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盛世危言

第十四部分

  商务一①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试为援古证今,如:太公之九府圜法,《管子》之府海官山,《周官》设市师以教商贾,龙门传货殖以示后世②。当时讲求商法与今西制略同。子贡结驷连骑以货殖营生,百里奚贩五羊皮而相秦创霸③。即汉之卜式、桑宏羊,莫不以商业起家而至卿相④。郑弦高以商却敌而保国,吕不韦以商归秦质子,郑昭商暹罗逐缅寇而主偏陲,美总统躬营负贩⑤。俄前皇彼得发愤为雄,微服赴邻邦,考求技艺,研究商情,而归强其国。泰西各国凡拥厚资之商贾,辄目为体面人,准充议政局员。轮船公司往来外国者,亦邀国助。凡事必求便商情,课税必权其轻重。昔罗马尼亚有贾于俄者,富甲一国,俄王与结昆弟,有女遣嫁,遣使往贺。亦可见中外古今,不尽屏商为末务,孰谓圜阓中竟无人豪⑥,顾可一例目为市侩哉?(西俗呼为市侩者,如德国官典章程:每物估价给三分之二,每马克月利三分,凡六月为满,其私押则当值少而利重。此等虽系典商,最为官绅所鄙。其官督民开者以十三个月为期,息五厘而已。质物者必以购物质票为凭,否则以住屋租纸呈验,或令房东作保,违者不纳。)恭读康熙五十三年谕曰:"朕视商民皆赤子,无论事之巨细,俱当代为熟筹。"今官商隔阂,情意不通。官不谙商情,商惮与官接。如何能为之代筹?故来自外洋无关养命之烟、酒、蜜饯、饼饵等物,进出通商各口皆准免税。而华商营运赖以养命之米、麦、杂粮等项,经过邻壤外县皆须捐厘,遑问日用之百物。试为援比,大欠均平,皆因秉轴者不肯降气抑志,一经心于商务耳。方今门户洞开,任洋商百方垄断。一切机器亦准其设厂举办,就地取材,以免厘税。其成本较土货更轻,诚喧宾夺主,以攘我小民之利。我士商若再不猛著先鞭,顾私利而罔远图,存妒心而互相倾轧,徒使洋人节节制胜,中国利源不几尽为所夺耶?我商人生长中土,畏官守法;彼西商薄视华官,不谙外务,反得为所欲为。若华商有交涉轇轕之事⑦,华官不惟不能助商,反朘削之,遏抑之,吁!是诚何心哉?虽然,官不恤商者,固由官制过于尊严,实亦国家立法之未善。纵有亲民之官通识时务者,亦不能破格原情,时与商贾晤对坐谈,俾知商务要领,得以补偏救弊。商务之不能振兴也,良以此耳。

  昔年德国商人虽贸易有方,亦迫于官税烦苛,更迫于匪人劫掠,谋什一者无所得利,反多折耗。因而通国商人聚议立约,歃血会盟,每埠必有商会,彼此声气相联,互相保护,名曰保护会,亦名商会。如有爵员及官兵、盗贼恃强以害商者,会中人必协力御侮,不受欺陵;或有劫掠等事,椷知四处⑧,严搜密访,务使就获;倘国家有害商虐政,亦准其具禀,申诉裁革。此会一兴,商务大振,于是荷兰、瑞典、瑙威等国首效之,而英、法、西等国朝廷知其法善,亦准商人在本国设立公会,自为保护,以免他虞。今朝廷欲振兴商务,各督、抚大臣果能上体宸衷,下体商情,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以熟识商务,曾环游地球,兼通中、西言语文字之大臣总司其事,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总局设于省会,分局即令各处行商择地自设。总局则令各处行商,每年公举老成练达有声望之殷商一人为总办。由总办聘一公正廉明熟识商务之绅士常川住局,一切商情准其面商,当道随时保护。(日本业已效法泰西,虽一介商民,有运土货出售外洋者,欲见某官,商务局董即赐函交其面呈使臣,为通介绍,毫无费用。中国能如是乎?)如有要务,亦准其径达商部大臣代奏,请旨准行。而后商情自不壅于上闻矣!夫如是,则胥吏无阻挠之弊,官宦无侵夺之权,厘剔弊端⑨,百废可举。商人亦得仿照西例,承办要务,必将争自濯磨⑩(10,使货物翻新销流畅旺,上以仰承国家之要需,下以杜绝外洋之卮漏,安见商富而国不富耶?

