较而言,约翰更同情温莎公爵那个口吃的弟弟。因为自己哥哥的亲纳粹举动,乔治六世不得不在战争期间带着妻子和女儿坚守在伦敦,以“实际行动”来挽回民众对王室的信任,宣告他们已经跟不学好的德国亲戚彻底一刀两断了。
不仅如此,乔治六世还得豁出命去搞“政治秀”。每当德国轰炸机离开后,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以至于当时伦敦流传了一句玩笑,说全英国对德国飞机投下炸弹最敏感的只有两种人——消防队和国王陛下。
结果,温莎公爵潇潇洒洒地活到了78岁,比他小的乔治六世反倒57岁就把自己累死了。难怪伊丽莎白王后一直到死都不肯原谅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