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慈烺的事情,刘锡命也专门考虑过许久,因此此时面对这一困境,他说出来的话却也让黄宗会等人心头一安。
“先帝待我不薄,太子又是我专程从京师里救出来的,若是我想要他们性命,当时便让江德参罢手就是,如今既然救了,那我便不会再为此事动手。”
杜良骥、雷洪等人蓦地心头松了口气。
刘锡命见此再次笑道:“你们还是有些脑袋转不过弯来,古来争夺帝位,无非是为了一家一姓之权而已,因此这事说起来自然是你死我活。”
“但是如今我大同论一出,争夺这天下之位便是为了天下百姓,同时也为我华夏扩展生存空间,如此大事我是不会拱手让人的。”
“至于太子等人,正如我此前所说,天下何其大也,待到我等事成,到时专寻一地,用来安置他们便可,如此即能保得先帝血嗣,又可安抚民心,岂不美哉。”
杜良骥有些紧张道:“不知无疆兄考虑何地?”
大家都有些担心,这是要把朱慈烺等人扔到苦寒之地去发配。
刘锡命莞尔一笑,“自中国向东,朝鲜以南有一岛曰济州岛,古称为耽罗,其地不大不小,正适合安置。”
杜良骥、雷洪等人这下全都恍然而笑,如此说来,这个法子却是能够让大家接受。
当下,雷洪直接笑道:“这个法子好,我等不损私义,又保全了天下公义,可谓两全其美,无疆兄,你有什么安排就直说吧。”
刘锡命环视屋内这一帮最早的大同社员,见众人眼中再没有疑惑,这才心下大安。
“眼下最为关键的自然是新君继位后的封官问题,吏部、户部、礼部以及都察院这几个部门一定要掌握在咱们手中,至于军队这一块更是不用担心。”
刘锡命指了指窦玉泉,“如今众官之中你的资历算是较深的,我意以你为湖广巡抚,总揽湖广政事。至于泽望还是依旧待在吏部……”
眼下朱慈烺只能依仗刘锡命,而崇祯朝逃出来或是在外的高官又大多在南京任职,这会儿正好给了刘锡命安排的机会。
只不过刘锡命手下这些文臣资历方面确实还有些太浅,要想和孙传庭、杨一鹏等人争夺高位是不可能了。
一通合计下来,刘锡命打算任命黄宗会为吏部左侍郎,杜良骥为户部左侍郎,雷洪则任礼部左侍郎等等等等。
至于孙传庭等人,刘锡命打算继续任命孙传庭为兵部尚书,杨一鹏为吏部尚书,袁继咸、何腾蛟等人也各有任命。
但是别看这些部门的老大都是孙传庭等人,真要做起事来,有刘锡命撑腰的窦玉泉等人无疑是大权在握。
这份名单一商讨出来,刘锡命立即进宫向朱慈烺汇报,不出所料,面对这份全都不熟悉的名单,朱慈烺也只能全盘照收。
三天后,七月初四。
身着一身黑红相间冕服的朱慈烺登上楚王府社稷坛,在刘锡命、孙传庭等一众文武大臣的陪同下祭拜天地,正式宣告即皇帝位。
改年号正兴,定武昌为临都,另表崇祯谥号为“贞宗”。
崇祯去世后,弘光朝已经给他上了谥号,但是朱慈烺显然不可能承认弘光朝的谥号,因此必须给与重新追谥。
谥号中,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刘锡命等大臣正是以崇祯不屈敌兵,故而上表建议改谥号为贞。
至于年号正兴二字,正者,专为针对南京弘光小朝廷,意为朱慈烺天下正统。兴者,则谓新君有兴复国政之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礼行毕,正兴帝再至承运殿接受百官朝拜,并且大封群臣。
如今武昌城内没有太监宫人,宣旨的便是定王朱慈炯。
承运殿内,朱慈炯清脆的声音不断响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任杨一鹏为吏部尚书、孙传庭为兵部尚书……”
“封曹变蛟为武定侯、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邵荣为永定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郑才为兴安侯,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穆敬难为武宁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朱慈烺的诏书里关于官员们的封赏全是按照刘锡命所递交的条陈来办,文官还好说,至于武官那就必须要加官的同时进爵了。
因此曹变蛟、邵德荣等人全都得了个侯爵、伯爵之位不说,官职更是一路到顶,刘家的穆敬难等人也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洗白,就连李彪这些人都得了爵位与官职,当真是人人封赏。
这里面最离谱的就属江德参了,因为护驾有功,他直接被封为武襄侯、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提督禁军,当真是一人登仙鸡犬升天。
当然了,加上原湖广有的官员,承运殿内官员不过四百来人,正兴朝官职还空缺了许多,却不像南京朝廷那般人才济济。
刘锡命却是知道,只要朱慈烺继位的消息一出,想来天下间投奔的官员数不胜数,官职自然也会充实,这恰恰也是他最需要防范的。
只不过等到圣旨念完,承运殿内的众文武却赫然发现,名单里面独独缺了刘锡命,这是怎么回事?