  至今日而策富强,倘不如是,内不足以孚信于商民,即外不足以阻洋商之攘夺。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倘有贤能督、抚大吏,洞明利害本原,奏请将厘金概行豁免,在江海巨埠者并归洋关,在内地口岸者改归坐厘,或由商务局妥筹别款,弥缝厘金之缺,何至华商受其害,而洋商独收其利也哉!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

  ②太公之九府圜法……以示后世——太公,姜尚,姜太公,西周开国功臣。九府,指西周王朝掌管财货的九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汉书.食发志下》记九府圜法为:"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福,长四丈为匹"。即制定具体的钱货标准,以便于交易。《管子》之府海官山,见《管子.海王》,意为政府管理山、海之利。《周官》设市师以教商贾,其"司市"之官即掌管理市场贸易。龙门传货殖以示后世:《禹贡》载全国各地财物的进贡,其中龙门是中原与西域交通的要道,此举龙门以概全篇。

  ③子贡结驷连骑以货殖营生,百里奚贩五羊皮而相秦创霸——见《史记.货殖列传》。子贡,孔子弟子。结驷连骑,即成群结队,表示其经商规模之大。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亡于晋,百里奚被晋国作为陪嫁奴隶而送入秦国,后又出走到楚国,被楚国拘捕。秦穆公闻其名声,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回,后协助秦称霸,人称"五羊(羖)大夫"。

  ④卜式、桑宏羊——卜式,原为河南财主,以畜牧而享盛名,汉武帝命为中郎官,又升至御史大夫,后封关内侯。桑弘羊,原洛阳大贾,得汉武帝重用,推行国家盐铁专买等措施,使国家财政大为增加。

  ⑤郑弦高以商却敌而保国……美总统躬营负贩——弦商为春秋时郑国商人,一次在滑国的经商途中,突遇泰国袭郑的军队,弦高当机立断,伪称郑国国君命他在此以十二头牛犒赏秦国军队,使秦军以为郑国已有准备而只能退兵。吕不韦以商归秦质子: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县)富商,在赵国遇到当时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后,到秦国游说华阳夫人把异人立为太子,后继位为秦庄襄王(即秦始皇之父),吕不韦也被任命为相国,封文信侯。此事成为"奇货可居"的典型一例。郑昭,广东潮州人,幼随父至暹罗(泰国古名),曾官至宰相。后缅甸灭暹罗,已经罢相的郑昭即联络国人,后与缅人大战三合,尽复失地,被暹罗国民尊戴为王。美总统躬营负贩,指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19岁时自己造平底船为他人长途贩运货物。

  ⑥圜阓(huánhuì)——原指市镇的墙与门,引申指市区,此指城镇。

  ⑦轇轕(jiāogé)——亦作"轇輵",同"胶葛",纠缠不清。

  ⑧椷(jiān)——"缄"的异体字,原意为器物的封口,主要用指信件。缄知,通知、告知。

  ⑨厘剔——清理剔除,革除。

  (10⑩濯磨——作"濯摩",洗涤磨炼。

  商务二①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

  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商之义大矣哉!

  中国袭崇本抑末之旧说,从古无商政专书。但知利权外溢,而不究其所以外溢之故;但知西法之美,而不究西法之本原。虽日日经营商务,而商务总不能兴。凡大小学堂只知教习举业,不屑讲求商贾、农工之学。故读书不能出仕者,除教授外,几至无可谋生。岂知西人读书各专一艺,如算学、化学、光学、电学、矿学、医学、农学、律学及一切制造各务皆足以荣身富国乎,中国今日虽振兴商务要当取法泰西。

  盖西人尚富强最重通商,其君、相惟恐他人夺其利益,特设商部大臣以提挈纲领。远方异域恐耳目之不周,鉴察之不及,则任之以领事,卫之以兵轮。凡物产之丰歉,出入之多寡,销数之畅滞,月有稽,岁有考。虑其不专,则设学堂以启牖之;恐其不奋,则悬金牌以鼓励之。商力或有不足,则多出国帑倡导之;商本或虞过重,则轻出口税扶植之。立法定制必详必备,在内无不尽心讲习,在外无不百计维持。(各国每埠皆设有商会,京都设商务总会,延爵绅为之领袖。其权与议院相抗,如有屈抑,许诉诸巴力门衙门。故商人恃以无恐。)昔年英吉利僻处一隅,闭关自守,曾不百年,其兴勃焉,则以极力讲求商政故也。京都皆开商务学堂,教习通商规例,以便贸易远方。时有精于商务之人特著一书,谓商学之要有五:曰地学、金石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书分四册,首言货物来源,次言工艺制造,三言古今商务兴衰、沿革、更变,四言近今商务。凡欧洲通商之地,植物、生物、金石内所得各物,所生材质,皆分门别类,言之綦详②,以教本国学生,并教导他处商人,获益非浅。

