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天子赠诗,誓破楼兰!大明最后的科学家

  “未孩何在?”

  “微臣在!”

  兵部左侍郎朱大典从朝班中站了出来。

  “朕命你为吐蕃都指挥使,统领雪域高原所有卫所,阻止漠西四部南逃吐蕃,你可能办到?”

  “有微臣在,定不叫那些蒙元鞑虏踏入雪域高原半步。否则微臣提头来见!”

  朱大典斩钉截铁地说道。

  殿中的文武群臣对朱慈烺的这个任命还没什么过激的反应。

  因为和阎应元比较,朱大典早就是日月朝声名赫赫的儒帅。

  天启五年,时任福建按察副使的朱大典因为抵御佛郎机红年夷侵扰有功,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

  思宗皇帝三年,朱大典在山东巡抚任上,率军击败大汉奸孔有德的兵马,并且因功晋升为总督。

  事实上,如果按照正常历史发展,朱大典还会在东虏夺取天下以后继续在江南抵抗,直到自杀殉国。

  “李定国、刘婷秀、艾能奇、史可法何在?”

  朱慈烺一口气点了四个人的名字。

  “微臣末将在!”

  四个被点到名字的人都站了出来。

  “李定国、刘婷秀、艾能奇,朕任命你们为西域都司正副都指挥使。在大军驱赶漠西四部以后,直接掌管关西七卫,必要时可以援助远征军。

  史可法,朕任命你为西域都护府都护,仿照天竺都护府,整合关西七卫和西域城邦。不过特勤方方面,以李定国三人为首。四位爱卿知道了吗?”

  “末将领命!”

  “微臣知道了!”

  李定国和史可法四人纷纷领命。

  从晋国返回后,李定国三人一直在五军都督府负责训练新军。

  他们三兄弟就是三秦人,紧挨西域。

  况且以他们的特勤方才能,没有必要一直埋没在练兵之中,所依朱慈烺才任命他们三个统领安西七守卫员马。

  至于史可法,公正廉明,循规蹈矩,正好可以做西域都护府都护。

  反正有马世英天竺都护府的例子摆在面前,他只要跟着做就行了。

  不过考虑到史可法在历史上防守的扬州仅用了一天就被东虏大军打破,所以朱慈烺特地吩咐特勤方方面要以李定国三兄弟的意见为主。

  “陛下圣明!”

  “有陛下的妙计,漠西四部定然全军覆没!”

  “时隔百年,西域终于重新回到了我大明的手上!”

  “……”

  太和殿里,一片赞誉的声音。

  只有关西七卫的使臣直冒冷汗。

  按照大明天子的安排,只怕驱逐了漠西蒙元四部之后,关西七卫乃至整个西域都会被大日月朝廷牢牢掌控。

  到时候关西七卫的那些鞑虏酋长,就是想重新做回大明的指挥使恐怕都不可能了。

  在四路人马里,吕子布率领的远征军任务最为艰巨。

  虽然在朱慈烺的布置下,漠西蒙元四部已经绝对没有了侵入大明势力范围的机会。

  但是朱慈烺却要求吕子布他们将漠西四部大军斩草除根。

  这就可能导致漠西蒙元四部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向西逃窜。

  吕子布率领的远征军的人物就是一路向西,将漠西蒙元四部一路赶尽杀绝,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不过根据朱慈烺的记忆,现在西域的西面还有叶尔羌南鲜国和布哈拉南鲜国两个实力强盛的国家。

  也就是说吕子布可能要连续与关西七卫、漠西蒙元四部、叶尔羌南鲜国和布哈拉南鲜国四个势力的大军交战,任务十分艰巨。

  “请陛下放心!有末将在,就算追到浪迹海角,末将也要把漠西四部贼酋的首级给陛下带回来!”

  “请陛下放心!末将卑职绝不辜负陛下厚望!”

  吕子布、冉闵和白虎齐声吼道!

  “好!去笔墨来!朕要赋诗一首,赠与西域远征军全体将士,为你们壮行!”

  朱慈烺吩咐了一声,立刻有侍奉太监将文房四宝断了上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明天子当众挥毫泼墨,手书七言绝句一副。

  “好诗!好诗!寓情于景,让人热血沸腾!”

  “气壮山河!豪迈异常啊!”

  “没想到陛下不仅文韬武略远胜众人,就连诗词歌赋都如此惊艳啊!”

  “……”

  “陛下!末将情愿做一小卒,参加死于大军!”

  “陛下!末将向远征西域,还望陛下成全!”

  “……”

  楼兰在汉代是西域最西面的一个城邦。

  在九州,楼兰就是西方的代名词。

  朱慈烺一首《破楼兰》,直接剑指西域,直抒胸臆。

  大殿里的那些文臣,纷纷感慨赞叹,陶醉在《破楼兰》的慷慨豪迈之中。

  而那些武将和功贵则热血沸腾,要求随军。

  “奉先!此次征讨漠西蒙元四部,以你们远征军的任务最为繁重。这手七言绝句是朕送给西域远征军全体将士的。希望你们可直取楼兰,将漠西四部全部击溃!”

  朱慈烺向吕子布吩咐道。

  “末将卑职领命!”

  吕子布、冉闵和白虎等西域远征军齐声怒吼,声震云霄

  十五万吕子布率领的西域远征军和三万李定国率领的西域守备军仅用了短短三天就准备完毕,向关西七卫进军。

  ……

  “陛下!这是江西工科士子宋应星改进以后的燧发武器,请陛下御揽。”

  大军西进十日时候,御花园中,工部尚书赵士桢正在向朱慈烺敬献一名大明士子最新改进的燧发武器。

  自从大明天子提升了工匠的地位,将赵士桢封侯,最关键的是将工科列为科举之一后,整个大明士子学工的热情高涨。

  这次借着进京参加科举的机会,很多工科士子将自己发明改进的工具敬献给了工部。

  赵士桢挑选了以后,一眼就认定了宋应星改进的燧发武器。

  “宋应星?”

  听到这个名字,朱慈烺心中一动。

  宋应星是明末最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其所写的《天工开物》,包含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各方面内容,被誉为后世的西洋人誉为“九州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不过宋应星的精力大多分散在了自然科学方面,科举屡试不第,最终以举人的身份郁郁而终。

  不过现在自己改进了科举,将以八股取士变成了九科科举。

  就是为了避免宋应星这样的遗珠。

  “宋应星来了吗?”朱慈烺问道。

  “启禀陛下,宋应星就在宫外侯旨。”赵士桢回答道。

  “嗯,宣宋应星觐见。”

  “宣,工科举人宋应星觐见!”

  朱慈烺吩咐了一声,立刻有传旨太监将宋应星领了进来。