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二章 说书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当阴阳师的那些年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看着女人急不可耐的样子,男人似乎也很是高兴,在女人将猫放进小棺材中后,就拿起棺盖板将棺材盖了起来。

  黑猫一开始还挺乖,可随着时间持续,被放进小棺材中的黑猫开始在棺材里挣扎吼叫起来。

  然而男人压根儿不管这些,他拿起先前浸过狗血的铁钉,开始固定小棺材的盖子。

  直到巨大的敲击声响起,棺材中的猫终于察觉到不太对劲,开始在棺材里挣扎起来。

  但是四颗铁钉都订在了棺盖上面,就算是一个正常人从外面都很难将这棺材打开,就更别说那被困在棺木中的猫咪。

  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两人在做什么。

  种猫。

  这也是我在爷爷留下的那本阴阳测字上偶然见到的,过程很简单,就像眼前这两人所做这般,将一只活着的猫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棺材里,并且黑猫最佳。

  这里有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猫必须是活着的猫。

  活猫被放进棺材后,因为棺材的狭小和空气逐渐稀薄,被放在里面的猫就会因恐惧而狂抓棺材盖板,但猫越是抓,外面的人就越兴奋。

  这个说法便是生财,狂抓也被比喻为狂抓钱回来。

  我不知道在这个年代称为什么,但在现代世界,这种猫也被称作招财猫。

  和摆在店铺之前的招财猫不同,这猫是活生生的猫制作而成,只要最后这猫死了以后,再把棺材拿到外面供上,可保财源广进。

  我是没料到在这么一个地方,居然也能够见到这样的邪法。

  两人盯着眼前的小棺材笑的极为狰狞,随后眼前画面一黑,便什么都没了。

  我再度睁开眼时,自己又回到了酒楼走廊里,而燃尽的香灰也在地上组成了四个小字。

  我有些讶异,这四个字所代表的意思,老实说我有些不太明白。

  “袖手旁观。”

  这里的意思,似乎是不想让我插手这件事啊,可是我明明看见了那两人的所作所为,眼下这袖手旁观四个字,又是什么意思。

  我没有看懂,但眼下似乎是得先找到这种猫的一男一女。

  从刚才所透露出的消息来看,那对那女似乎也是开酒楼的,只是生意比较惨淡在,这才用了种猫之法,或许我可以下楼问问酒楼伙计。

  来到楼下,不多的几张八仙桌上,几乎坐满了四面八方的来客,店小二在人群中不时穿梭而过,忙的不可开交。

  我朝着店小二招了招手,后者很快注意到我,把手中擦汗的帕子往身后一甩,随即就小跑着到了我面前。

  “小二,给三号房准备一桌酒菜,两个人的量。”

  小二愣了片刻,我才指了指楼上,随即就转身下了楼,原本我还想问他关于酒楼的事情,可见他刚转身楼下就有人叫他,想想就没说什么。

  出了酒楼,大街上人来人往,这会儿天已经快黑了,整个镇子却好像并没有清净下来的打算。

  这青阳镇临近一个绿水湖,据说湖边停放了好些条花船,我倒是没有去这些地方消费的闲情雅致,那些地方,随便进去一趟就得黄金白银给出去,就我和赤霄老道士,把我们卖了也去不起。

  只是我寻思着那边人多眼杂的,会不会打听到一些消息,这镇子就这么大点儿,应该不难。

  一路往西而去,上次阿福带我们过来时,只是随意瞟了一眼就离开,所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印象,这一次过来,或许是天快黑的缘故,这边的人出奇的多。

  环顾四周,大都是身边坐拥内眷小姐们的公子哥,偶尔也能看见一些贼眉鼠眼干着偷窃银两这种下作手段的市井小民。

  人多眼杂,在这里倒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看了一会儿,站起身就往花船的方向行去,倒不是要上去,而是我刚才听说那边有几个说书的,想去见见世面。

  夜色临近,大道上行人越加多了起来,我站在花船入口处,看着说书先生摊前人潮滚滚,没了过去挤的念头,单单只是停留在最外围。

  在这里,隐约可以听见些许声响,不知为何,我在见到那说书人的第一面,我就觉得他一定知道我想知道的事。

  时间过得很快,在听说书先生说了近两个时辰的故事后,周围的人才终于散开了些,我找到机会赶紧凑了上去。

  这花船之前共有三个说书先生,而现在这其中一位,见周边人流越发稀少,许是生了离开的念头,就收起折扇桌凳,放在一辆木头所制的板车上面,就欲离开。

  我上前叫住他,后者满是疑惑的看着我,我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随即掌心摊开。

  “先生可否为我说说这青阳镇关于酒楼的故事?”

  我掌心中乃是一粒碎银子,这银子我自己不太用得着,所以现在用在这里倒也合适。

  说书人看了我手心的一粒碎银子,倒也没有继续再收拾东西,只是以一种平静的口吻道:“小兄弟想听酒楼的什么故事?”

  “猫的故事。”

  “猫的故事?”

  说书人有些不解,于是乎我又换了一种说法。

  “那就是供棺材的故事。”

  这么一说,说书人立刻就明白了,随即笑着点点头。

  “小兄弟的运气不错,我这里正好就有这么一个故事,而且就发生在不久前。”

  说书人的话让我略微宽心。之所以会来找说书先生,完全就是我自己当时的一个猜测而已。

  在这个年代,消息是很闭塞的,而那些消息最为灵通的人不是什么官府衙门,而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说书先生。

  他们所说大都为亲身经历,亦或许收集大江南北的各种事迹大肆宣扬,再以自己多年的说书功底描绘一番,自然就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事实证明,我来找说书先生是很明智的选择。

  “那就劳烦先生了。”

  我找了个小凳子坐下,谁知,那说书先生摆了摆手,随即道:“这个故事,咱就不在这里说了,人多眼杂的不好。”

  我也有些讶异,不过还是点点头。

  “先生我送你。”

  说书先生没有拒绝,就这么带着我出了这方闹市,径直往镇外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