  或谓:"商贾之事,只须略知贸易情形,即可逐蝇头之利。"岂知商务极博,商理极深,商情极幻,商心极密。欲知此道,不但须明旧日所传商政,并宜详求近日新法。(近人思得新法,先视本国土,宜上占天时,下穷地力,究货产之盈亏,何物最饶?何产最良?或注意一种,或若干种,宜制何器?意有专属,其业始精,能使乍见者必生欣爱,欣爱者必须购用,庶得其道矣。)如各种货物增出愈多,则新法更为繁琐。盖懋迁有无之事,匪独一家之利钝,并关一国之盈虚。

  古者交易但贵布、帛、菽、粟,后世工艺大半弓、冶、箕、裘。此其中但有工于会计,识见过人者,则获利较优。故知市面之兴衰、货物之增益、销路之宏远,须仗聪明才智之士思深虑远,而后操奇计赢,胸有成竹。况商业至今日而愈繁,商术至今日而愈巧。此格致之学言商务者不可不知也。(外国新植一物,新得一法,必笔之于书,以俟考穷。据英商云:同治十一年,有英国医士在新加坡游玩,见土人手持一斧,其柄非木非皮,不知何物。遂询之土人,略知出处,即购此柄寄回英国,由博学士考求,知为橡树所制,其质柔脆可以伸缩自如。于是用像树所制之器甚多。印度格克得海口有油铺主,一日见油盆之外,盘有树根丝缕缕明晰,主人大奇之。适制绳工匠某亦来同视,皆以为见所未见,遂将此物寄呈英国考究。知此根丝可以织布作袋制衣,倘与蚕丝拼合同制,乍见者竟莫辨其为真丝、为根丝也。嗣后日益讲求,采根丝组织布疋,通行国中。今北鄙苏格兰一带,根丝一项亦为入款大宗。一百年前美国有贩木棉赴英者,其时尚不能将棉花制物,后有艺术之士明制造之法,乃能以棉纺纱,以纱织布,于是制布分棉,成功极易。棉花销数极多,英国织布之业独胜他国,商务又为之一新。近年西人不独购中国鸡毛、羊毛、骆驼毛,且购猪鬃毛、黄麻、乱丝头、柏油、五棓子等物运至外国,用机器制成绒毯、台布、窗帘、缎布、蜡烛、洋墨水,出售中国者甚多。我国如就地制造,以省运费,获利必厚。且闻四川有煤油井,有沙石,可以自制玻璃。当道者欲辟利源,胡不令商民仿而行之?)中国不乏聪明材智之士,惜士大夫积习太深,不肯讲习技艺,深求格致,总以工商为谋利之事,初不屑与之为伍。其不贪肥者,则遇事必遏抑之;惟利是图者,必借端而朘削之。于是但有困商之虐政,并无护商之良法,虽欲商务之兴,安可得哉?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其大臣游历各国而归,洞识通商利害,谓:祛其害,得其利,则国富兵强;失其利,受其害,则民穷国困。究其避害受利之故,在讲求格致,制造机器,种植矿务诸学而已。是以仿行西法,特设商部,通饬各处设立商务局,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日本自设商务局后,如有洋商买卖不公,即告知商务局,集众联盟,不与交易。华商人心涣散,各自怀私挟诈,致使外人乘瑕蹈隙③,坐收渔利。若茶价跌,则说货不对样,非退则大割价,所磅斤两吃亏尤多。凡华商买洋商之货,无不先银后货;洋商买华商之货,则先货后银。竟有延至日久不清者。商务种种吃亏,皆由人心不齐,亦地方官无以鼓励之所致也。事无大小,情同一辙。)不独仿造中国土货,更仿造西洋各货,贩运外洋,价廉工巧,人争购之。如有亏折,南部大臣设法为之佽助(闻昔年日商仿西法制造之货亏耗过重,不能销者,官为之拍卖,或运售他处。拍卖者,西法也,授意拍卖之人先登告白,订期招人,当众出价,以价最高者得之)④,俾再营运,无令中道气沮而业废。故二十年来,商盛课增,竟以富商者增国帑,而其捐资报效之多,因无论焉。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舶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独惜中国政府未能惠工恤商,而商民鲜有能自置轮船,广运货物,驶赴外洋,与之交易者。或转托洋商寄贩货物,而路隔数万里,易受欺蒙,难期获利。

