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越王进宫

  数日即过,这一天,太子姬乾在康谷县赈灾完毕,返程回京。

  就康谷县赈灾之事而言,太子此行无疑是成果斐然的。

  钱粮到手后,姬乾第一时间将粮食、棉布、煤炭等于送往各乡镇村落,康谷县的民生,在短短几天内得以恢复。

  而赈灾完毕后,姬乾手里还有三十万两现银。

  回京的皇子中,太子自以为是最早的一个,但是,和他一样快的还有一个人,越王。

  而且好巧不巧,俩人就在城门口碰上了。

  “皇兄此行赈灾,手段滔天,引人瞩目,回朝之后,必定受到父皇赞誉。”越王阴阳怪气的说着反话,眉间嘲弄之色毫不掩饰。

  “哪里,二弟也不差。”姬乾淡淡道。

  越王眯着眼睛道:“话说,皇兄筹钱粮的主意,是那个沈浪所出吧,别说,这法子还真挺有用的,听说老八老九也跟着皇兄一起三十税一呢。”

  说这话时,越王心中暗自爽快,心说最好其他皇子都按这个法子来,把关中商界闹翻。

  姬乾不答他话,道:“二弟若无他事,孤便先回去了。”

  说完,带着人马先自进入城门。

  越王看着姬乾的背影,心中暗自嘲弄,太子这蠢货,想必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闯了多大的祸,沈浪啊沈浪,你虽然没有投靠本王,却尽心尽力的为本王做事,看在此事的份上,他日太子倒台,本王便留你一条小命吧。

  皇宫,后花园里。

  后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在这冬日,虽然没有盛开的花儿,却覆盖着洁白无瑕的白雪,别有一番景致。

  正统帝在亭台里正坐着喝茶,有点心不在焉,也不知在想着什么心事。

  忽听外面有侍卫传报有事,刘喜去了又来,道:“陛下,越王殿下回京复命,正在外面侯着呢。”

  正统帝点了点头,抬眼却见刘喜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皱眉道:“有话就说。”

  刘喜赶忙道:“太子殿下也回京了,只是……已经去了东宫。”

  正统帝沉默了一会儿,道:“让越王进来吧。”

  刘喜前去传话的当儿,正统帝继续喝茶。只是眼睛却少了些焦距。

  按理说,姬乾奉皇命前往赈灾,回来后应该去正统帝面前复命,但姬乾进城以后,却直接回了东宫。

  若在以往,出现这等情况,正统帝必然又要生怒。

  但此时,他却生不起气来。

  姬乾为何去了东宫,而不来向他复命?就像之前,他明明有了那么好的法子解决商税之事,却也只是呈递奏折而不当面于自己的父亲说。

  原因为何,正统帝自然知道。

  这几年来,自己对太子的态度一日不如一日,有时候太子来请安,他这个当爹的连头也不肯抬一下,话也不肯多说一句,太子每每见状,只能黯然退下。

  正统帝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和太子,自己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说过几句正式的话了。

  现在不来,想必也是怕再面对自己冷淡的态度吧。

  “儿臣拜见父皇。”

  越王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他的思路。

  “吾儿请起,此行如何,于为父说说。”正统帝笑道,对这位儿子,他也是真心满意的。

  越王当即添油加醋的将自己的“政绩”大说一番。当然,期间还不经意的夹杂对正统帝的各种马屁。

  正统帝静静听完,满意点头,道:“不错,我儿辛苦了。”

  喧谈一番,正统帝忽然问道:“太子在康谷县所为,你可也知道?”

  越王矜持道:“回父皇,儿臣听说过了,皇兄为了康谷县百姓,甚是苦心劳力,儿臣很是佩服。”

  这便是越王的聪明之处,他用“苦心劳力”四个字来形容太子的行为,表示他知道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合理的,说明他比太子聪明,但又说太子是“为了康谷县百姓”,隐含着替太子说情之意,表达自己的重情重义。

  越王心知,他和太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正统帝一清二楚,正因如此,他这样的表情才会使正统帝越发喜爱他这个“懂事”的孩子,而讨厌只知道惹事的太子。

  但是,听到自己这天衣无缝的回答,他却没有从正统帝脸上看出欣慰之色,这让越王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

  难道本王这招不好使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回头得问问刘喜……

  越王离开之后,正统帝从后花园转回勤政殿,走着走着,忽而道:“摆驾,去东宫。”

  刘喜愣了片刻,赶忙道了句“嗻”,而后准备仪架。

  …………

  仙留学院,玄岳亭。

  听闻沈浪打算参加春闱,三位大儒都呆了呆。

  王宗羲神色有些郑重,道:“你可准备好了进入官场?”

  沈浪点点头,直言不讳:“不瞒三位老师,学生已经答应,替太子殿下做事。”

  眼前这三位,沈浪没有隐瞒的必要,同时,他这话也是放出个信息来,以后太子倒了越王要杀我,宁三位可不能搁一旁看戏呀……

  三位大儒呆了呆,不由摇头苦笑。

  陆渊道:“既然你已做了选择,自然便按你自己的心意来,但是,官场如战场,你可得谨慎以对,而且也只能靠你自己,我们三个老头子,可帮不上什么忙。”

  仙留学院的大儒以及院长从不参与朝事,自然不会因为沈浪而破例,但是,在他狗头被砍下来前一刻出手相救还是能做到的。

  “不过,春闱你可准备好了?”陆渊道,“春闱可不是会作诗便能应付的,诗词虽考,但却不是重点。”

  会试是考诗词的,但是近几百年来,随着诗坛没落,诗词也越来越不受重视。

  不过,这是因为学子们作不出好诗来,如果沈浪到时候能写出好诗一首,这就算是加分项了。

  不过,会试除了诗词,还要考经义和策论,沈浪在这一块,没有展示过出彩之处,而他在学院学习的日子,满打满算也才两三个月,所以陆渊才会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