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是七月下旬,夏季陆地会有雷雨天气,海面也会有狂风bào雨,但他们只要按照以往的航线走就不会有问题,当然台风海啸这种极端天气另算,如果真遭遇的话他们只能靠岸停航,等待台风过境。
所幸他们并没有走霉运,途中偶遇风làng也只是轮船摇晃颠簸,最多晚上无法入睡,或者有人出现晕船现象,但说到底也只是七八日的旅程,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
终于,在七月二十五日清晨,比原定的二十六日抵达时间还早了一天,他们终于进入了大名鼎鼎的剑州海域。
对文靖安来说,这地方从未来过却胜似来过,多年以前,在他尚未接触科举,只拿到《三字经》的时候,大舅舅陈茂成就跟他说过剑州这个地方,后来在青莲书院遇到林宁宴,从林宁宴口中进一步了解剑州对于大盛朝的重要性,也第一次听到“剑州海贸”这个名词,后来在科举考试中又遇到与剑州切实相关的题目……可以这么说,如果剑州是一个人,文靖安崇拜他很久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时至今日,他终于进入了剑州疆域。
船行海上,他最先看见的是海面平静了,这里的海水呈现一种由蓝偏黑的特质。
接着,他看到海岸边是黝黑狰狞的岩石,下层黑岩被海水冲刷磨平,发出一种幽邃的水光,上层的岩石似犬牙突出,自海面往上形成了垂直的海悬崖,似乎即便是海鸟都难以飞越,而在近岸的海域,一座座黑岩枯岛四散分布,但这只是极小的部分,更多的是藏在海面以下的暗礁乱石,以及它们触沉的无数的船骸尸骨。
极目远眺,所能看见只有海天和黑岩三种物象,没有飞鸟,没有树木,没有其他东西,这变成了一个萧索蛮荒的东方玄幻世界。
剑州之名,正来源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那些luǒ露的黑岩大部分是含铁量极高的铁矿石,使得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天然的兵器打造场,加上地面luǒ露,不利于作物种植生长,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剑州人的特殊品性,如果说大盛其他州郡以“农耕民族”居多,那么剑州人就是“战斗民族”。
在以前,剑州不分男女,人人练剑,人人都会铸剑,随着剑州海贸开启之后,很多剑州人变成了生意人,但一个核心点始终没有改变——剑州仍是大盛的西海门户,就算太平三十年,剑州人还是不会忘记这片海上的血腥味。
沿着剑州海岸线继续航行,两边黑岩峭壁开始逐渐变矮,开始出现一些黑色碎粒与沙子混合的海滩,也能看到一些稀疏的植被,过了中午,周洵传令下来,通知全员做好登陆准备。
下午一时,黑色的蒸汽轮船驶入一个巨大的黑色港湾,文靖安站在甲板上眺望,看见了一座黑色的城。
这座城池的建筑风格依然是以大盛的亭台楼宇为标准,只是在这里无法看到朱墙碧瓦、金彩琉璃,她是统一的黑色,整座城的所有建筑像是被泼了墨汁,俨然是一座从泼墨画里具象出来的城池。
这就是剑州首府,大盛西陲第一要塞,历经战火两百年不倒的“率土之滨”,又叫做黑城。
但“黑城”只是它的民间称呼,在大盛官方的文书里,“率土之滨”才是这座城池的官方命名,意思是“是沿着王土的边涯”,这是大宁女帝(注)当年亲征剑州的驻军地,当年她决定在此处建城驻军,便亲手写下“率土之滨”四个字,后来工匠刻在剑州界碑上,一直流传至今。
数百年来,西海人的军队从没有越过那块界碑一步。
文靖安只觉一股肃穆油然而生,千言万语一句话,这座“黑城”沉淀了两个朝代的战争史。
随着海贸的开展,此时的黑城一共有三个海港。
北部镇海港是大盛水军专用的军事港口,生人勿进,平时也不会对外开放。
中部桑海港是民用、商用港口,距离主城区最近,也是车马行人、商贩货物走得最多的港口,要论繁华非此港口莫属,基本是下了船就相当于进了城,上岸之后直走便到中央大街。
南部兴盛港是三十年前海贸开始之后发展起来的商用港口,来自大盛和西海的船只都在此地停留补给、装载卸货,是一个专门走大宗海贸商品的深水港。
以这三个海港作为前哨,整座黑色盘踞在大后方,建在一片黑土墨岩之上。
文靖安等人的轮船在中部的桑海港停靠,他们要来剑州的消息已经预先通过朝廷的驿马先传过来,而且因为剑州太重要了,朝廷几乎每个中央官署在剑州都设有“分部”,周洵当年就是鸿胪寺驻剑州分部的小头领,现在就连文靖安在剑州也有下属了——他之前派出来的那些印书局官员,第一批就有人自告奋勇来剑州开了第一个《新华月报》分部,得知他要来,分部上下十二位员工集体到码头迎接文主编,加上中书省、户部、市舶司等等衙门的关系,为他们接风的自己人不少于上百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