  前顺德黎召民方伯曾集股创设肇兴公司,开庄伦敦,卖买货物,举余出洋总办,并请郑玉轩京卿、邓小赤方伯相劝。余答曰:商务一端必须统筹全局,果有把握而后可行。若预先买货待涨,非熟悉该处市情消长,货色盈虚不可。似宜先往外洋设一茶叶磁器行号,兼代买卖丝、茶,或附搭殷实可靠之行。俟开办三年,熟悉该处贸易情形,然后大举。倘能奏请朝廷,所有各省军械悉归我行承办,聘一素精枪炮、轮船、机器之人考究,止收经手用费,不致洋行浮冒,以旧充新,则必两有裨益。况承办军械洋行,上海计有数家,岁须缴费二三万金,其利之厚可知。(闻中日之战,天津信义洋行承办军械,该行买办尚分得二十余万。其获利之厚,更信而有征矣。)我公司得此利息,亦可赖以维持。奈方伯急于开办,谓所议难行,茶叶磁器生意过小。乃大张旗鼓,请刘述庭观察、梁鹤巢司马开办,名肇兴公司,不及三年已停闭矣。由此观之,可知创办一事必须小试其端,先立于不败之地,逐渐推广,方可有功;若亟求速效,务广而荒,必至一蹶不振。然则名曰通商,于通之一字,总未能实践力行也。

  近日朝廷虽有通饬各省督、抚振兴商务,及各制造局准招商承办之谕,惟官商

  积不相能,积不相信久矣!纵使官吏精明,愿为保护,恐继之者贤否莫卜,或有要求不遂,更速其祸。孰肯以自有之利权,反为官长所执?故殷商大贾更事多者,明知有利,亦趑趄而不敢应召;即有应之者,恐其假托殷商认办某事,实则别有所图。十余年来,时有劣员串同奸商,或禀请当道承领某行捐费(广东各业炮台捐费皆招商承办),或仿西法创办一事,托词业已集股若干,奉札到手,始设局招股,以公济私,既非殷实,亦无长技,事终难成,而为其所累者已不鲜矣。

  按西例,由官设立者谓之局,由商民设立者谓之公司。总理公司之人即由股商中推选,才干练达股份最多者为总办。初未尝假于官,官特为之保护耳。今中国禀请大宪开办之公司,皆商民集股者,亦谓之局,其总办或由股份人公举,或由大宪札饬。(凡大宪札饬者,无论有股无股,熟识商务与否,只求品级高,合大宪之意者。)皆二三品大员,颁给关防,要以札副,全以官派行之。位尊而权重,得以专擅其事;位卑而权轻者,相率而听命。公司得有盈余,地方官莫不思荐人越俎代谋。试问外洋公司有此办法乎?且历观商务由官专办者终鲜获利。闻近年中国商情,惟棉纱匹头大占利益。上海纺纱局获利甚厚,而湖北织布局仍虞折阅⑤。其故何哉?窃恐各委员不免仍拘官场积习,非但不知商务利弊,不通权变而已也。

  故欲整顿商务,必先俯顺商情,不强其所难而就其所易,不强以所苦而从其所乐,而后能推行尽利。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

  或谓内地商务所以不振者,其弊有三:一、厘卡日增,商贩成本加重。二、卡丁、差吏额外需索。三、商伙任意舞弊,甚至拐骗、盗劫,不得申诉严惩。欲袪三弊,必须痛除积习,妥定新章。既仿西法创设商部,并通饬各府、州、县及各处领事,劝谕各设商务局,群策群力,同德同心。尤宜设商务学堂、博物院、赛珍会,以为考究之所。凡物产工艺不如人者,商务大臣与各商务局随时随地极力讲求,务探精意,分条剖晰,普告众商。或有多财善贾,奇才异能,创办制造、机器、矿务、轮船、电报等局,或博闻强记,著书立说,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当奏请朝廷给予匾额,以示鼓励。诚若此,则商贾中人材辈出,将见国无闲人,地无弃物,自然商务振兴,而圜阓日有起色矣!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

  ②綦(qí)详——极详。

  ③乘瑕蹈隙——瑕(xiá),罅隙、裂痕。犹言乘虚而入、乘人之危。

  ④佽(cì)助——帮助。

  ⑤虞——臆测,料想,担心。折(shé)阅,折(shé)本,亏本。

  商务三①中国以农立国,外洋以商立国,农之利,本也;商之利,末也。此尽人而能言之也。古之时,小民各安生业,老死不相往来,故粟、布交易而止矣。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设。英之君臣又以商务开疆拓土,辟美洲,占印度,据缅甸,通中国,皆商人为之先导。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凡致力于商务者,在所必争。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我中国自军兴而后,厘金洋税收数溢于地丁,中外度支仰给于此。夫用出于税,而税出于商,苟无商何有税?然中外司会计之臣,苟不留心商务,设法维持,他日必致税商交困而后已。四海困穷,民贫财尽,欺历代之所由衰乱也。