大殿之中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刘锡命身着蟒服站在前排,见状轻咳两声,大殿内一下子全都肃静下来。
朱慈烺颇为羡慕地看了看刘锡命的威势,转而笑道:
“朕初登大位,朝政有赖群臣辅佐,这其中最为大功者莫过于太师,朕年少识浅,总觉得以往职位无法比拟太师大功,因此便将此事搁置,如今群臣就位,正好请诸位一议。”
原来如此!
殿中不知情的众臣心中舒了口气,现在武昌是什么状况大家都清楚,要是新帝继位就拿刘锡命开刀,不说寒了人心,关键更是要起得大祸。
一念至此,孙传庭当即挺身道:
“陛下,自成祖以来,天下之重者无出内阁首辅,臣以为任命太师为首辅当能表功。”
“臣附议!”
杨一鹏、袁继咸等人毫不犹豫地持笏出列。
眼下这首辅的位置,不让刘锡命来,谁还能干的动。
不过等殿中附议的声音稍缓,刚刚被任命为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黄宗羲立刻拱手出列。
黄宗羲此时颇为激动,这倒不是为了升官一事,而是他想起昨夜窦玉泉连夜来访时所说的。
“方今天下大乱,欲定大事,必有能臣相佐,国朝以内阁制群臣,然阁臣之位不过五品,品位颠倒乃至于斯,若要克乱复建,非得重设丞相之位不可。”
天可怜见,黄宗羲这么多年任官下来,早就觉得这内阁之职十分不合理,如今连窦玉泉都这么觉得,他心中更是笃定。
此刻黄宗羲便直接拱手躬身朗声道:“陛下,诸公,下官以为仅凭内阁首辅不足以表太师之功也,臣请陛下再设丞相之职,令太师统领百官,进而光复天下。”
“哗”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
孙传庭等刘锡命体制外的官员全都把眼看向刘锡命,想要探求他的真实想法。
谁晓得刘锡命一副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模样,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孙传庭、袁继咸等人下意识地便想要反对。
不同于窦玉泉等人,他们可是一心一意想要辅佐朱慈烺的,若是设了丞相,那君权旁落怎么办。
不过还不等他们几人出列开口,窦玉泉马上带着一帮大臣纷纷上前。
“臣以为黄太冲此话有理,陛下方今用事,正需要能臣相佐,当年汉昭烈皇帝白帝托孤,若非诸葛孔明有丞相之尊,蜀汉能定鼎多久还未可知。”
“当今之世,乱局较之三国更为糜烂,东有南京伪朝,北有闯贼建虏,西有张献忠此獠,若非集一权在身者,谁能任之?”
……
窦玉泉才说完,黄宗会等人又纷纷上前痛陈内阁制人浮于事的故事,甚至将那些点头阁老等诸多旧事拿来攻讦。
一时间,便是孙传庭等人也不好辩驳。
至于御座上的朱慈烺更是被一众大臣引经据典弄得头晕脑胀,不一会儿功夫就连他也觉得有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