  查英国设商部专理其事,于商务讲求最精,故收效亦最巨。〔十四卷本增:派驻各国领事,岁将该国商务现在一切情形,详报商务大臣。余译有《秦西商务》一书已详言之矣。〕法、美踵其迹,而亦步亦趋,均致富强。德于数十年前师法英人,设商学以教贸易,并立博物院罗致各国货物,以藉资效法而广见闻,故商学堂中人才蔚起,而德之商务大兴。奥国近亦讲求,分为三类:一则银行典质货物暨保险各事,二则制造各法及销售运货脚价,三陆地转运之法并邮政电报各事。是以泰西各国商务日振,国势日强,民生日富。然各国工力悉敌,出入损益,厥势维均,则不得不以亚洲各国为取财之地,牟利之场,此亦必然之势也。

  夫亚洲各国贫弱者无论矣,其最大者惟中国,次则日本。故挟全力而俱东,争开口岸,勒订条约。设领事以资保护,屯兵舶以壮声威。或勒免关卡税厘,或侵占小民生计。取求无厌,要挟多端,必遂其欲而后已。日本初亦受其朘削,至大藏省尽余纸钞,金银日稀,国势已形岌岌。厥后其王游历各国而归,窥见利病之故,乃下令国中大为振作,讲求商务,臣民交奋,学西洋之制造,以抵御来源,仿中国之土货,以畅销各国:表里图利而国势日兴。纸钞悉数收回,府库金银充溢〔十四卷本增:(日本自平萨峒马乱后,至今积很赢四千万)〕此日本近日通商之实效也。日本既避通商之害,反受通商之益,于是亚洲大国受其害者惟中国而已。

  夫以日本之小,且交受其益;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原其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其视商人之赢绌也,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封在商船,强令承役,只图自利,罔恤民生。)私橐虽充,利源已塞。此弊之在上者也。至于商,则愚者多而智者寡,虚者多而实者寡,分者多而合者寡,因者多而创者寡,欺诈者多而信义者寡,贪小利者多而顾全大局者寡。此疆彼界,畛域攸分,厚己薄人,忮求无定,心不齐力不足。故合股分而股本亏,集公司而公司倒。此弊之在下者也。

  欲求利国,先祛二弊;欲祛二弊,先自上始。必于六部之外,特设一商部,兼辖南、北洋通商事宜。〔十四卷本增:(昔英国思兴邦之略,首在通商,而政令所颁恐不便于商务,于是下令:凡欲选举为议政局员者,必其人曾以贸迁之事三次环游地球,乃得分此一席。于是在朝之士俱由商务而来,而商务遂甲于天下。我中国苟欲振兴商务,推广利源,曷取英国成法,仿行而变通之,以尽袪前弊乎!)〕南、北洋分设商务局于各省水、陆通衢,由地方官公举素有声望之绅商为局董,凡有所求,力为保护。先讲种植、制造,次讲贩运、销售。如种茶树棉,养蚕缫丝,织布纺纱,制造毡毯诸事;倡立鸦片、煤、铁、磁器、火油诸公司。必使中国所需于外洋者,皆能自制;外国所需于中国者,皆可运售。而又重订税则,厘正捐章,务将进口之税大增,出口之税大减,则漏卮可以渐塞,膏血可以收回,此其权之在上,而必大为变通者也。

  至于下则必于商务局中兼设商学,分门别类,以教殷商子弟。破其愚,开其智;罚其伪,赏其信;劝其创,戒其因;务其大,箴其小,使豁然于操奇逐赢之故。而后分者可合,散者可聚,小者可大,拙者可巧,诈者可信,贫者可富,废者可兴。再由各府、州、县札饬各工商设立商务公所。须如王君紫诠所云:毋恃官势,毋杂绅权。(商民工匠见诸

  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当听工商仿西法投筒自举商董。所举商董或一月一会,或一月两会。会日洞启重门,同业咸集,藉以探本业之隆替,市面之赢绌,与目前盛衰之故,日后消长之机。勿作浮谈,勿挟私意,何者宜补救,何者宜扩充,以类相从,各抒己见。司董择其切当可采者,汇而记之于册,一存会所,一存商务局。每年每季仿外国商务工艺报刊印成编,分遗同业户各一本,俾考市廛之大局,知趋避之所宜。夫而后百货通,百废举矣。商务局凡有所见,咨禀于南、北洋通商大臣。倘遏抑不通,即径达商部,一年一次汇禀情形。商部统计盈虚,上达天听②。如是,则兴废当,谋画周,上下之情通,官商之势合,利无不兴,害无不革,数十年后中国商务之利有不与欧西并驾者,吾不信也。

  更有说者,轮船招商一局,实为中国振兴商务之权舆。查泰西各国,轮船通商只准径到埠,其余沿海、沿江各处,乃该国民船自有之利,外人不得侵夺。今各国轮船无处不到,获利甚厚,喧宾夺主,害不胜言。我朝廷宜设法保护商民,并换去关上洋人,庶无偏护,如日本国家设法卫商,使外来争利者亏本自退,载货水脚因争载而递减者酌复其旧,则中国商船之利悉归我有。否则仿外国例,岁助商船公司带书信箱水脚银百万两。(欧州各国通例:凡邮船往来归公司办理,而书札一项惟朝廷独擅利权。然传递又赖轮船,故国君皆助给经费。计法国每年拨给一百零四万三千五百十三磅,德国一百万磅,俄国四十一万磅,意国四十万磅,英国六十六万五千磅,日本八十八万元。)多造坚固快利之船,分走通商口岸及华人寓居之埠,如南洋诸岛、北洋、海参威及朝鲜、日本各口,皆可以运我土货,畅销各国。又准公司添派小轮船,往来各省内河,船中驾驶、管轮悉用华人,以免滋事,遇有战务可仿西例报效国家。如是则利权渐收,商途日辟。中国地大物博,宁第与各国争雄海上已哉。即他年大一统之机缄③,亦权舆于是矣!

  昔有西商亏空,势将不支,托其买办借款,并多买丝、茶,例于下船后交价。不料船开后接到英电,谓该行倒闭,照西例仅将其行中所有摊还欠款而已。又有洋人串通华人开洋行者,洋人为行主,华人当买办,拟俟大买丝、茶下船后逃遁,幸查于商律不符,未与交易。若无商律,不注册,大公司稽帐无人,恐倒闭之遗害无穷。(或谓互市以来,大宗生意全系洋商,华商不过坐贾零贩。推原其故,盖由中外贸迁,机器制造,均非一、二人之财力所能办到。所有洋行皆势力雄厚,集千百家而为公司者,且有银行通融,其国家又多方保护津贴,是以商务日兴。中国不重商务,不讲商律,于是市井之徒彼此相欺,巧者亏逃,拙者受累,以故视集股为畏途,无怪乎不能与洋商争衡也。)况通商务讼案,华欠洋商,则领事任意要索不止,累及身家。洋欠华商,则领事每多偏视。于是华商或附洋行股份,坐沾余利,或雇无赖以为护符。故欲兴商务,必先能卫商保商,尤必须杜商奸以防逃闭。护商本以维市面。此类条目烦多,须延访深明商律之人,将东、西洋商律参定颁行,俾可遵循,庶奸商无弊可舞,自然圜阓日兴,公司大集,中国之利权不致外移矣!

  [注释]

  ①《商务三》即五卷本的《商务》篇。十四卷本增写《商务一》、《商务二》,并将《商务》篇稍作增改后作为《商务三》。此处仍以五卷本《商务》作为原文。

  ②天听——此指清皇帝的听闻。

  ③机缄——古代道家所谓的某种主宰、制约事物的力量,语出《庄子.天运》。

  商务四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斯理也通于商务矣。夫贸易之道固以土产及土产所制之物二者为之纪纲,而国政民情未尝不与商务相维系,明乎此而后商务可得而言矣。

  英吉利商国也,恃商以富国,亦恃商以强国。曷为曰商国也?专藉商舶以觅新地,辟新埠,纵横五大洲,遍布于中国沿海、沿江地方,其与国政相维系者如此。艺术家日益精良,化学家日研新质,创耕稼新机以教农人,得粪溉新法以兴树艺,其与民情相维系者如此。窃尝究英国商务之所以兴旺者,其故有十三端,有为中国之可及,亦有为中国之难骤及者。曰地气清和,曰矿产甚富,曰国内水陆便利,曰海口多,此四者中国固有之,无不可及者也。曰百工技艺娴熟,曰首创机器擅利独多,曰资本甚巨,曰程法尽善,用人得宜,曰商船多,曰五大洲皆有属地,曰言语为商务通行,曰通商历年最久,曰近日出口货无税,进口货亦不尽征,此九者他国亦有难兼,中国所未能骤及者也。

  姑举中国商务情形论之一:一曰专业收放者为坐贾,此无甚远大之志,以彼出以此入也;一曰贩运出境者为行商,货不能得厚利于近地,必待转售于他乡,或数百里,或数千里,此其志在速销,以货往以货返也;一曰独商,商本不充者不能创设大庄,商资稍裕者辄喜独开生面;一曰伙商,人二为从,人三为众,向称股份者如是已矣。西商公司之法行,我商局大为一变。然止闻集股之害,终未见集股之利。

  然则至今日而言商务,我君臣上下无不欣然艳羡,起而效之,独奈何不揣其本而师其末乎?揣本之道奈何?除设商部立商务局诸大端前已详哉言之,复有两说于此:一在先明大地贸易兴旺之故也。地面近赤道者曰赤带,近北极者曰冷带,两带之间曰温带。其土产不利既不相侔,而飞、潜、动、植之象亦觉大异。推之五洲之物,一国之物,一省之物,均未必同,惟彼商人世处其中,或各精一业,或力兼数业,究其大宗之源,实亦不外讲求天生物产、百工技艺两大端。

  一在先明城镇口岸兴旺之故也。地当孔道、位镇中央必开大埠,如中国之周家口、汉口、樊城、俄之麦思果、德意志之伯灵是也。江海相接,内通数省,上下数千百里,如中国之上海、英之伦敦、法之立瓮城是也。海口便于泊舟,为海道所必经,中国之香港久为英人占踞者是也。支河一线,内外通海,埃及国之苏彝士河是也。势扼河、海要隘,地甚狭束,希腊与美国答陵湾是也。两海相夹,形如箕舌,南洋锁钥,东、西咽喉,新加坡是也。以上七项皆商埠要区,能占地势之大利者也。既商地之利有七,凡为商者孰不思得一地利以自居,倘或能兼数利,而商务不兴旺者未之有也。

  且夫天下商埠之盛衰,视水、陆舟车为转移。有昔为荒区,今成天府者,如中国之香港、上海、燕台、牛庄等处。有昔为大埠今就衰落者,如中国之清江、周家口、樊城等处。观船舶之多寡,知河道必有变迁;观海道之飞轮,知中道河南、东道山东之必有衰落;观火车之渐通,知旱道必增巨埠。有识者固思捷足先得,亦惟多财者乃能力着先鞭也。况通商之利固有常经,亦多变局。

  试观埃及国昔年缘国属罗马,例应贡麦,埃民遂加意麦种,而麦产贸易之旺者数百年。德国有地名活登倍克,凡民间娶妻者令种果树若干本,其地至今多果利,此因国法而竟能盛兴商务也。昔年英国禁种黄烟,烟贾无利,今弛禁而烟贩遂盛,此以禁令宽猛而可觇商务兴衰也。英国海口昔时麦税甚重,面

  粉价昂,后减轻收税,而价廉而麦贩愈多,此以捐税轻重而可验商务兴衰也。又有两地物产同而贸易之兴旺则未必同,盖旱道多,山路险,运脚必重,铁路近,轮船便,运脚必轻,此以运脚多寡而可衡商务盛衰也。顾天下政教不能道一风同者势也,而天下土地必须相其物宜者理也。不同者原难一例相从,不宜者仍需互相补救。试观中、印善种茶,而英国善织布,故英人常购中、印之茶,而售其布于中、印也。法国善织丝绸,英国善铸铁器,故法国常购英之铁器,而售其丝绸于英国也。美国富棉产,英国精造船,故美国常购英之船,而售其棉于英国也。于此可见各处有本产,即各业有专门,父传子,子传孙,各守恒产,业精物美,而即以其有余,补其不足。此交易之各得其所者也。

  至若天气温煦,雨旸时若②,则土产之物必鲜美而价廉,是谓得天时者也。土质膏腴,地脉滋润,则所产之物必丰富而价平,是谓得地利者也。技术有师承,制造多心得,则所出之物必精美而价高,是谓得人和者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乎此,方足与言商务。吾愿言商务者,究其理而推行尽利可也!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

  ②雨旸时若——旸,日出。若,顺。犹言风调雨顺。

  商务五①国家欲振兴商务,必先通格致,精制造;欲本国有通格致、精制造之人,必先设立机器、技艺、格致书院以育人材。并由商务大臣酌定税则,恤商惠工,奏请朝廷颁示天下,悉如前篇所论。如有新出奇器,准给独造执照,及仿西法颁定各商公司章程,俾臣民有所遵守,务使官不能剥商,而商总商董亦不能假公济私,奸商墨吏均不敢任性妄为,庶商务可以振兴也。查我国与泰西各国通商在日本之先,而商务、制造瞠乎其后者,皆因无机器、格致院讲求制造诸学,无商务通例恤商惠工,是以制造不如外洋之精,价值不如外洋之廉,遂致土货出口不敌洋货之多,漏卮愈甚。当道虽时欲整顿商务,挽回利权,究竟未知扼要所在,数年来工商生计愈见其绌。若再不悉心考究,徒效皮毛,仍如隔靴搔痒,有名无实,或言不顾行,势必至国困民穷,不堪设想矣!故书中反复详论广开学校及设技艺、机器、格致书院,撤厘订税、恤商惠工诸政,为当今致富之急务,非此不足补救万一也。

  尝阅西书(英国每岁集刊《列国政治》一书出售,西名《士得士文也卜》,凡各国之政治、兵船、铁路、火器新旧多寡,国用土产等项,无不备载),论商务之原,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中国自设立制造局,风气一开,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惟物料仍需购之外洋,且剿袭西法,而不能尽得其秘,所以仍不能夺其利权。至民间近亦讲求机器,成衣用机器也,造纸用机器也,印书用机器也,磨面用机器也,碓米用机器也。然尚不过试行,而未能推广。今则缫丝机器规模宏大,出货甚多;而纺纱、织布之机器,则更利市三倍,推广愈甚。此商务之转机也。然各种机器仍须购自外洋,不特民间购取之不便。而洋人明知华人不能自造,往往格外居奇,要求善价,且多有以用过之旧物售之中国,而中国暗受其欺。且置一机器不知其所以然,而但知其所当然,偶一损坏,仍须请洋人修理。设洋人不肯修,则有机器如无机器同,其有不受制于外人者乎?

  人但知购办机器可得机器之用,不知能自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宜设专厂制造机器,择现在已经用过之各机器,先行仿造;然后向外洋置备各种未经购用之机器,一一仿造。虽不能自出心裁远驾西人而上,而果能步其后尘,纵不能得外洋之利,则中国之利自不至外溢矣!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外洋进口之货皆人力之所为,而中国入口之货多天生原质,以此相较孰优孰绌,不待智者而知之。

  且中国地居温带之中,所出之物悉较外洋为优,无如中国优于天工,而绌于人力。中国以为无用之物,如鸡毛、羊毛、驼毛之类,洋人购之造之,人巧夺天,竟成美货。在华人以为洋人购此无用之物,可以得利;而不知洋人成货之后,售与华人,其什百千万之利仍取偿中国也。将来日本在内地通商,势必广制机器,华人所不知为而不能为,所欲为而未及为者,恐日人先我而为之。则外洋之利权既为欧西所夺,而内地之利权又将为日本所夺矣!现在风气之速,甚于迅雷,若不急思筹办,则日本创之,各国效之,华商必至坐困,无利可图,可不惧哉!

  况丝、茶为出口货之大宗,年来养蚕、制茶之法均不如外国,其利亦渐为所夺,出口日减矣。尝考外国制茶新法,皆用机器以代人工,力均而工省,制精而易成,无天雨不晴之虑,一切巧妙之处,日人已著书详言之矣。蚕丝较茶出款尤巨,法人郎都近创育蚕会,用显微镜测视,凡蚕身有黑点者谓之病蚕,即去之,讲求日精,故所养之蚕较中国出丝恒多三倍。虽然中国向有治病蚕之法,惜未考求尽善,常为病蚕所累,出丝不多。洋关税务司康必达著书详论其事,并遣人赴法国学习,利导可谓甚勤。奈华人积习未除,风气未开,尚罕信者。

  考泰西各国最尚格致之学,有一事必设一会,集天下之深知此事本原功用之人,不厌繁琐,一一考究详察,以尽其利。譬如种田则必究其未种之先,何等种耔宜于何土,燥湿何宜;既种之后,必究其何以长茂,何以蕃实,必使业此者毫无遗利而后止。今访求养蚕各节,既此意也。泰西于蚕桑一事,亦设有会,托各国各就所产情形,专心考究。此会设有年所,其于蚕之一物如何生长,宜食何叶,何以肥壮,何以有病,如何医治;何以必到其时不食而眠,每次眠时是何形状;何以必到其时乃上山结茧,其茧是何色样,何以茧有大小;何以必到其时乃出蛾,其蛾是何色样,有无疾病;何以必到其时蚕乃发生,又何以一年内再生至五、六生(即:二蚕、三蚕至五、六蚕),如何使其不再生,而留其子使次年始生;所吐之丝何以有粗细韧脆,何以光洁,何以暗滞;何者为得天气之宜、地土之宜,究应如何蓄养,始无遗憾;所种之桑何桑宜何地土,何以茂密,何以虫生,如何去虫,何叶宜何蚕;又有各种野蚕,各种半家半野之蚕,何以为野,何以为半家半野,何蚕产何处,何蚕生何树,食何叶,何种可取回畜养,何种不宜取归,其蚕及蚕茧、蚕蛾、蚕子如何收取,如何功用。会中历年讲究,早得窍奥,不存私见,坦白大公,随时荟萃出书,布散各国,使人增长学问,有所仿效,俾无遗憾。但格致之学精益求精,无有止境,故是会仍就各国访求,不厌繁,不惜费,因蚕叠有关国计民生,亦皆各国公款所出,诚重其事也。

  中国蚕桑之法讲求者,原不乏人,特忽略者众,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仍用旧法畜养,衰旺委之气运,年产不能递增,端在讲求不得其道耳。至各种野蚕,则更无人过问,任其自生自灭,实亦大有利用。今欲华人能知取益防患之法,必得会中新出之书考究仿效,所裨诚非浅鲜。欲振兴商务者宜知之。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